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跨流域调水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跨流域调水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字数:2614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6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建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生态补偿量的测算与分配是建立补偿机制的重要保障。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从生态保护建设的直接成本和发展机会损失的间接成本出发,结合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静态累积、间接计算等多种测算方法,得出:基于水源区生态保护建设和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直接成本,水源区应获补偿金额为4.4亿元/a;基于发展机会损失的间接成本,水源区应获补偿金额总计为2.8亿元。在此基础上,引入反映地区支付意愿的发展阶段系数和分水比例,共同确定受水区补偿量分配权重系数,计算得到2011年河南省、河北省对十堰市应各补偿1.30亿元,北京市、天津市受水区对十堰市应分别补偿0.50亿元、0.29亿元。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市;生态补偿;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区域分配中图分类号:X321;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十堰市[1]。为了保护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23]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而对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是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目前,已经有学者针对陕西水源区、河南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补偿标准、水土保持、流域治理、相关法律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411],但是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所在的湖北省十堰市,至今还未有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因此,本研究选择核心水源区十堰市作为补偿客体,基于水源区为保证调水的水质水量做出的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建立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并引入相关权重系数对受水区生态补偿量进行分配。1研究区概况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图1),涉及丹江口、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张湾区、茅箭区等8个县区,总面积23600km2,总人口334万人。水土流失面积达11905km2,土壤侵蚀量6425万t。研究区内有汉江流域的堵河、丹江两大支流经过。为保障丹江口库区水质,按照流域内各水系自然汇流特征和行政区界及水质监测断面布设等特点,核心水源区共包括四个主要控制单元:丹江口水库北支控制单元、库区十堰控制单元、堵河上游控制单元和天河郧西控制单元,其中丹江口水库北支控制单元、库区十堰控制单元和郧西丹江口控制单元属水源地安全保障区,堵河上游控制单元属水质影响控制区。2水源区生态补偿量及其测算2.1水源区生态补偿量的确定确定生态补偿量是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补偿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补偿机制的可行性与最终实行效果,是保证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十堰市域范围内的水源地安全保障区和水质影响控制区是对库区水质影响程度较高的重要污染控制区域。为了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十堰市进行了大范围的城市、乡镇工业、生活废污水治理,以及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工作。因此,十堰市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量主要是依据生态保护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来确定的。生态保护直接成本是指为了保证调水水质达到目标要求所开展的各项措施,主要包括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水环境保护与治理两方面,见表1-表3。间接成本是指为了维护水源地生态服务功能,当地限制部分行业发展导致的潜在发展损失。2.2水源区直接成本核算对于水源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直接成本,本文采用静态核算的方法,即将规划期内用于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各种投入直接累计作为补偿量。考虑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不仅使调入水区收益,也使水源地收益,因此,通过专家赋权法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益权重系数,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校正,本文选取水源涵养与废物处理对水源区外部贡献系数为0.8[14]。根据十堰市生态隔离带建设项目“十二五”投资规划,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的总面积为15282hm2,森林所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为9742.14元/hm2,按照公式(1),计算得到生态服务价值为1.19亿元。根据十堰市水源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十二五”投资规划,计算得到补偿量为20.8亿元。基于水源区生态保护建设和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直接成本总计为4.4亿元/a。2.3水源地机会成本核算机会成本是一种潜在的投入,其核算方法的争议也比较多,目前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例调查和间接计算[15]。本文采用间接计算,参照湖北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出相对于参照值水源地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以此间接反映发展权受限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计算得到的间接成本过大而造成补偿机制难以实施,引入了第一产业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系数进行调整。测算公式为:根据统计资料,2011年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58元,十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30元,城镇人口为198.89万人,湖北省农民年均纯收入为5832.27元,十堰市农民年均纯收入为3499元,第一产业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为13.4%。据此计算得出,十堰水源区基于发展机会损失的间接成本所应获得的补偿金额总计为2.8亿元。基于水源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总投入,计算出2011年应得到的生态补偿量总共为7.2亿元。3水源地生态补偿量的调整与区域分配3.1受水地的发展阶段系数确定生态补偿量的目的是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生态补偿量的计算结果往往过大,在实际支付过程中不可操作,因而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生态环境服务一般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和价值,因此,支付意愿就成了生态价值评估的核心概念。人们对生态价值的认识、重视程度和为其进行支付的意愿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因此,本文引入地区发展阶段系数[16]来间接获知人们的支付意愿,进而对生态补偿量进行调整。根据Pearce的生长曲线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发展阶段系数的计算公式为:4结论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十堰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基于不同成本类型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静态累计、间接计算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同时引入地区发展阶段系数和分水比例,进而确定生态补偿金额的分配权重系数,最后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生态保护建设和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直接成本,水源区应获补偿金额总计为4.4亿元/a;(2)基于发展机会损失的间接成本,水源区应获补偿金额总计为2.8亿元;(3)2011年,河南省、河北省应分别对十堰市补偿1.30亿元,北京市、天津市受水区对十堰市应分别补偿0.50亿元、0.29亿元。计算过程中引入了反映各地区支付意愿的发展阶段系数和分水比例,因此最终测算结果更具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十堰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重要参考。参考文献(References):[1]张中旺,江华军,李长安,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安全模糊综合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3):1621.(ZHANGZhongwang,JIANGHuajun,LIChangan,etal.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WaterSecurityinCentralWaterSourceAreaofMiddleRouteof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J].SouthtoNorthWaterDiversionandWaterScience&Technology,2012,10(3):1621.(inChinese))[2]接玉梅.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JIEYumei.ResearchonWaterheadRegionEcologicalCompensationMechanism[D].Taian: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2.(inChinese))[3]毛占锋,王亚平.跨流域调水水源地生态补偿定量标准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18.(MAOZhanfeng,WANGYaping.StandardAccountinginEcologyCompensationofWaterDiversionBetweenValleys[J].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Edition),2008,(2):1518.(inChinese))[4]李怀恩,庞敏,肖燕,等.基于水资源价值的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49154.(LIHuaien,PANGMin,XIAOYan,etal.AStudyonEcologicalCompensationQuantityBasedofWaterResourceValueinShanxiWaterSourceArea[J].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2010,(1):149154.(inChinese))[5]周静,王政民.丹江源头生态治理补偿机制探析——丹凤县流域治理调查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0):1415.(ZHOUJing,WANGZhenmin.AnalysisontheEcologicalCompensationMechanismofDanjiangRiverInvestigationofDanfengCountyWatershed[J].AgriculturalScientificInformation,2010,(20):1415.(inChinese))[6]俞海,任勇.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7,(2):2833.(YUHai,RENYong.KeyIssuesofWatershedEcoCompensationMechanism:ACaseStudyinWaterSourceAreasof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J].ResourcesScience,2007,(2):2833.(inChinese))[7]李茜,刘琦.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3):115118.(LIQian,LIUQi.South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ontheEstablishmentofaWaterAreaofEcologicalCompensationMechanism[J].JournalofShaanxiAdministrationSchool,2009,(3):115118.(inChinese))[8]张秦岭.关于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8,(6):14.(ZHANGQinling.ThoughtsonSettinguptheWaterandSoilConservationforWaterSourceAreasof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J].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China,2008,(6):14.(inChinese))[9]曹明德,王凤远.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问题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水源区(河南部分)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2):512.(CAOMingde,WANGFengyuan.OnLegalIssuesofEcologicalCompensationinInterbasinWaterTransfer:TakingtheWaterResourceAreaofMiddleLineProjectforSouthtoNorthW
本文标题:跨流域调水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4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