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二节
1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3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与剩余价值二、资本的积累三、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6-1)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7)六、资本主义所有制(10)4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与剩余价值二、资本的积累三、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6-1)5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6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从现象层次考察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前面说明了与资本本质相关的范畴内容及资本运动的规律。这里重点说明这些本质层次的范畴与规律,在现实生产的表面、在生产当事人头脑中、在竞争中如何表现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经济现象与概念。7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在这里,“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8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这里将要考察成本、利润、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纯粹流通费用、借贷资本、利息、虚拟资本、地租、以及土地价格等范畴。说明资本主义经济中在竞争、分工、所有权等因素的作用下,如何使前面所讲的剩余价值与资本采取了经济生活中所实际存在的形式。并揭示这些形式带来的假象和错误观念。9四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2)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3)借贷资本与银行(4)资本主义信用与虚拟经济(5)资本主义地租10(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1(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着重说明以下内容:•一、资本与剩余价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如何表现为成本、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等范畴;•二、在竞争中如何形成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的现象;•三、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及由此引出的矛盾;12Ⅰ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3Ⅰ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一个理论抽象,它反映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支付的可变资本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直接看到的不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因此这里要阐述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剩余价值范畴转化为利润范畴的逻辑。14ⅰ成本价格与利润15ⅰ成本价格与利润第一、成本:(第一)、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与资本主义耗费A、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为生产某种商品,需要耗费:a.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厂房、机器设备的磨损。(它们是物化的劳动)b.劳动者支出的劳动(活劳动)。16ⅰ成本价格与利润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用价值表示就是:商品价值=c+v+m。B、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耗费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中耗费的只有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所以在资本家的观念中,生产的耗费只有c+v。这样,c+v就成为从资本主义观念看到的商品生产的耗费(成本)。17ⅰ成本价格与利润(第二)、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是劳动(可变资本)创造的,不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只作为“劳动的吸收器”发挥作用,使流动状态的劳动转化为凝固状态的劳动。18ⅰ成本价格与利润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二者作为生产要素缺一不可,所以,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和用于支付工资的可变资本并无区别。这样,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就被归结为单一概念——成本。19ⅰ成本价格与利润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的工资价值之和,它是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这样,商品的价值就从“c+v+m”转化为“k+m”。(“k”代表成本价格)20ⅰ成本价格与利润(第三)、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A.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基本保证,是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B.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的市场价格的最低限;C.成本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额是资本主义市场价格竞争的基础。21ⅰ成本价格与利润(第四)、成本价格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A.在成本价格的概念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因而掩盖了可变资本(劳动)是剩余价值真实源泉;B.资本家把成本价格看作商品的真正价值,因而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从流通中获得的。22ⅰ成本价格与利润第二、利润(第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的概念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成本以上的余额。这个余额是资本家预付出资本才生产出来的,在他的观念中全部预付资本都成为剩余价值的源泉。当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23ⅰ成本价格与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所取得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从原有的c+v+m,进一步转化为:商品价值=k+p(“p”代表利润)24ⅰ成本价格与利润(第二)、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利润与剩余价值是用不同概念反映同一个价值实体。剩余价值的概念反映出这一价值实体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而在利润形态上同一价值实体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是揭示本质的范畴,利润是掩盖本质、形成假象的范畴。25ⅰ成本价格与利润(第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客观原因:A.劳动力价值表现为工资:工资范畴反映的是“工人得到了全部劳动的成果”,因而割断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联系;B.工资作为流动资本的一部分,掩盖了用以支付工资的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把劳动力表现为与其它资本没有区别的生产要素。26ⅱ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27ⅱ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A利润率:利润率是利润(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p’=p/C=m/C(p’代表利润率;C代表预付总资本)28ⅱ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资本是连续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很难计算资本周转一次带来的利润量,所以,常常是计算资本的年利润率。这时,P’=M/C=(m’vn)/C如果资本每年周转一次,则年利润率就等于上面所说的利润率。29ⅱ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B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a.计算公式不同及由此反映出的数量不同:p’=p/C=m/C;m’=m/vb.所以,p’m’c.反映的内容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利润率仅反映资本在量上的增殖程度。30ⅱ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C利润率的实际经济意义: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经营效益的最重要指标。提高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经营者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的重要途径。31ⅱ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托.约.登宁32ⅱ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D影响利润率的因素a.剩余价值率;b.资本的有机构成;c.资本的周转速度;d.不变资本的物质节约;e.不变资本的价值节约。(以上具体内容参见教材第155-156页)33Ⅱ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4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35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A价值规律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在有机构成、周转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别,即使在剩余价值率相同情况下,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投在不同部门的资本也会有不同的利润率。36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在资本家的观念中,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但是,部门间的利润率差别使投入不同部门的资本增殖能力出现差别。这种差别与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是相矛盾的。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与资本价值增殖的要求之间矛盾。37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例如:假定各部门剩余价值率相同,资本周转速度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这时,不同资本会有不同的利润率:(m’=100%)c:vc:v:m(p)p/(c+v)甲资本7:37:3:330%乙资本8:28:2:220%丙资本9:19:1:110%38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B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与利润率的平均化部门间利润率的差别,引起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这种转移会引起各部门商品供给量的变动。进而使各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利润率高的部门会因资本流入引起商品供给量增加,最终使价格下降;利润率低的部门则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动。商品价格的变动会使不同部门的资本利润率趋于平均化。39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3、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使经济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平均利润率。这时每个资本得到的利润不再与自己所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而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相当于自己预付资本量的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40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平均利润率的水平资本转投并不能改变每个部门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总产品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仍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总产品仍划分为①补偿生产资料的部分,②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部分,③剩余产品部分。这三部分分别代表着相应数量的劳动时间。41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全社会能够作为利润在资本之间分配的产品只能是作为剩余产品的部分,因而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社会剩余产品所代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资本之间进行的重新分配。即社会总剩余价值量在资本之间的重新分配。按照这一原理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量/社会总资本42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E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因素:平均利润率水平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社会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利润率水平:如果社会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水平就相对较低;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43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部门的分配比例。如果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在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44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F平均利润率产生的假象: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特定资本获得的利润并不一定等于自己雇用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成比例,而是与预付资本量成比例,因而,使特定资本获得的利润与它所雇用工人的剩余劳动在量上出现不一致,因而进一步割断了利润与剩余劳动的联系,加强和巩固了资本创造利润的假象。45ⅰ平均利润率的形成G关于平均利润率问题的两点说明第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各部门利润率不存在差别。平均利润率只是利润率水平变动的一种趋势。第二、个别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在平均利润率以上得到超额利润,从而提高自身的利润率。46ⅱ生产价格的形成47ⅱ生产价格的形成A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结果当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商品的价格就不再以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础,而是以它的生产成本+平均利润为基础。资本按照这样的价格出售商品就可得到平均利润。这种能够为资本提供平均利润的价格,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48(二)生产价格的形成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注意:这一公式只是表示生产价格的结构。事实上,资本要从许多的商品出售中获取平均利润,因此,单位商品中包含的只是在全部平均利润中分担的一部分,它的大小取决于在正常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商品数量多则单位商品中分担的数量就少。)49ⅱ生产价格的形成B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都是由于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与竞争中形成的,所以,它们的形成要有以下两个条件:第一、部门间不存在垄断势力,因而资本可以自由转移;第二、劳动力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转移;此外,为使资本转移不受其物质形态限制,还必须有信用制度的一定发展。50ⅱ生产价格的形成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条件主要存在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当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支配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形
本文标题: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二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9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