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视力残疾儿童的筛查及康复.
视力残疾儿童的筛查及康复遂宁市中心医院眼科唐知进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前言我国有0-6岁残疾儿童167.8万人。残疾给儿童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儿童残疾已成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预防出生缺陷和减少儿童残疾工作,通过加强三级预防策略及相关的医疗、康复干预,预防和减少了残疾的发生,减轻了残疾的严重程度。儿童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进行早期康复,多数儿童可以重建生活自理、学习以及社会交往的正常能力,康复效果显著。但是,我国残疾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工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大多数残疾儿童不能在发现残疾后的第一时间接受康复训练,贻误了早期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根据2008年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关于“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机制”的规定,中国残联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作为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手册。范围(一)本规范对0-6岁儿童残疾的筛查、转介、评估以及早期干预等相关服务内容提出工作要求。(二)本规范适用范围包括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残联及医疗卫生、康复等相关机构。内容(一)在儿童健康检查的同时开展儿童残疾筛查服务,重点对视力、听力、肢体、智力以及孤独症五类残疾儿童进行筛查和预防。(二)按照本规范配套的各类残疾筛查技术要求(见附件1-附件5),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筛查方法进行儿童残疾的逐级筛查,做到正确评估和指导。(三)根据转介流程要求,及时转介辖区内疑似残疾儿童,以确保疑似残疾儿童的残疾评估以及康复安置。(四)做好辖区儿童残疾筛查的信息登记、上报和管理工作,卫生计生委、残联共享确诊残疾儿童信息。职责(一)行政管理机构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1)根据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制订相应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2)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组织实施0-6岁儿童残疾筛查管理工作。(3)制定0-6岁儿童残疾筛查人员培训规划,组织开展专业培训。(4)做好0-6岁儿童残疾筛查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5)建立完善质量控制和评估制度,对辖区内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2.残联(1)牵头组织制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康复政策宣传。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按规定给予救助,保障残疾儿童的合法康复权益。(2)做好残疾儿童转介和康复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残疾儿童随访、家庭康复培训和指导工作。(3)建立残疾儿童信息通报系统,实现儿童残疾筛查、评估和康复信息共享。(4)联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儿童残疾评估机构的认定和人员培训工作。(5)牵头组织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认定工作,开展康复机构的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工作。(二)专业机构1.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1)在儿童健康检查的同时,开展0-6岁儿童残疾筛查、转介等工作。(2)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残疾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儿童残疾筛查信息管理、上报和反馈。(3)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干预知识2.妇幼保健机构(1)承担辖区内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的业务管理及质量评估(2)推广适宜筛查技术,对辖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及托幼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3)承担辖区内0-6岁儿童残疾筛查信息管理工作,对上报疑似残疾儿童实施分类登记及转介管理,与残联共享确诊残疾儿童信息。(4)为疑似残疾儿童提供适宜的干预、随访服务。3.残疾评估机构(1)承担儿童残疾的评估工作。(2)将评估结果及转介康复建议反馈至辖区妇幼保健机构。(3)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需求和医疗需求的信息服务。4.康复机构(1)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康复和早期干预服务,定期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质量控制和工作督导。(2)按规定做好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康复和干预信息的管理工作,定期向残联上报。(3)宣传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向服务对象家属、助残志愿者普及康复知识,传授康复和干预方法。(4)做好康复咨询和转介服务工作。工作要求(一)工作人员要求1.从事儿童残疾筛查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儿童残疾筛查技术培训。2.从事儿童残疾评估的工作人员应具有医师执业资格,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残联组织的儿童残疾评估技术培训,考核合格。3.从事儿童残疾康复工作的人员应具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或相应的专业技术证书。(二)机构要求1.筛查机构开展儿童残疾筛查的机构须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并依据开展儿童残疾筛查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设备和设施2.评估机构开展儿童残疾评估的机构需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残联联合认定。3.康复机构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干预的机构须按照相关规定登记注册,具有行业资质,依据残疾儿童康复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设备和设施。(三)转介要求在开展0-6岁儿童残疾初筛、复筛、评估及康复工作过程中,需尊重家长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在家长自愿的原则上,进行转介、评估和康复服务。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0-6岁儿童残疾的初筛工作,将疑似残疾的儿童信息登记在册,填写转诊单,定期上报和转介至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见附表1-3)2.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转介儿童的复筛工作,备案、上报疑似残疾儿童的信息,并转介至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见附表4-5)3.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将疑似残疾儿童登记并转介至相应评估机构进行残疾评估(见附表6-7)。评估机构将评估结果及转介信息反馈至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见附表8)。由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反馈至所辖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4.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与辖区内残联进行信息交换。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由残联负责联系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安置,开展机构康复、社区与家庭康复。(五)质量控制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残联建立区域儿童残疾筛查工作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开展筛查工作的质量控制,保障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有效性、稳定性及连续性。2.残疾筛查工作需定期开展逐级质量控制。各级质控均应将质控结果进行登记,质控人员对不能达到筛查工作要求的机构、人员应提出意见,并限期整改3.质控指标(1)筛查率:以区(县)为单位,某类儿童残疾实际筛查人数占同期应筛查儿童人数的百分比。(2)转介率:以区(县)为单位,残疾初筛结果阳性的儿童已转介到上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复筛的人数占同期需要转介人数的百分比(六)信息管理1.各筛查机构筛查人员按照规定的筛查表、登记表填写儿童、家长的信息及筛查结果,定期将筛查信息汇总上报到辖区妇幼保健机构。2.妇幼保健机构定期收集、审核辖区内上报的残疾筛查工作报表及评估机构反馈的评估结果。3.残疾评估机构将转介儿童的残疾评估结果定期反馈至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4.市(地)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同级残联定期交换信息。0-6岁儿童视力残疾筛查技术一、视力残疾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者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按最佳矫正远视力和视野状态分为:低视力和盲视力残疾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视力低下,而另一眼的最佳矫正远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视野以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二、视力残疾筛查(一)初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眼外观检查以及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视力表进行视力残疾初筛,筛查阳性者转介至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初筛工具: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附表1);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2.初筛方法(1)眼外观检查:检查有无眼部结构的畸形和缺损,瞳孔区发白或眼球震颤等。(2)视力检查:0-3岁儿童应用“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4-6岁儿童采用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3.转介指标(1)眼外观检查眼部结构明显畸形或有病变者。(2)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阳性者。(3)视力检查双眼最佳视力低于0.3。(4)新生儿访视时,告知出生体重<2000g、孕周32周的早产儿和/或低出生体重儿或疑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时及时进行眼部检查。(二)复筛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对辖区内转介儿童进行复筛。复筛阳性者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诊治,疑似视力残疾者转至视力残疾评估机构进行评估。1.复筛工具(1)聚光手电灯:用于瞳孔反射和眼球追随运动检查(2)红球:直径5cm左右的红球,用于红球试验。(3)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不配合的儿童可选用儿童图形视力表。2.复筛方法(1)眼外观检查:检查有无眼部结构的畸形和缺损,瞳孔区发白或眼球震颤等。(2)视力检查:根据儿童年龄选择相应的视力评估方法,如光照反射、瞬目反射、红球试验、眼球追随运动、视力表检查等表10-6岁儿童双眼视力筛查的阳性指标年龄双眼视力筛查方法筛查阳性结果0-3岁岁光照反射瞬目反射红球试验眼球追随运动无瞳孔对光反射无瞬目反射不寻找红球不追随灯光或目标3-6岁岁儿童图形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双眼最佳视力低于0.33.转介指标(1)眼外观检查眼部结构的明显畸形或有病变者。(2)表1中视力筛查任一项结果阳性。三、视力残疾评估(一)评估机构1.技术:能独立完成视觉行为观察和视力检测并矫治,能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确定视力残疾级别。2.设备:白色小球(直径0.32cm)、硬币(直径24mm)、乒乓球(直径40mm)和黑布;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图形视力表;眼底镜、裂隙灯、视野计等。(二)评估方法依据双眼矫正视力、视野、眼电生理等检查结果,结合致盲性眼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视力残疾评估。常用视力和视野检查方法如下:1.滚球试验法:适用于2岁及以下儿童。采用直径0.32cm的白色小球来替代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2.视力检查:4-6岁儿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检查双眼远视力。3.手指检查或实物测定法:适用于不能配合视力检查的儿童,通过检查者手指或乒乓球(40mm)、硬币(直径24mm),进行视力检查。4.视野:一般采用对比法结合弧形视野计检查视野。四、视力残疾早期干预确诊为低视力和盲的儿童,除了药物、手术治疗之外,应及早转介到康复干预机构或在康复干预机构的指导下开展社区家庭早期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光学助视器的验配和应用、人工电子视觉仪及科学系统的视觉康复训练专业视光师专业配镜师设备物资综合验光仪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分析仪器非接触式眼压计全自动磨边机焦度计3、医学验光医学验光是检查光线入射眼球后的聚集情况以正视眼状态为标准受检眼与正视眼间的聚散差异程度屈光状态、眼位、调节力、视功能年龄、职业、用眼习惯等处方客观验光:检影镜、电脑验光仪主观验光:综合验光仪、试片箱4、医学配镜医学配镜是在医学验光的基础上,包括对患者的验光的度数、眼位、调节力、辐辏功能,辐辏集合功能,双眼调节平衡,主视眼的辨别等综合分析的情况下定制的。力求戴镜清晰、舒适、美观和保健目的,同时达到使非手术矫正屈光不正、斜视等较高水平近视防控健康教育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握笔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近视。正确的握笔姿势应是握笔处离笔尖2厘米,拇指、食指和中指以笔杆为圆周,分别间隔120度。拇指与食指不相碰,以保证视线不被遮挡)()多参加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疲劳用眼,持续工作或使用电脑1小时,应休息10~15分钟在实际的医学验光配镜工作中遵循基本程序1、问诊:了解视力不良及视力下降的原因2、视觉健康检查: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电脑验光、查眼位3、医学验光:散瞳,16周岁以下进行;综合验光,了解客观的屈光状态4、再次综合验光(复光):快速散瞳一天后,阿托品散瞳三周后,瞳孔恢复正常,结合主、客观因素综合分析,双眼平衡,调节检查,核对散光轴向。确定配镜镜片度数5、瞳距测量6、配镜处方:显示屈光状态,配镜和复查以及进一步诊治、训
本文标题:视力残疾儿童的筛查及康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9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