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腐败官员20种病态心理
1腐败官员的20种病态心理当纠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始终牢记邓小平同志的谆谆教诲:“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腐败现象依然蔓延,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形势依然严峻,甚至出现了一种前面干部倒下去、后面干部跟上来的反常现象。何以屡屡出现被“糖衣炮弹”击中而重蹈覆辙的问题呢?分析其主观上的深层次原因,概因腐败者的病态心理在作怪。笔者总结归纳出腐败官员的20种病态心理,并开出心态纠正的小“药方”,以供大家思考。1.“小节无害,控制住无碍”的自我放任心理时下,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仍有人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总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地干,贪一点捞一点、收受小额贿赂是理所当然,充其量只是个小节问题,只要自己控制好,走到边别出圈,控制住别出格,打打擦边球无所谓,不会有大的妨碍;有的工作不尽职、不尽责,认为是“小错误,谁也难免”;还有的热衷于端酒盅、下舞厅,一天一个醉,认为是“小事一桩,不伤大雅”等。由于这种小节无害、能够自制的心理错觉,使他们渐渐地放松了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贪一点,明天捞一点,今天玩一点,明天拿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心态纠正】私欲的膨胀终究要冲垮理智的大坝,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自制绝非易事,切不可放纵自己。作为领导干部应时时处处警醒自己,“小节不保,大节必失”,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许多人犯错误就是从不起眼的“小节”开始的,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拉下水”的,要克服“小节无害,控制住无碍”的自我放任心理,“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2.“世人皆醉,我何独醒”的消极从众心理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有腐朽思想和作风侵入到党员干部中。“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在一些官员中较为普遍:有的认为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自己太清廉了,别人会说“不合群”、“不识时务”,甚至还会得罪人,只好随大溜;有的上行下效,推波助澜;有的看到搞腐败的人逍遥法外,认为安分守己“吃亏”、“犯傻”;有的认为“十个干部九个贪”,不正之风已成气候,贪的不一定受罚,廉的未必有人说好,问题大家有,都有就不丑,收点回扣、拿点酬谢、要点好处,是流行做法,渐渐地思想发生病变;还有的认为“世人皆醉,我何独醒”,别人贪得我为何贪不得,别人捞得我为何捞不得,“不捞白不捞”,上下左右效法模仿,由小错发展到大错,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心态纠正】社会上固然有不正之风,但毕竟是少数人所为,腐败者终究是不得人心的,我们看问题切不可偏颇;再者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本就背弃了党的宗旨,触犯了党纪国法,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积极与之斗争,反与其类比,公心何在?难道别人醉我也要醉,别人错我们也要跟着错吗?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冷眼向洋看世界”,就是告诫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能够做到“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世人皆浊唯我独清”,绝不能人醉我醉。3.“有空子就钻,有机会就捞”的疯狂贪婪心理一些官员认为“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了空子就不要当傻子,有了机会就要多捞票子”、“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在这种疯狂贪婪心理支配下,不少人为了追求非法物质利益,贪权、贪财、贪色、贪图享受,最终丧失立场、违纪违法,有的钻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空子,利用手中掌握的生产要素和监管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搞行政干预,以权谋私;有的钻法律体系不严密的空子,刻意研究经济转轨阶段的法律漏洞,逃避制裁;有的钻改革的空子,在机构变动、企业改制过程中销毁账簿,隐匿、转移、私分国有和集体2资产;有的钻内部制度不完善的空子,把本单位行政、人事、财务等关键岗位都换用“自己的人”,利用监督制约的虚设和人财物管理混乱的状态捞钱。【心态纠正】凡事要控制好“度”,欲要得当,欲当则达,欲望上无止境的追求,其结果只能是对个人价值无止境的否定。高尚者和卑劣者的差别,也就在于是抑制贪欲,还是被贪欲俘虏。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遵规守纪,讲德可控,遇事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智、沉着,不能信马由缰。贪婪的欲望一旦洞开,就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发而不可收。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慎重对待掌管的资源,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真正做到抓紧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4.“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装心理现实中,有一些人学起封建官员善于伪装的把戏,说一套做一套,言似正人君子,行则欺世盗名,“廉洁不离口,实惠不离手”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一面是光鲜照人的正面形象,一面是灰暗无光的扭曲形象;一面是台上高调反腐,一面是台下大捞好处,背地里干着龌龊的见不得人的勾当。他们往往善于伪装,善于“潜伏”。成克杰的口头禅是,“想到广西还有700万人没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觉也睡不好呀!”;胡长清的“做派”是,“下基层轻装简行,回老家睡地铺、喝稀粥,与乡亲嘘寒问暖格外‘亲’。”还有前不久被查处的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检察院原检察长常向东,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居要职,常自省,时时防微杜渐;铸钢骨,不忘本,处处为民操心”。他说的动听漂亮,参加的却是私企老板支付费用的奢靡娱乐活动。人们从中看到的是这类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两面”做派。还有的官员表演功夫真不一般,家里不装修,可以“住破瓦房”;妻儿穿旧衣服,自己也穿便宜货;“骑自行车”亲民,“挤菜市场”买菜;为购买每斤便宜一角钱的鸡蛋,能一大早起来和一帮老头老太太在超市门口排队,给人一种省吃俭用、非常清廉的假象。然而,出事时,家里却抄出上千万元现钞。【心态纠正】不管怎么伪装、怎么掩饰、怎么忽悠老百姓,都不可以使贪污腐败之举得以逃避法律的制裁。我们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狐狸再狡猾总会露尾巴”;我们也坚信,欺骗党和人民的官员,终会露出破绽,终会受到审判,也终会为自己的“表里不一、欺世盗名”的伪装表演付出代价,并成为老百姓的谈资与笑料。5.“被抓的是少数,漏网的是多数”的侥幸心理有的官员利用手中职权授意他人“因地制宜”,巧立名目,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自以为事情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会被人发现;有的以为中箭落马者乃少数,大部分都成了漏网之鱼;有的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保护伞厚、关系网广、哥们儿义气铁,即使败露,也能轻易过关;还有的认为只要自己想得仔细,做得天衣无缝,便能避众人之眼,逃法律之惩。正是在这种侥幸心理驱使下,他们一次偶尔得手,便变本加厉一发而不可收,以致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反丢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安徽省有位正县级的安监局局长,随着职务的升迁和地位的变化,忽视了党性修养,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胆大妄为,滥用职权,利用办培训班、办证之机,违反国家相关法规,违规办理特种安全作业操作证上万人次,造成严重的生产安全隐患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多次单独或伙同他人以侵吞、骗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非法收受多人贿赂,财产和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并对其中的数百万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还利令智昏,巧取豪夺,把节日收礼视为“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络,把收受礼金看作是对自己“劳苦功高”的补偿,是社会交往过程中正常的“礼尚往来”,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心态纠正】侥幸心理要不得,高压线触不得,顶风上使不得;中央反腐的决心低估不得,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更是含糊不得。如果心存侥幸的话,倒霉的定会是自己,最终会政治3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追悔莫及。劝那些心存侥幸心理的官员,要常怀警醒之心,切记陈毅元帅说过的那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6.“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乱作为心理有些手握实权的官员认为,手中有点权,就得放开用;过了“保质期”,后悔来不及。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不是把手中的权力用来为党和人民好好工作,而是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不是处处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地用好权,而是胆大妄为,目无法纪乱用权,甚至把权力用到极限。有的官员逢年过节要受贿,子女上学要恭贺,红白喜事要收礼,找出由头捞外快;有的官员卖官鬻爵,贻害一方。有的官员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乱作为到了极点。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绞尽脑汁刮钱刮财,生病时捞,请客时也捞;有的年年住院,年年收受红包;有的将平时家里生活开支的发票拿到单位报销,就连孙子吃“肯德基”的发票也不例外;有的乱用权力,用公函打捞贪官,公然干预司法;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小办事员,也深信权力的魔力,他们认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官不在大,有权则灵”。利用手中掌握的一点小权,想方设法谋取私利,甚至手脚并用,连拿带索,一时间财源滚滚。【心态纠正】要时刻提醒自己,党和国家给予自己的物质待遇已经不少了、已经很好了,千万不能有过高的物质欲望,甚至利用职权乱作为。要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养成一身正气、超越对钱财的追逐。作为官员,应看重个人的名节、人格和廉耻,应懂得滥用职权的危害,应知晓贪贿之于官员犹如同一个致命的“命门”,直接决定着官员的成败存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百姓痛恨,影响恶劣,还是早点抛弃这样的心理吧!7.“小领导微贪,逮不住过关”的碰运气心理现实中,有这样一些官员,在机关单位当个小官,手里掌握着点儿小权。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他们把持不住,染上了“权力毒素”,用小权捞些小钱,接受被管理者和服务对象的小恩小惠。这些官员平时以礼尚往来的人情做幌子,从笑纳一条烟、两瓶酒、几张购物卡等小意思开始,一发而不可收。他们总以为这样做会平安无事,小沟里掀不起大浪,拿点小钱犯不了大事。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积少成多,由量变引起质变。也就是说,平安腐败并不平安,小贪小捞也不易过关,最终都难逃落马的命运。正如古人所云:“鱼贪饵,易上钩;人贪利,落陷阱。”【心态纠正】绊人的桩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小。无论是大贪,还是小贪,其实,都是贪,本质上都是腐朽的东西,是最见不得阳光的。我们应该清楚,贪欲如同撒旦的诱惑,一个人一旦被附体,不论大小,都会瞬间丧失人格和灵魂。“逮不住过关”更是自欺欺人。奉劝那些抱有“小领导小贪,逮不住过关”心理的官员们,还是趁早收手,切莫因小失大,跌进犯罪的深渊。8.“小官大贪,倚仗‘靠山”’的庇护心理所谓“小官大贪”,主要是指级别不高的公职人员利用职权之便敛取巨额非法利益,形成重大贪腐案件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为:有的官员自认为头顶“光环”,荣誉在身,领导赏识,谁也不敢怎么的;有的自认为这儿有个“干爹”,那儿有个“干妈”,这儿有点“背景”,那儿有棵“大树”,出了事有人“兜着”、“护着”、“罩着”,谁也查不下去;有的自以为作案手段高明隐蔽,未留痕迹,无懈可击,等等。在这种不正常心理支配下,近几年,小官大贪案件频发,涉案金额通常从数十万元到数亿元不等。小官相对于大官而言,位卑权轻,往往用腐败来“补偿”职位不高带来的“被剥夺感”。部分小官甚至认为:可以用贪来的金钱去营造“关系网”和“保护伞”,只要拉上了“关系”、靠上了“大树”、傍上了“靠山”,4就能逃避调查,不碍大事。正是抱着这种“有靠山庇护、有关系可用”心理,他们才敢铤而走险,不择手段,放开胆子狂捞。【心态纠正】在我们这个法治逐渐完善、以法治国的国家里,关系再铁,也铁不过法律;靠山再硬,也硬不过法纪;背景再深,也经不住法律一击。我们党和国家对腐败零容忍,国法大如天,党纪坚如铁,指望“靠山”是不行的。唯有丢掉幻想,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老老实实秉公用权,规规矩矩秉公办事,清清白白为人做官,才能拒腐蚀、永不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9.“跑跑送送,盼着重用”的讨好巴结心理有些官员信奉“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跑的”处世哲学,每逢晋级升职,总是动用各种关系和金钱去打通“关节”。有的希望通过送礼与上级领导联络感情,通过送礼办成按政策法规不能办、正常渠道办不到的事;有的无数次“看望”上级领导,领导家的门槛几乎被踏破,什么吃的、喝的、用的、购物卡、代金券、名家字画、珍奇古玩等应有尽有。正如一则短信调侃的那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打点!”其实,上下打点,又跑又送,大都动机不纯,其实质就是一个——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升迁提拔。【心态纠正】跑跑送送、讨好巴
本文标题:腐败官员20种病态心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0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