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洋。L.S.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⑤跨文化交际。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MarshallSinger认为: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许多学者把Eward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SilentLanguage)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A.L.Kroeber和Clyde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典之作。RuthBenedict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心理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RichardBrislin《跨文化交往》Geert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基本概念:文化与交际第三章文化的定义和特性一、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把文化定义为“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太不上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①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②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③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④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⑤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二、文化的特性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的文化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美国人喜欢耸肩,不习惯蹲,认为蹲的姿势不雅;生理现象的外面也会裹着一层文化的外衣,如打喷嚏英美人认为是Godblessyou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喜欢自由地谈论和抱怨他们的疼痛,毫无顾忌地呻吟、呜咽、哭叫文化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关联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文化是核心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①一个民族的历史②一个民族的传统③宗教思想④价值观念⑤社会组织形式⑥风俗习惯⑦政治制度⑧社会发展阶段第四章交际一、交际与传播二、传播的定义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传播。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三、传播的种类传播四、传播的模式HaroldLasswell提出的5W模式:who/sayswhat/inwhat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s,即: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人类传播非人类传播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内向传播,一个人的自我交流和自言自语人际传播: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组织传播:在学校、公司、机关团体等内部的传播大众传播: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后的模式在5W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和传播的社会环境,把线性模式改称了环形模式。五、传播模式和跨文化交际编码和译码是两个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第三部分:跨文化交际的过程第五章语言交际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认为“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三、词义与文化与文化关系最密切的是词汇。有的学者将词汇分为一般词汇和文化词汇,二者的界定有:①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②它与民族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文化的直接反映,有的是间接反映,有的是和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四、语用规则和文化五、交际风格和文化EdwardHall提出了“低语境”和“高语境”;“低语境”是指一切都能靠语言讲清,如美国;“高语境”是指许多意思都包含在语境中,如日本。学者们通常把归纳法说成是东方(或亚洲)的交际模式,把演绎法说成是西方(或者欧美)的交际模式第六章非语言交际一、非语言交际的界定一切不适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饰、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20世纪20年代,Kretschmer的《体格与个性》标志着体态语研究的正式开端。Hall的四部著作:《无声的语言》、《隐藏的维度》、《超越文化》、《生命之舞》,对于非语言交际作了深入的研究,影响巨大。非语言交际包括:①体态语: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②副语言: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一些非语言的声音③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作用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语言交际是非连续性的,而非语言交际则是连续不断的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非语言刺激由大脑右半球处理三、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及服饰眼神:①黑人儿童的眼睛常望着地活着其他地方,避免直接看着老师的眼睛②白人儿童听人讲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③亚洲的许多国家人们认为讲话时眼睛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尤其是下级听上级讲话时④阿拉伯人在讲话时通常是盯着对方的眼睛手势:①美国人在公路旁伸出拇指,希望能搭车②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希望事情能办成功③在穆斯林国家,左右是肮脏的,不能给人拿东西身势:①南欧、中东、拉丁美洲地区人们讲话时动作较多,幅度也大②北欧、英美人动作少,幅度也小③斯里兰卡人表示肯定答复或同意时是微微摇头,表示否定答复或不同意时是使劲儿摇头,表示非常赞同和十分明白时是点头。面部表情:①美国人的面部表情比亚洲人多,但比拉丁美洲和南欧人少。②中国人的感情比日本人外露服饰①Whitetie是最正式的服装,男性需要穿燕尾服或夜礼服,硬领衬衣、黑色套装和白色领带;女性着裸肩袒背的深色长裙②Loungesuit只需穿西装打领带,对颜色没有严格要求;女客人可着套裙③Dressinformal则衣着比较随便触摸“接触性文化”和“低接触性文化”①“接触性文化”包括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地中海地区、欧洲及中东的犹太民族、东欧及俄罗斯人、印尼及西班牙血统的民族②“低接触性文化”包括北欧大部、德国、英国和美国、日本人③澳大利亚居于两者之间④泰国这样的佛教国家,孩子的头饰绝对不能抚摸的时间观念Hall将其分为两类:遵守单时制、遵守多时制①单时制:把时间看做一条直线,可以切割成一段一段,强调时间表和实现安排,如北美、北欧、西欧等②多时制:习惯于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强调人们的参与和任务的完成,不强调一切都按照时间表,如拉丁美洲、中东等。③英语国家,约会时绝对不能提前到达,是被认为不礼貌的④在我国,人们通常认为提前赴约是礼貌的对空间的使用①领域性②个人空间和体距Hall将个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③对于拥挤的态度中国人更安于拥挤的情况;英语国家的人对拥挤反感,特别是英国人。位置安排①最重要的可人安排在主人的右边②如果女主人在场,次重要的可人安排在她的右边第七章社会交往见面语告别恭维与谦虚送礼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对于礼品的价值不像我们那样看重,一般认为礼品包含的意义更重要宴请招待西餐的主菜是鱼或鸡时,配白葡萄酒;主菜是牛肉或羊肉时,配红葡萄酒第八章人际关系一、家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家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和团体比家庭重要得多。海外华人的宗族观念比大陆的一般人还要强在中国,家庭中纵的关系是首要的,美国则横的关系是首要的二、家庭化的社会关系三、单位——一个家庭式的组织四、关系网——家庭关系的再扩大五、圈内与圈外六、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第九章经营管理第四部分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第十章价值观一、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二、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①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②交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们的价值观三、价值观的特点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四、学者们对于价值观的研究Hofstede的《文化的成果》中提出四个衡量价值观的尺度:①个体主义—集体主义②对权力距离的态度③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④男性—女性中国文化小组除了这四个尺度以外,还分离出了“儒家工作动力”第五部分:提高跨文化意识第十一章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一、障碍之一:认识上的误区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二、障碍之二:刻板印象英语:stereotype,即先入为主的印象,往往完全忽视个体区别,而且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刻板印象并非一成不变,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刻板印象可能会随之改变通常人们认为刻板印象和歧视密切相关,刻板印象的下一步就是歧视三、障碍之三:民族中心主义英语:ethnocentrism,即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以自己的是非标准为标准。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人都有民族中心主义,它是与文化共生的。第十二章文化休克与跨文化训练一、文化休克“文化休克”(cultureshock)一词是Oberg于1960年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首次使用,概括种种跨文化的不适应症状,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进入异文化的人大致有四种:旅游者;短期出访的商人、政府官员、外交官等;留学生和长期在外工作的人员;移民和政治避难者。解释文化休克的传统原因是:失去比较新的理论还有:负面事件理论、社会支持减少论、价值分歧论(价值观念差异越大,适应能力越低)二、跨文化训练的历史和现状三、跨文化训练的方式四、跨文化训练的目标四个层次:①通过旅游或课本了解到异国文化的一些表面特点,觉得奇特和富有异国情调②看到异国文化中一些重要但是细微的与本国文化不同的方面,反映是情绪沮丧,行为反常③通过理性分析上述差异,在认知的水平上可以接收④通过长期生活在异文化中,学会用当地人的眼光看待一切,从感情上觉得可以接收。一般来说,在语言、习俗等方面适应另一种文化并不是最困难的,真正困难的在与价值观念方面的分歧。
本文标题: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4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