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植物分子育种: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培育植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2.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3.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型分析,坚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4.品种登记:是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对新育成的栽培品种名称进行认定并在同行中进行通报的过程。5.品种审定:是由各级委员会对要推广的新品种的综合性状,生产性状,观赏性,对病虫害的抗性,环境条件的要求,区域适应能力以及与现有品种对比等的综合性状进行鉴定,是在行政层面上对新品种推广应用实施的管理6.良种繁育:是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技术,在保持并不断提高良种种性,良种纯度与生产力的前提下,迅速扩大园林植物良种数量的一套完整的种子生产技术7.诱变育种:是指人为地采用物理和化学的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培育成新品种的途径。8.辐射诱变育种:利用物理辐射能源处理植物材料,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进而从中筛选变异进行品种培育的育种方法9.化学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化学物质诱发植物体产生遗传变异从而进行新品种选育的一种方法。10.临界剂量:既被照射材料的存活率为对照的40%的剂量值11.半致死剂量:辐射育种过程中,辐射处理后成活率为对照50%的剂量。12..吸收剂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中所吸收能量的数值13.自交系:是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14.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15.单株选择法: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个小区形成株系为单位进行选留和淘汰的方法。16.混合选择法: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或品种,选出彼此类似的优良植株,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起来种在同一块地里,次年再与标准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的方法。17.无性系选择:从普遍的种群中或天然杂交,人工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单株,用无性方式繁殖,而后加以选择的方法18.品种: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19.品种退化:是指园林植物品种经几代栽培繁育后,其原有的优良性状表现出逐步减弱,或者有时会表现出某些预料不到的不良性状的情况。20.生物学混杂:是指由于品种或种间一定程度的天然杂交造成了一种品种的遗传组成内混入了另外的遗传物质,使原品种不能表现固有种性。21.反应规范:同一基因型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表现出的表现差异22.驯化引种: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由于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23.区域实验:由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主持,在所属区域范围内,设置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点,以确定待审核品种适宜推广的区域范围,为审定通过新品种提供实验依据。24.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25.苗期标记性状:在幼苗期,用来区别真假杂种且呈隐性遗传的植物学性状26.体细胞杂交: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教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27.芽变:一种体细胞的突变,既植物芽的分生组织细胞自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当芽萌发长成枝条是,在性状上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象。28.芽变选种:是指从发生优良芽变的植株上选取变异部分的芽或枝条,用无性繁殖的方法使变异性状得到延续和固定,并通过鉴定和比较,选出优系,育出新品种的方法。29.人工种子:既认为制造的种子,它是一种含有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分,激素,及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四.简答题(四小题,共40分)1.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制定一般原则、(5分)(1)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2)因地制宜,切实可行。(3)重点突出,兼顾一般。(4)明确选种的具体状况及其指标。(5)注意不同类型品种的合理搭配。2.试述选种程序主要内容与特点。(5分)(1)原始材料圃,限制在一二年(2)选种圃,其定值区要设对照区;保护行及两次重复。(3)品比预备实验圃,设置年限一般为一年。(4)品种比较实验圃,设置三次以上重复,设置年限一般2-3年(5)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设置年限为2-3年。3.园林植物一代杂种(f1品种)选育的一般程序为(5分)(1)确定育种目标,收集育种材料。(2)选育优良的自交系:在每材料中选择一定数量优良单株自交,在自交后代中继续选择优良单株自交,直至选出稳定的优良自交。(3)进行自交系间配合力的测定。(4)确定配组方式,配制新一代杂种。(5)品种比较实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4.简述园林植物有性杂交育种时亲本选择的原则(7分)(1)明确亲本选择的目标性状,分清主次。(2)扩大原始材料选择范围,精选亲本。(3)选择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材料做亲本。(4)选择目标性状遗传力强的材料作亲本。(5)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材料做亲本。(6)重视选用地方品种。(7)优先考虑一些少见的有利性状和珍贵类型做亲本。5.进行园林植物有性杂交育种时如何选育亲本?(7分)(1)父母性状互补。(2)选用地理上较远,不同生态型的亲本配组。(3)选用经济性质优良,遗传差异大的亲本配组(4)选用配合力高的材料配组(5)以具有最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为母本(6)以开花早的材料作父本,开花晚的材料作母本,注意亲本性状的遗传规律(7)注意品种繁殖器官的能育性和杂交的亲和性6.简述园林植物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7)(1)确定育种目标,设置原始材料圃,株系圃,品系鉴圃,品种比较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实验,生产试验与区域试验等7简述园林植物种制资源保存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1)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2)异地种植保存,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但费用高,基因易发生混杂。(3)种子低温保存,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储存,包装,运输分发,但无性繁殖植物及顽坳种子不易保存。(4)离体试管保存,大大节约土地和劳力,繁殖系数高,可免除病毒感染,超低温保存可长期保存种植质8.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北种南移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8分与原产地相比,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发育良好,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危害。北种南移注意事项:适当提早播种,增加植株生长量,提高引入植物的抗热能力:适当稀植,增加施肥和灌水,延迟其封顶时间,采用长日照处理,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以增加生长量,提高抗性:夏季适当遮阴,降温9.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南树北移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8分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南种北移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8分与原产地相比,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够露地越冬或越夏而生长发育良好,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危害。南种北移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适当延期播种,减少生长量,增加组织充实度,(1)提高引入植物越冬能力(2)适当密植,提高植物的越冬性(3)适当节制肥水,提前封顶期,使其枝条充实。(4)幼苗期进行短日照处理,缩短生长期,使其枝条组织充实,提高越冬性。(5)冬季进行防寒保护。10.简述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表现及其克服方法(10)主要表现:异种花粉在柱头上不能正常萌发,花粉萌发后,花粉管不能进去柱头,花粉管生长缓慢或太短,不能到达胚囊:花粉管到达胚囊但不能完成受精?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方法:适当选择亲本,并注意正反交,采用特殊的授粉方式,如混合授粉,多次重复授粉,低剂量处理花粉授粉,体验或延迟授粉,染色体加倍法,媒介法,生理接近法,柱头移植或花柱短截法,化学药剂的应用,改善授粉条件,如试管受精,利用保护地栽培等。11.品种退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品种退化?10分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良种自身遗传性发生变化和突变,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不适合品种种性要求,在繁育过程中,缺乏对良种的选择,长期营养繁殖引起的生活力衰退和积累病毒。防止品种退化:建立完整的良种繁殖体系和严格的良种繁殖制度,防止混杂,提供优良的栽培条件,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去杂去劣,加强选择用种性较纯的优质种苗定期更新生产用种苗:选择易于生活力复壮的部分做繁殖材料。12.常规有性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的异同点?10分共同点:都需要进行亲本选择和选配,通过杂交,自交的手段以及后代选择的手段,把分散存在于各个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于同一个体上。不同点:1.所利用的遗传效果不同,常规杂交育种利用的只是加性效果和部分上位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部分,优势杂交育种利用的是加性效应和不能固定的非加性效应。2.育种程序不同,常规杂交育种是先进行亲本杂交,然后使杂种后代自交纯化成为定型的品种用于生产(重要性状基本不再分离):而优势杂交育种则先使亲本纯化为自交系,然后使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杂种F1用于生产3.制种方法不同,优势育种供生产上播种的每年都用一代杂种,不能用F1留种,因而需要转设亲本繁殖区和制种田每年生产F1种子供生产播种用,程序繁杂,成本高。常规杂交育种比较简单,每年从生产田或种子田内的植株上收获种子,供下一年播种用,方法简便,成本低。13.影响化学诱变效应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化学诱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不同诱变剂本身的理化特性和处理材料的遗传类型及生理状态外还有以下几点温度和处理时间通常是高浓度处理时生理损伤相对增大,而在低温下以低浓度长时间处理,则MI植株存活率高,产生的突变频率也高。适宜的处理时间,应是使被处理材料完全被诱变剂所浸透,并有足够药量进去生长点细胞,对于种皮渗透性差的某些果树种子,则应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处理时间的长短还应根据各种诱变剂的水解半衰期而定。对易分解的诱变剂,只能在一定浓度在短时间内处理,而在诱变剂种添加缓冲剂和在低温下进行处理,均可延长诱变剂的水解时间,使处理时间延长,在诱变剂分解1/4是更换一次新的溶液,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浓度温度温度对诱变剂的水解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在低温下化学物质能保持其一定的稳定性,从而能与被处理材料发生作用。因此,认为适宜的处理方式是,先在低温0-10℃下把种子浸泡在诱变剂中足够的时间,使诱变剂进去胚细胞中,然后把处理的种子转移到新鲜诱变剂溶液内,在40℃下进行处理以提高诱变剂在种子内的反应速度。溶液PH及缓冲液的作用:烷基硫酸酯和烷基硫酸酯等诱变剂水解后产生强酸,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生理损伤,降低了MI植株的存活率。我有一些诱变剂在不同的PH中其分解产物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诱变效果。例如亚硝酸甲基脲在低PH下分解产生亚硝酸。而在碱性条件下则产生重氮甲烷。所以,处理前和处理中都应校正溶液中的PH。使用一定PH的磷酸缓冲液,可显著提高诱变剂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浓度不应超过0.1mol/l
本文标题:育种20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8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