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昆虫对防治技术的影响所谓的昆虫是高等生物类群中种类最多,分布广泛,数量和生物量最大,约占世界上动物种类的80%,是当今地球上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的最大生物资源。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约有100万种,但还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虽然昆虫为人类提供和创造了财富,但更多种类带给人类灾难,如农林业害虫和一些传播疾病的媒介昆虫等等。随着科技的发达还有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也同时提高了人们利用和改造环境资源的能力。如:为了消灭在农作物上遇到的害虫用不同的方式来大量的使用农药及其他防治措施带来了不少麻烦。因不断地使用化学药剂出现了害虫的抗药性,杀死天敌出现了害虫的在猖獗还有那些农药的残留污染了环境,给人,畜带来了危害,就这样出现了3R现象。所以人们为保护环境为主想出了只针对目标昆虫,对植物,环境,人类完全无毒无害的,控制效果好,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成本低也可以节约经济的一些防治技术。比方说我们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农业措施,机械防治技术,化学药剂等。我们知道昆虫对这些防治技术都有影响。所以人们利用昆虫的本身特征来以昆虫控制昆虫。首先,生物防治技术方面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植物,植棉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棉铃虫是世界性的棉花害虫,长期以来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棉铃虫逐渐对化学农药产生抗性。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铃虫的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抗虫基因在棉花内持续不断地表达,必然会给棉铃虫造成很高的选择压力,使棉铃虫对Bt毒素产生抗性,棉田昆虫群落也会受到影响。在抗虫棉品种不久将成为我国棉花种植主导品种的情况下,探索转基因棉对棉田昆虫群落的影响,了解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以及对非靶标害虫和天敌的影响,为综合治理转基因棉的害虫作好技术准备,防止非靶标害虫在棉铃虫得到治理的同时在棉田成灾,确保棉花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显得很有意义。常规对照棉、转基因自控棉和转基因综防棉。调查时间从6月5日至9月30日,对三个处理棉田进行系统调查。抽样方法采用对角5点取样,每点取样10株棉花,记载每株棉花植株上所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并对棉铃虫卵量作详细的记载试验表明:转基因棉在自然控制(自控田)和综合防治条件(综防田)下,与常规对照棉(对照田)鄂抗棉9号的种类丰富度差异较大。对照田全生育期的优势种分别为棉蓟马、棉蚜、棉叶螨、出尾虫、蜘蛛、棉铃虫,棉铃虫是主要害虫,其次是棉叶螨、棉蚜。而自控棉、综防棉的优势种均依次为棉蓟马、棉蚜、棉叶螨、蜘蛛、烟粉虱、出尾虫,转基因棉田棉铃虫已经不是主要害虫,而棉蓟马、棉叶螨、烟粉虱和棉蚜是主要害虫。转基因棉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都高于常规对照棉,而优势集中性指数低于常规对照棉;自控田的优势集中性和多样性指数略低于综防田,但均匀性指数高于综防田。这说明:在田间棉铃虫发生较轻时,转基因棉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比用药较多的常规对照棉的稳定性好。转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控制表现出比较好的效果。从防治的角度看,转基因棉田的棉铃虫二代可以弃治,三、四代要注意监测,主要是在7月初至9月初这两个月里,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在棉铃虫达到防治指标时,才需要及时防治。防治时应注意使用选择性农药,协调好化防与生防、农防的矛盾。后期(8月上旬~8月下旬),棉田优势害虫仍为棉蚜,此期同时也是3代棉铃虫的发生期,应加强虫情测报工作,以生物生态调控为主(如种植玉米诱集带、增殖天敌等)、化学防治为辅治理转基因棉田害虫。每种生物体内都存在多种病毒,病毒对寄主的影响多种多样。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昆虫是生物防治的一个有前景的分枝。首先是选择对某类昆虫高致病或高致死病毒,病毒是利用虫体氨基酸进行翻录重组而增殖的,病毒增殖的结果直接导致虫体能量流失、分解,使昆虫降低、丧失活动能力、取食能力,体内充满病毒,并形成新的传染源。意义:病毒农药选择性强,对人畜毒性低,不污染环境及植物产品,控制期长,不易产生抗性等。对病毒、昆虫基因图谱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人类掌握病毒侵入机理及昆虫免疫机理,为分子生物学提供教材和广阔的发展应用空间。性信息素治虫技术用同类昆虫的雌性激素来诱杀害虫雄虫。有玉米螟性诱杀剂,小萍蛾诱杀剂,李小食心虫性诱杀剂。昆虫性诱剂是一种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人工模仿昆虫合成化学性信息素,制作成诱芯,安置在诱捕器上,通过诱芯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蛾飞至诱捕器,诱捕雄虫或干扰雄虫寻找雌雄的方法,破坏交配途径和繁殖后代,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目前开发出来的性诱剂产品有十几种。主要用于蔬菜,烤烟,水稻,果树等农作物上防治斜纹夜蛾,小菜蛾,地老虎,果蝇等多种害虫。是非常适合于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瓜果基地选择使用。具有对植物,环境,人类无毒,无害。控制效果好,大量的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上这些防治技术是使用广泛,得到认可的绿色防治技术。其次,化学防治技术分析比较了化学防治对8种不同类型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对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及个体数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对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显著。化学防治对免耕棉田害虫、天敌群落的影响更大,非免耕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群落受其干扰较小;春套棉边害虫、捕食性天敌群落与其它棉田类型相比,受化学防治的影响较少由于化学药剂长期大量使用,使昆虫在生态、行为机制和生理生化、遗传因子上发生改变而产生抗药性。例如,斜纹夜蛾对呋喃丹和速灭磷的抗性分别为79倍和63倍,连续使用氰戊菊酯1到2年,每年10次以上,会导致小菜蛾产生高达12000倍抗性而植食性昆虫与其所取食的寄主植物有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在这种协同演化关系中,次生性代谢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寄主植物在受到昆虫侵害时可以产生含氮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光敏化合物等次生代谢物防御昆虫,即诱导防御;另一方面,植食性昆虫在取食寄主植物及其所含的次生性代谢物的同时,也可以激发解毒酶系的活性,这种诱导变化使昆虫减轻或免受食料中次生物质的影响,同时也增强了对其他外来化合物的解毒作用。昆虫还会影响植物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不仅仅表现在植物对昆虫的影响上,而更多的是表现在昆虫对植物的影响上。植物为了适应昆虫界,展现出了各种姿态。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植物界因为昆虫界的介入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植物与昆虫间的互惠关系虫媒花植物与为之授粉的昆虫之间的互惠关系是植物与生物互惠关系的典范。此种植物能生成一定的化学物质,使其具有特殊的颜色、香味,从而对昆虫产生吸引力,使昆虫前来采食,达到传粉、授粉目的,有利于植物结实、繁衍后代和扩大分布及为昆虫提供食源,使物种延续最后,一种新型的昆虫诱捕器及其诱捕作用研究利用自然规律有效地控制有害昆虫的危害是人们多年的梦想。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利用自然物理作用捕获昆虫的新型虫网诱捕器,并分析了其诱捕象甲昆虫的效果,建立了诱捕率的预测模型方程。该诱捕器是一个全新的立体开放性捕虫工具,具有捕虫面积大、成本低、对天敌和有益昆虫无害、生态环保等特点。本研究为开辟虫网生态防虫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作品撰写的目的:介绍新型虫网诱捕器的特点、诱捕作用及机制,提出利用虫网诱捕器开展生态防虫的理论依据。作品基本思路:1.分析虫网诱捕器诱捕昆虫的效果,研究虫网诱捕昆虫的可行性,并建立了不同昆虫诱捕率预测方程,拓展诱捕器的应用领域;2.研究昆虫足的超微结构和捕获部位以及昆虫足的作用力特点,分析虫网诱捕昆虫的理论依据;3.分析虫网诱捕器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其科学性和现实应用价值。应用实现意义1.降低长足大竹象等有害长足昆虫诱捕器成本10倍以上,有利地促进了有害昆虫的生态防治;2.配合引诱剂可用于不同植物的有害昆虫防治。即使无引诱剂,也可利用昆虫的食性、趋光性、植物伤流等实现对昆虫的诱捕。3.保护天敌和有益昆虫。特定孔径的虫网对与目标害虫大小和中足长度不同的天敌和有益昆虫无效。4.开辟了一条虫网捕虫的生态防虫新途径。,多年来由于受到农药万能论的误导,多数农田区完全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结果害虫抗药性大增,防治次数和用药量成数倍增加,天敌昆虫发生量锐减,环境污染严重。有了这些防治技术经济,社会,生态都各个方面受益。
本文标题:资源昆虫开发与利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9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