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让中职德育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中职德育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013年底,教育部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制定的专业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基本内容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涵盖15个领域,细化成60条具体要求。从内容上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从体系上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成长方位。《专业标准》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很重视,但师生双方普遍都感到课堂很尴尬,教育实效不显著,达不到德育的目的,教师常常感到“黔驴技穷”,普遍缺乏成就感。计算机应用研究专业的李细曼等同学在座谈中反映德育课堂实用性不强、枯燥无趣,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味同嚼蜡;长期以来,学生对德育课望而生畏、昏昏欲睡。而且,中职生在就业压力下普遍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德育课。这种被动的学习后果导致德育课的功能不断弱化,甚至形同虚设。一句话,中职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怎么会乐意接受这些理论呢?诚然,也就不会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本人认为,这背离了德育课设立的初衷。实际上,德育课的课堂教学及课堂的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把主体性、互动性、创造性、情感性作为德育课堂评价的基本框架。本人这几年来亲自参与中职生德育课教学,结果发现以人为本的“快乐教育”模式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快乐成长,从而自主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学生潜能的开发,给德育课教学注入正能量,让德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以学生为本的“快乐教育”实施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双方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师生人际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是体现和实现这一模式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在德育课堂上进行以人为本的“快乐教育”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转变思想,营造气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教育是充满了专制、高压、火药味或唯师命是从的气氛。那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下会有“快乐”的存在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因此,教师必须抛弃陈旧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专业标准》要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在课堂上发表,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才符合《专业标准》中对师生的沟通与合作中的要求。(二)创设情景,愉悦课堂,总结快乐教育方法。《专业标准》在教学实施中要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德育课堂的一个至高境界是“学生乐在学中、教师乐在教中”,积极倡导和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如相互辩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通过这样一个个悬念的吸引、教学情景的设计,学生课前积极准备,热情高涨,期待着课堂的到来,这样很容易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实践证明,通过这种快乐的课堂活动,一方面学生快乐地掌握了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搞活了课堂气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比教师一个人声嘶力竭说教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三)开放课堂,积极引导,体验热烈、快乐的教育过程1、让学生当“助教”《专业标准》要求“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德育课中学生感兴趣的章节交给班里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助教),再把这些同学平均分配到各组中,每组两个助教,每人负责一个课时,由助教负责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助教们”如何安排工作,如何协调本小组成员,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做课件,预习过程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并把预习的内容用提纲的形式提前公布,让全班同学都知道教学的进度和内容。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活了,学生开始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慢慢地,由原来指定少数助教变成了一半以上的同学轮流当助教。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由助教们解决,解决不了的,再跟科任商讨。当然,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寻找答案,指导助教们学会找资料,学会点评。同学之间的互助,把探索知识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显示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生相互之间的争议、评价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这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热情高涨,学得很开心。11071班的陈素娜同学,刚开始对德育课较不感兴趣,在同学的感染下、在老师鼓励下当助教,准备《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诚实信用经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一个内容丰富,美观的幻灯片,还在课堂上放了一段赵丽蓉和巩汉林演的《如此包装》,从而激发同学强烈的学习兴趣,很多同学对她也刮目相看,陈素娜同学受到很大的鼓舞,从此变得更加努力学习。2、创设“互动”环节《专业标准》在教育教学评价中要求“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在给学生做德育评价时,课堂应多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完成小组内的互教、互评。这就使羞涩、不敢当众表达的同学也多了参与的机会,形成了全班参与的局面。再由四人小组派代表自由发言,也可以把学习中的困惑讲出来,同时也把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在这个环节,会出现有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等待别人说答案;也容易出现很多同学点评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对助教团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对于不敢展示,不敢点评的同学给予鼓励,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赏。对于讲错了的同学,教师应该为他们的勇敢参与,给予掌声、喝彩、加分。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和点评,这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局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同时出现个人点评,小组点评,全班点评的互动局面。会计班有位叫吴静宜的同学,她的会计科目非常出色,就是德育科成绩较差,她通过做助教,敢于发问,善于帮助同学,积极与老师探讨,期末该科总评优秀。3、适度安排“赛事”课堂中开展小组竞赛,促进团队合作,这有利于在团体间的竞争中取胜,鼓励在合作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合作的团体中鼓励个体竞争,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合作、互助共赢的德育课堂。在竞赛中,每个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荣誉会积极合作、共同讨论、交流信息,最后达成共识。竞赛活动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和我乐学”的自主学习状态,在学习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做到敢问敢说,即使内向同学也敢在自己的小组中畅所欲言,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自信心也增强了。最终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这些赛事,学生一方面快乐地掌握了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搞活了课堂气氛,收到了非常好的德育效果。按照《专业标准》理念指导,细化具体的要求,我们看到了教学改革和教育革新的一个努力方向。德育科作为培养中职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学科,应该走在前面。随着《专业标准》的开展,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被师生所接受和领悟,我们相信在广大德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促进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增强,并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参考文献】(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2013年9月(2)《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英)赫伯特·斯宾塞,霍莹莹译,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3年1月版;(3)《中国教师报》2012年10月17日《龙海平:让学生走在教师前面》;(4)《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5)《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0月第一版。
本文标题:让中职德育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6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