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教案教研室:医学影像诊断学使用教材:白人驹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授课对象2015级影像本科授课内容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六节脑血管疾病六、脑白质疏松症授课时间2016年5月25日4:00-4:25Pm授课学时1课时教学目的掌握脑白质疏松症的概念、临床与病理、分级、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教学重点脑白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教学难点脑白质疏松症的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病例、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并注意讲透重点,使同学们掌握影像诊断要点,会正确诊断典型的脑白质疏松症。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1)读片1分钟(2)脑白质疏松症的概念5分钟(3)临床与病理5分钟(4)分级4分钟(5)影像学表现5分钟(6)鉴别诊断5分钟。新进展内容脑白质疏松症的CT和MRI的临床应用和比较影像学。教研室审查意见主讲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教学后记教会学生应用各种影像来认识脑白质疏松症的方法,认识典型的脑白质疏松症及分级。2授课内容方法、手段、时间第六节脑白质疏松症一、概念•脑白质疏松症(LA)是一个影像诊断术语,1987年由一位加拿大学者首先提出,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以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缺血性改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LA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属于脑小血管病的一个类型。•研究表明,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因此,脑白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脑白质疏松症越来越多地在中、老年人中被发现。•LA可由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一氧化碳中毒等多种疾病引起,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二、临床与病理•许多学者认为,脑白质疏松是人正常的衰老过程,因为在许多正常老年人做体检时也可发现,因此常不被重视。但实际上它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表现有认知和行为障碍,如表情淡漠,记忆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均下降,语言功能和视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脑白质将皮质及皮质下灰质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功能体系,脑白质疏松导致相应功能区纤维联络中读片1分钟概念5分钟启发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弄清和记住脑白质疏松症的诊断要点。临床及病理5分钟、3断,产生相应的功能障碍。•由于与记忆、行为、情绪等认知活动有关的纤维投射要在脑室周围形成边缘环路,且半卵圆中心和基底节区集中了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大量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故当脑白质疏松症出现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是主要临床表现。LA病变主要位于脑白质,该部位的血供特点是动脉垂直于脑表面进入脑白质,且为终末动脉,很少或完全没有侧枝循环,易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或脱髓鞘改变。其病理表现为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区出现脱髓鞘、室管膜层细胞脱失、反应性胶质增生及轴突减少。•但皮质及弓状纤维一般不被累及,同时,白质疏松症患者的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形细胞明显减少。•皮质下白质穿动脉内膜增厚、脂质沉着、小血管玻璃样变或淀粉样变;小血管周围间隙和脑室周围间隙扩大以及基底节、丘脑、脑桥和白质等处的腔隙性梗死。三、分级•根据颅脑CT将脑白质疏松症分5级•LA-0:CT未见低密度区域•LA-1:侧脑室前角或后角可见低密度区•LA-2:侧脑室前角和后角均可见低密度区•LA-3:侧脑室周围可见连续的低密度区•LA-4:侧脑室周围及放射冠可见低密度区四、影像学表现CT表现:LA多表现为两侧大脑皮质下、脑室周围斑片状或弥漫性互相融合的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呈月晕状,不强化,分级4分钟影像学表现5分钟4常两侧对称;常合并双侧脑室扩大和脑萎缩;皮质下弓状纤维和胼胝体很少受累,脑干尤其是脑桥中上部易受累,较少累及延髓、中脑和小脑。CT值较正常脑白质密度低5-10HU,病变范围越广,密度越低。MRI表现: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及FLAIR上为高信号,病变部位与CT一致,但较CT显示更敏感,对脑室壁层差不齐显示更清楚,增强扫描无强化;DTI可了解脑白质纤维束的微细结构改变。五、讨论•脑白质缺血;增龄性脑改变;脑萎缩→脑白质疏松症?•双侧脑室周围或者半卵圆中心对称性白质缺血脱髓鞘改变→脑白质疏松症?六、鉴别诊断•1多发性硬化:发病以20-40岁女性多见,急性期有强化;•2腔隙性脑梗死:多为基底节区多发点状或小圆形低密度影,病灶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一般不对称;•3炎性病变:范围较广泛,部位不固定;•4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病变分布以侧脑室后角及三角部为主。鉴别诊断5分钟5
本文标题:脑白质疏松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0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