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肿瘤的综合治疗肿瘤的治愈率:20世纪30年代约为1/520世纪40年代约为1/420世纪60年代约为1/3近年来大约40%的癌患者可以得到治愈。外科手术治疗:用手术方法将癌症完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或缓解症状的姑息性手术,或作为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对放射治疗敏感或比较敏感的恶性肿瘤和其他条件适合的病人都可放疗。放射治疗分根治性、姑息性。放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放疗有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等不同方法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化疗主要用于对化疗药物敏感的恶性肿瘤,多用于某些癌症中、晚期,也有一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以化疗为主要手段。化疗对某几种恶性肿瘤能达到治愈的疗效生物治疗:新兴治疗方法,通过调动身体内固有的免疫抗病能力去抵御恶性肿瘤。细胞因子及其有关的免疫活性细胞是当今生物疗法中有广阔前途的生物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尚在探索之中。中医中药治疗: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减轻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副反应,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手术与中药相结合对某些癌症病人,能提高疗效,改进生活质量肿瘤的介入微创治疗:微创治疗目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尽可能达到治疗目的(根治或姑息),二是尽可能减少病人痛苦,最大限度地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功能完整性,提高生活质量。肿瘤介入微创治疗特点:微创,定位准确,疗效明确,重复性好,副作用小,并发症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非血管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肿瘤基因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在X线的导向下,将导管插到病变区域供血动脉,从而给予特殊治疗。即在DSA监视下血管内介入栓塞、化疗、支架植入等。优势:一方面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灌注于肿瘤供血动脉局部,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即“毒死肿瘤”。另一方面,化疗药物与栓塞剂混合后,将肿瘤的供血血管阻塞,使肿瘤失去血供营养而“饿死肿瘤”非血管介入治疗:指在各种影像设备(如X线、B超、CT等)引导下经皮穿刺至肿瘤局部,通过冷冻、加热等物理、化学办法,或通过照射局部肿瘤病灶,局部靶向消融肿瘤,达到灭活肿瘤,减轻瘤负荷的目的非血管肿瘤介入治疗的分类化学消融术:是将无水乙醇、乙酸等化学药物经皮直接注射到肿瘤内,利用药物蛋白凝固特性,杀伤肿瘤细胞热消融术:即针对肿瘤病灶区用热进行灭活,其主要是依靠高温凝固蛋白质直接造成肿瘤局部坏死,故称之为热凝固治疗。微波消融治疗:是在肿瘤内直接插入针状微波电极,通电后微波电极末端的微波辐射器产生热效应使瘤内温度达到60-100度高温,导致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超声消融治疗:高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治疗系统(HIFU),也叫海扶超声聚焦刀。利用超声波穿透性、方向性、聚焦性好的特点,将体外发射的超声波聚焦于肿瘤,通过超声波的热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生化学效应等使靶区的温度瞬间达到65-100℃,令肿瘤凝固性坏死。空化效应使细胞膜、核膜破裂,失去扩散能力。肿瘤热疗:是用加热方式治疗肿瘤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物理方法将组织加热到能杀灭肿瘤细胞的温度(42.5℃—43.5℃)持续60~120分钟,达到既破坏肿瘤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热灌注化疗:热疗在临床上经常配合化疗,即称为,其原理是将利用物理能量加热好的化疗药物,灌注到肿瘤部位,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对温度耐受能力的差异,达到既能使肿瘤细胞凋亡、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治疗目的。冷冻消融术:与热消融治疗原理类似,直接冷冻肿瘤病灶,造成肿瘤局部坏死氩氦刀:冷媒(氩气)及热媒(氦气)循环在刀尖急速膨胀,可在50秒内冷冻病变组织至-140℃,又可快速解冻并升温至45℃,直接使得癌细胞死亡或崩解,如此重复两次的聚冷聚热交变,即可将瘤体细胞摧毁成碎片。对周围正常器官几乎没有伤害肿瘤内放射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将放射源(封装的放射性核素)经人体腔道置于肿瘤附近、插植到肿瘤体内、或放置在瘤体表面实施照射的一类放射治疗手段的总称放射免疫靶向治疗:是以能与肿瘤抗原结合的物质如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靶向载体,偶联放射性核素作为“弹头”(治疗剂)的肿瘤治疗药物注入体内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特异结合,因此使肿瘤局部比其他正常组织剂量高,达到对肿瘤杀伤而对正常组织损伤小的一种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针对某个器官,二叫细胞靶向,三是分子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抑制剂1--吉非替尼Gefitinib。EGFR抑制剂2--厄洛替尼ErlotinibEGFR抑制剂3--埃克替尼Icotinib。EGFR抑制剂4--西妥昔单抗cetuximabEGFR抑制剂5--曲妥珠单抗Trastuznmab。EGFR抑制剂6--帕尼单抗PanitumumabEGFR抑制剂7--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EGF抑制剂1—贝伐单抗Bevacizumab。VEGFR抑制剂2—舒尼替尼sunitinibVEGFR抑制剂3—索拉非尼sorafenib肿瘤的免疫治疗多克隆抗体:优点:可识别同一抗原的多个表位,灵敏度高,来源广泛,制备容易。缺点: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也不易大量制备,从而应用受限。单克隆抗体:优点:在体外“永久”地存活并传代;用相对不纯的抗原,获得大量高度特异的、均一的抗体;可用于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免疫导向治疗。缺点: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反应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复杂、费时费工、价格较高。鼠源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的限制(1)可诱导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2)鼠源性抗体Fc段不能有效地发挥人源性Fc段的功能;(3)鼠源性抗体的生物半衰期很短。鼠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目的:使之与人的抗体分子具有极其相似的结构,从而逃避人免疫系统的识别,避免诱导人抗鼠免疫反应。基本原则:保持或提高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大大降低或消除抗体的免疫原性。嵌合抗体:由鼠mAb的可变区和人抗体的恒定区组成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进一步将鼠mAb可变区中相对保守的FR变为人的FR框架区(frame-workregion),仅仅保留抗原结合部位CDR,该种抗体又称为CDR移植抗体或改型抗体。全人源化抗体:是指将人类抗体基因通过转基因或转染色体技术,将人类编码抗体的基因全部转移至基因工程改造的抗体基因缺失动物中,使动物表达人类抗体,达到抗体全人源化的目的。人源化抗体的特点: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低免疫原性,还能与天然效应因子相互作用,因此将更广泛的被应用于一系列免疫、感染和病毒性等疾病。需要多次重复使用,并且应用剂量较大。人源化抗体往往达不到原来鼠单抗的结合能力。癌症治疗的趋势——“鸡尾酒”理念早期预防(生活习惯,肿瘤疫苗)早期诊断(常规体检,针对性指标检测)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带瘤生存(将癌症变成慢性疾病,保持最好的生活质量
本文标题:肿瘤的综合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48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