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四川大学研究生试卷院(所)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号2012224060029姓名杜长蔓记分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教师签名邓勇考试2013年4月30日关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自主创新能力是是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富国强民的重要基础。尽管国家一直提倡提高国民及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一直未见明显的效果。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我国现状、制约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全面分析。一、自主创新的定义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要在各个生产领域内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重大的技术发明;二是要突出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要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现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些企业不注重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我国虽是世界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绝大多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还不具备与大型跨国公司较量的实力。2.企业在低水平环境下竞争。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外国人所拥有,由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23.我国企业在创新路上走过弯路:有的一些企业创新走入误区把创新等同于高科技,企业大都把主业转为高科技;有的把创新等同于非制造业,企业把主业大都转为服务业;产业创新一味追求多元化,许多企业又把产业创新和主业转型当作扭亏为盈的灵丹妙药。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技术创新上来。4.企业不愿面对创新的高风险。我国每年科技成果约有3万项,但只有20%的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而其中能形成产业规模的则更只有5%。5.我国企业的规模与世界较强企业相比太小,竞争力弱。我国人均1000美元的特定国情下的消费特点也决定了我国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来提高生产力,选择低成本的竞争战略而非创新动力更足的差异战略来占据物美价廉的市场。我国企业的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1.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环境还未形成。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既需要企业有持续的动力,又要求有相应的创新环境。从整体环境看,尽管全国上下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也制定了一些促进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但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市场环境,如投资环境、教育和文化等社会环境还未形成。此外,激励创新的政策支持环境还有缺陷,既有政策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也有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和执行不力的情况。如在产学研如何结合、科研成果如何转化等方面仍缺少具体而可操作的配套政策措施,由此导致主要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的程度严重不足,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难度很大。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企业创新基础薄弱。从研发机构看,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虽然上千个政府所属的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成企业,加之一批新兴高技术企业不断崛起壮大,增强了企业总体的创新能力,但规模以上企业拥有研究开发机构的仅有25%左右,这就是说,目前我国3/4左右的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更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能够集应用性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从创新人才来讲,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只有38%在企业,其他则分布在企业之外,多数企业缺乏高水平人才和技术带头人,而且大部分中小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这些企业的不少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3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从创新投入来说,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活动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目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问题。由于企业自身风险偏好和资金短缺等原因,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1.5%左右,国外普遍是2%~3%。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技术创新所固有的风险性使得商业银行贷款和政府投入上都存在融资不足的问题,从而造成难以开展研发活动。3.缺乏有效整合和调动各种创新资源的体制和机制。首先,未建立起有效统筹协调的宏观管理体制。我国由于缺少宏观上的统筹协调,致使各类创新资源的能量难以得到释放。各类科技创新力量分布在多个部门,“政出多门”,投资上是各有各的政策,多渠道配置;科研设施是多部门所有,难以共享;研究开发是分散经营,导致研究开发工作的低水平重复和效率不高。其次,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长期政策导向使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的科研人员,企业科研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严重短缺。这些年来,虽然对人才管理体制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既未改变现行体制对人才管理封闭、刚性过强的情况,也缺少激励高级人才去企业搞研究、搞开发的有效政策,由此影响和制约着创新人才积极性的发挥。最后,考评激励制度不完善。现行考评奖励制度大多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级人才,而企业科技人员很少获得国家奖励。加之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考核和职级晋升的考评办法,仍主要沿用过去写论文或申请专利为主要标准和依据的办法,而不重视他们在科研开发和推广方面的工作实绩,很不利于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主观能动性。4.尚未构建起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体系。首先,产学研结合链尚未形成。目前,我国从事科研技术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对于如何推动各方力量,与企业共同搞好科技创新的开发和推广,还缺少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定,也没有搭建起相互协作配套和有机结合的创新基地和平台。由于科技与生产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使企业缺乏较强的科研开发力量而无法在技术上实现创新与突破,同时,也造成科技资源严重浪费,大量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从科研成果到转化成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需要多个机构和众多人员的合作。科技创新市场体系发展滞后,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缓慢,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突出表现为中介机构数量少、水4平低、服务能力差,由此形成科研成果转移渠道不畅,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转化。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每年的新研究成果大约为3万余项,最终形成产品的只占20%左右,实现产业化的仅占5%,绝大多数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5.支持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不佳。在宏观政策上,面对市场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调节存在的缺陷,国家还没有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吸纳企业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的调节存在着很大不足,同时,在采购本国创新技术和产品、鼓励和保护本国企业自主创新方面还远远不够,由此影响到产学研的结合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6.知识产权保护制约。一是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由于我国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时间较短,国人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的意识不强,乃至出现许多知名品牌在国外被恶意抢注的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印尼一个国家,我国就有超过80个的商标被抢注,在日本有将近100个商标被抢注。二是知识产权的申请及授权量少,构成不合理。从申请数量看,尽管每年申请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特别是与核心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并且缺乏知名品牌,尤其是国际知名经品牌。我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的数量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申请专利的仅占1%。另外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达3万多项,而其中申请专利的还不到10%。同时在国外申请专利获授权率低,是我国企业在向国外开拓时遇到了较大的问题。由于没有名牌产品和专利技术,不受国外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也难以开拓市场并求得进一步的发展。三是知识产权立法还有待完善。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技术开发所承受的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审批期限、专利费用标准并未作相应调整。四是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行政执法机关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不断增多,由于执法部门的不重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加上执法力度不够,使得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乃至出现一些企业怕遭受侵权而甘愿放弃专利申请的怪现象。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5通过分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的现状,对于如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为促进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创新思想,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弘扬尊重人才、宽容失败、保护权益的价值观和创新文化,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要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环境。在这方面,要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市场的组织建设,为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科技成果转移,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如咨询、投融资、交易场所、定价评估、仲裁、网络中心、牵线搭桥、信息收集与传播、人力资源培训等。另外,还要加强科技中介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政府指导下的行业自律性管理体制,切实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为此,要加快以市场为导向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引导企业关注更加长远的技术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让经营管理者真正着眼长远利益,把创新活动作为其经营活动的核心,把建立健全研究开发体系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构建经营、创新、生产、服务有机联系的创新体系。要改革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国有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把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与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任期、奖惩挂钩,同时,把知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切实激发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力和动力。要加速推进企业成立技术研发机构,大型企业要普遍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也要设置研发机构;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小企业也要有专人负责创新工作,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3.构建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首先,要围绕建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加快完善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政策,推进科技创新基地6与平台建设,诸如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联合组织。在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建立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等,从而组织和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其次,建立由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完善国家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支持和吸纳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同时,制定和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管理办法,打破部门和单位所有的封闭格局,形成共建、共管、共用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后,在加速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所属的应用型科研机构进行企业化转制的同时,要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部门会商协调制度,促进和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开放的、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探索产学研联合向更高层次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本与技术合作“双赢”机制转变。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期末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1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