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自然灾害课件(用).
气象灾害——台风概念与成因结构与分类时空分布危害防治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1、概念与形成条件:1.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成台风?2.为什么在高纬度的海洋上也不会生成台风?3.想一想,台风登陆后会逐渐减弱还是逐渐增强?台风形成的三个条件:较高的温度(广阔的暖洋面);充沛的水汽(蒸发量大);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结构2、结构与分类:台风中心风力最大?对吗热带低压——6-7级热带风暴——8-9级强热带风暴——10-11级台风(飓风)——12级或以上3、时空分布:每年夏秋季节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粤、台、琼、闽等沿海省区5、防治:4、影响: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预报对我国来说,可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暂时消除酷暑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实施预防措施: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等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带来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的灾害例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2015年10月4日14时10分,强台风“彩虹”在广东湛江坡头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级,是广东有气象记录以来10月份登陆的最强台风。湛江当地大面积断水断电,通讯也几乎中断,造成较大灾害。•台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属于哪一类天气系统?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台风“彩虹”给湛江造成严重灾情的原因。夏秋季节;(2分)气旋;(2分)原因:台风势力超强;直接在湛江正面登陆;风暴潮危害大;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每点2分,满分6分)气象灾害——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快行冷锋1、概念:2、分布:我国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不易受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原因:到达云贵高原的冷空气已经减弱,受高原地形阻挡,寒潮影响很小。青藏高原地势很高寒潮不易侵入。3、危害:4、防治:工农业、生活、基础设施、身体健康等冬半年,尤其秋季和春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预报•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农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比较东北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差异,并说明原因。差异:东北地区平均年冻害次数比长江下游地区少。(2分)原因:冻害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在春、秋两季);冬半年与长江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农作物耐寒能力强;东北地区人们防冻意识强。(8分)。强降温和严寒,能冻死越冬病菌虫卵,有利于农作物灭虫越冬、净化空气等。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但它完全没有有利的影响吗?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1、概念:(一)气象灾害——干旱干旱的涵义:气候学意义上的干旱天气学意义上的干旱旱灾只是属于渐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2、分布:我国旱灾多发区及自然原因3、危害:工农业、生活、社会稳定4、防治: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农作物歉收、减产或绝收;人畜饮水困难;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冬春季节容易引发沙尘暴;农作物价格(粮茶菜花)上涨;干旱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树木枯死,草场退化,湖泊干涸,土壤沙化)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选择耐旱作物;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3分)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②区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森林火灾;遥感技术。(4)⑥区域大,干旱时间长,但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比例却较小。试分析其原因?(5)⑤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2010年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1)2010年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2)此次旱灾严重,试分析此次旱灾的成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使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少;气温较往年偏高,蒸发旺盛;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多为石灰岩分布区,容易渗水,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储藏条件差。社会经济原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人们习惯靠天吃水,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1、概念:洪水和雨涝洪涝洪涝洪水: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雨涝: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2、分布:亚洲洪水最多6-7月初7-8月份4-5月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与旱涝灾害:洪涝3、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流域地形水系特征流域内植被入海口流域内地势比较低平,水流不畅破坏植被,中上游毁林,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降低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气候异常,流域内持续降雨中下游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海水的顶托作用洪涝4、危害:工农业、生活、基础设施、社会稳定5、防治: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破坏。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修筑堤坝、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退耕还湖,提高湖泊蓄洪能力非工程: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实行保险制度、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生物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①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②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③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④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读图7,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3分)(二)地质灾害——地震1、概念: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震的大小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级增加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震级分类为:3级以下:微震(人无感觉)3—5级:有感地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影响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基础建筑物坚固程度关系正比反比反比反比反比地震的烈度2、分布:3、危害4、防治(二)地质灾害——泥石流与滑坡1、概念:2、分布:地形:地表物质:植被:气候:坡度大松散物质多缺乏暴雨或或冰雪融水汇集自然人为:植被破坏3、成因:泥石流与滑坡地震和采矿危害3、危害4、防治39、(05江苏)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自然原因: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2分)。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2分);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突发(2分)。(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6分)(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2分)火山喷发(1分);滑坡(1分)。人为原因:人类对植被的破坏(1分)。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三、海洋灾害——风暴潮1、概念: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李泉类型多发季节多发地区主要危害台风风暴潮夏秋季节(8~9月最集中)东部沿海,多集中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区潮位升高→冲毁堤坝、码头、港口等→洪水淹死人畜;淹没农田、道路、房屋等→土地盐碱化;出现疫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温带气旋风暴潮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渤海和黄海沿岸影响我国的风暴潮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断层等海底突然变动所引起的海水大幅升降而形成的巨浪。三、海洋灾害——海啸赤潮“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四、生物灾害1、定义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农林牧生物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典型分布区灾害类型多发区干旱洪涝低温冻害台风风暴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华北、东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东南沿海云贵川、青藏高原东南部、台湾东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东北平原西北、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华北、东北、西北灌溉农业区大洲主要自然灾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各大洲的主要自然灾害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雪灾干旱为主、蝗灾、沙漠化地震、龙卷风、飓风、寒潮、洪涝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大陆内部旱涝灾害,岛屿多地震火山厄尔尼诺南美洲西岸本来是秘鲁寒流,大量冷水鱼类聚集形成秘鲁渔场.19世纪初,渔民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冷水鱼类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西班牙语即厄尔尼诺。1、厄尔尼诺发生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2、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当年,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夏季往往出现干旱、高温。3、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发生后的次年,南方容易出现洪涝,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4、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本文标题:自然灾害课件(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1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