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言语理解——选词填空做题通则:拿到一道言语题,在你读第一遍的时候,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随手画出题干中的主语、宾语一、实词部分。1、搭配是否恰当。把搭配放在第一条来讲,是因为这是最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这也是我前面说的拿到题目就要画出主语、宾语的原因,画出主语、宾语,就是为了要提醒自己,首先要注意选项里的备选答案和题干里的主语、宾语是否能恰当地搭配。是否搭配恰当也是选择填空部分最经常考察的一个点。(1)主谓是否搭配恰当。例子:29.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______,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然而,事实_____了对汉字的这些偏见和悲观论调。据统计,现在已有10000多种汉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拼音文字。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宣称打破B.断言粉碎C.妄言驳斥D.预言批判分析:看第二个空:第一步:画出主语——事实宾语——偏见、论调第二步:看选项,其中C驳斥D批判的主语应该是人,而不是事实,所以可以排除CD(这就是主谓搭配的具体应用)(2)动宾搭配是否恰当。例子:33.或许我们真的需要经典作品来______我们偶尔困顿迷茫的精神,用大师的智慧烛照我们前行的步伐,他们的作品有着______岁月阻隔的力度,唤起我们在这个浮躁时代里重新对人生的追索,从眼前困扰的现实中超脱出来。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关照消弭B.唤醒超越C.支撑穿透D.消除跨越分析:第一个空:主语:作品,宾语:精神,看选项,D消除与精神不能搭配,没有消除精神这种说法,排除D。同样,关照精神也不恰当,排除A(动宾搭配)第二个空:主语:作品宾语:岁月阻隔,看选项B超越岁月阻隔,其实也说得过去,但是加上后面的力度,就不如C项中,穿透,更加恰当大家可以多读几遍细细品味穿透岁月阻隔把岁月阻隔穿透了不正是一种力度么?在BC之间的选择中需要一点语感2、语意理解。相较于省考和联考中有些选词填空真的是需要大家准确掌握一个词的含义,国考中的选词填空,绝大部分不会真正考察你是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记忆了这个词的含义,而是通过这个空上下的词语、解释等给你一些暗示,让你在理解语意的情况下,再来选择。这样就会简单许多。所以这里要提醒大家:做题时一定要细心揣测这个词前后文给的一些暗示,不要扫一眼就过,根本不留意说了些什么。(1)上文的暗示。例子:40.叶片眷恋地_________,栖息在行人的身上,或是顺着头发身体_________,无所依托地静卧在褐色的砖道上,深褐、暗行、浅黄及那些许丝丝绿色,在叶脉中若隐若现地_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回旋滑落流淌B.回旋飘落交织C.舞动滑落交织D.舞动飘落流淌分析:首先这是一道散文题,给的题干是应该是出自一篇散文。散文的风格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生动、形象。其次留意空格前后的词语,也就是我用红色标出来的部分,看第二个空,“顺着头发和身体”,显然“滑落”比“飘落”更加形象、生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潘婷的洗发水广告,有一个就是罗志祥把女主角头发上的皮筋摘掉了,女主角的头发顺势滑落,所以第二个空就可以排除BD第三个空:交织VS流淌这是一篇散文体的文段各种颜色在叶脉中顺势怎么样,如果是说明文或许会用交织但是在散文化的语言中流淌显然要更加生动一些,选A(2)下文的暗示。l例子:21.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抑郁症”属于假性抑郁症。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______,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恢复心结果平稳。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突发性B.周期性C.反复性D.时限性分析:主语:情绪变化可以和选项中的任何一个搭配后文中:是短期的提示我们这个空应该填一个跟时间长短有关系的词所以D时限性最恰当因为有时限性而且是短期的所以通过自我调适可以恢复(3)情感的倾向/语意的侧重这里是指有些题目会暗含作者情感的倾向,或者是褒义,或者是贬义,或者是中立。大家要注意揣测。另外,根据字里行间的提示,要清楚作者想要讲的到底是什么,弄清楚作者的意思。这里要注意一些关联词:实际上、但是、然而、竟然....例子:26.读书时对感兴趣的东西深钻细研,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这些东西。但不感兴趣的东西,有的也可能恰恰是我们所____的。这不仅因为兴趣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因为在特定领域浸染日久,往往会_____这种兴趣,形成越不感兴趣越排斥的恶性循环,导致短板更短。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敢恰当的一项是:A.需要泛化B.忽视僵化C.欠缺固化D.提倡弱化分析:看红色字体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这里是想告诉我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实际上可能是对我们有益的是我们需要的是欠缺的所以可以排除B忽视不敢兴趣的东西本来就是我们忽视的放在这里不合适第二个空:根据最后一句的解释,是这种兴趣越来越被固定下来,越来越被强化所以排除A泛化:不集中广泛D弱化:与文段意思相反选C3、明确词义。刚刚在前面说过了,国考中绝大部分是考察我们对文段意思的理解,而不是词的准确含义。但是也有少部分的题目会考察我们对词语的掌握,这在成语题的考察中最为常见,但是大家依然不要害怕,不要觉得成语那么多,难道我都要背下来吗?这里的考察,通常是侧重点的考察,不是让你百分之百准确无误的记住实词、成语的意思,而是辨析实词、成语的侧重点即可。例子:24.纪录片也要注重挖掘人的情感和历史,因为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是对人和事物的简单_____,更是对世界的_______发现。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记述独立B.记录独特C.记叙独到D.记载独创分析:依然还是把主语、宾语标出来看第一个空:记述、记录、记叙记载都非常相近很难排除所以先看第二个空A独立搭配发现不恰当排除D独创搭配发现也不恰当独创就是独立创造的的意思不能再搭配发现所以排除AD回过头来看BC,这时候就要区分一下记叙和记录的意思了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看这个词的组成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记叙=记+叙也就是说你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知道记叙的准确含义是什么但是你起码可以知道记叙的包括两点:记和叙,叙就是叙述,不仅要记下来还要叙述所以你揣测一下记录和记叙,带回题干,纪录片就是通过镜头把人和事记下来而已,所以记录更恰当!二、成语部分。成语部分其实和实词很大程度上是应该注意的点是很相似的,比如情感的倾向、上下文的暗示、语意的理解等等,这是选词填空最经常考到的几个点。所以大家在做成语题的时候,上面我所列举的几个点也是不应该忽视的。那么成语题有没有特别需要单独注意的地方呢?或者说,成语千千万,小伙伴们要怎么应对逐渐加大考察比重的成语题呢?1、整理总结2008—2014考过的所有成语。通过整理2008到2014所有考察过的成语,我惊奇的发现,今年2014考察的成语题竟然有至少三分之一是前几年考过的成语,我相信但凡是认真准备过的考生,今年考试的时候看到这些成语都不会陌生。前几年考过的成语,是不是应该牢牢掌握住呢?如果今年的考题你遇到了前几年考过的成语,你还模棱两可,说不出准确的含义,那你也不要再找什么技巧了,还是先扎扎实实把所有考过的成语整理一遍,然后牢牢记在脑子中吧。2、另外有三分之一的成语就是大白话。国考不会考特别生僻的成语,否则就是知识竞赛而不是能力考察了,考察的都是平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比较常见的成语,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考过的接下来几年还是会考的原因。关键是要考察你是否明白他的含义,以及你能否准确无误的应用。有一些四个字的根本不能称之为成语,就是大白话,关键是你能否体会侧重点以及正确的运用它,举个例子。例子:25.尽管人工培育和种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称补市场需求的缺口,起到保护野生中草药的效果,但这种做法并非_____,因为有的品种可以实现人工种值,但仍有很多草药品种无法实现这一突破。面对越来越多野生中草药涉危的现状,启动对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大规模普查_____。A.无可厚非为期不远B.一劳永逸势在必行C.事半功倍任重道远D.万无一失恰中要害分析:无可厚非、事半功倍前几年的国考肯定考过大家应该已经能够准确的记住它们的含义势在必行、为期不远、恰中要害、万无一失这四个词就是大白话根本也不存在什么理解上的困难。那么剩下的就是一劳永逸、任重道远可能需要大家思考一下意思但这也不是阻碍,我们来分析题目尽管、但——这两个词已经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就是对人工培育的一种否定,尽管有积极作用,但是并非....A无可厚非并非无可厚非非常拗口基本可以排除AC事半功倍,这里没有讲做的功夫和取得成效的关系,所以也不符合题意,排除C再看第二个空面对.....的现状,采取什么的行动....,正像我们写申论大作文的过渡句一样,是在强调紧迫感,必须采取措施,所以B势在必行更加恰当。所以这道成语题,在成语理解上根本不需要你准备掌握每个词的含义,而是考察你分析成语侧重点,理解语意的能力。3、真的遇到很相近的成语题——关键在于分辨成语的侧重点。侧重点是我在成语这一部分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因为你不需要完全知道一个成语的含义,你只需要分析它和其他成语有什么不同,它们的侧重点在哪里。举个例子:23.消极完美主义者总是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有时竟达到_____的地步。他们缺少一种适时放弃的智慧,他们所追求的“完美”,不是美学意义上的“完美”,而是一种非常刻板而教条式的“完美”。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抱残守缺B.宁缺勿滥C.吹毛求疵D.冥顽不灵分析:通过红色的字,体会情感倾向,是对消极完美主义者的一种否定排除B宁缺毋滥通常用于褒义。乍一看,这四个词貌似都说得通,那么我们就要来分析这四个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抱残守缺——侧重于守住旧的不思进取。吹毛求疵——过分挑剔冥顽不灵——顽固、愚昧。再会刊题干,消极主义者们不是不思进取排除A。也不是顽固愚昧排除D。而正是过分的挑剔缺少放弃的智慧。所以选C再举一例:22.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上,审议具有24年历史的《国际电信规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要确保它能______,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用户的需求和全球化、激烈竞争和创新不断加深的技术环境。A.与时俱进B.推陈出新C.破旧立新D.精益求精分析:乍一看除了D项没有体现出新时代的要求,其他三项都有“新”这一层的含义,首先排除D。分析ABC的侧重点,A与时俱进——与时代共同进步,B推陈出新——抛弃旧的推出新的这是基本的字面意思(这个词前几年也考过),C破旧立新——也是破除旧的,建立新的,BC两项从字面意思来看起码要提到两点:旧的怎么样,新的怎么样,而文段没有提及旧的要去除,只是说要适应新一代发展的趋势,所以排除BD,乍一看非常纠结,觉得大同小异实际上只要稍微分析一下侧重点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本文标题:言语理解之选词填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1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