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自考Y040102专升本学前教育原理复习大纲
1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绪论小结(27-33)学前教育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广义上来讲,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2、从狭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出生后至3岁)和幼儿(3岁-6、7岁)。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应用性质的学科,既要在实践中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探究学前教育规律,又要在研究中服务于实践。学前教育理论是对学前教育学中一般、典型问题的研究。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孕育、萌芽、初创和发展四个阶段。在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尚未独立,相关思想主要散见于许多教育家、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各种著作之中。16-18世纪初期,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学前教育思想更加系统、完整。这一时期涌现的哲学家、教育家主要有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20世纪中叶以来,相邻学科的发展丰富了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学前教育学进入了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皮亚杰等心理学家的理论对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我国学前教育学研究也在不断进步,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典型的研究内容应包括: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幼儿园教育、学前儿童与教师、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包括:1、有利于学前教育学习者认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2、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3、有利于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措施。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小结(35-61)学前教育与一般教育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历史上存在三大教育起源理论: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现代教育史学认为,前两种起源理论是不科学的,在劳动起源说的基础上,现代教育史学提出了教育起源了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论断。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发展经历了从原始公育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结构简单,学校尚未产生,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对儿童实施公育。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学校教育产生,原始儿童公育消失,学前教育由家庭承担。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持其特权的地位,高度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学前家庭教育的发展。随着学前教育实践的丰富,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开始萌芽、发展。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对家庭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丰富了西方古代学前教育理论。但是中世纪受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则比较缓慢和落后,一些不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如性恶论、预成论流行,对学前儿童教育带来不良的影响。进入到近代社会,资产阶级大工业生的发展,学前社会机构教育产生,并迅速发展到世界各地。学前教育思想也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提出了近代的学前家庭教育新观念和思想,福禄贝尔则创立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2育的思想,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独立。现代社会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种学前教育,随着工业化社会向知识化社会转变,早期教育受到高度的重视,学前机构教育逐渐走向普及,学前教育理论不断丰富。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提出了现代学前教育思想。心理学的发展促使学前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弗洛伊德、艾里克森、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的心理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我国的学前教育于清末时从国外引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属于现代学派教育的一部分,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也在探索和形成中。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战略,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描绘了2010年以后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蓝图,其中也包括了我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学前教育目标和任务,新时代的中国学前教育在行动。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63-79)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又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学前机构教育的产生;2、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和布局;4、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5、学前教育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学前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又对社会政治制度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1、政治制度决定着学前教育的性质;2、政治制度决定着学前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学前教育的受教育权;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的学前教育内容;5、学前教育为政治服务。学前教育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1、文化影响着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学前教育方法的使用;4、学前教育对文化的作用。学前教育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也对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1、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学前教育课程内容;3、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4、学前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与流动性等。这些基本特征与学前教育是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在:1、人口数量与结构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2、人口质量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3、人口布局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4、人口流动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5、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3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81-99)儿童是指0-18岁的个体。儿童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至18岁这一期间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1、方向性与顺序性;2、连续性与阶段性;3、整体性;4、个体差异性。儿童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可以说,客观因素是儿童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主观因素是儿童发展的内部动力(内因)遗传素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表现为:1、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奠定了个体差异性的最初基础;3、对不同发展方面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性;2、制约着儿童发展的方向、水平和速度;3、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从胎儿时期开始;4、教育条件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观因素指儿童所有的内部心理因素,由主观因素构成心理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相互作用、彼此依存的动态过程。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学前教育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2、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3、学前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2、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实施的重要依据;3、发展适宜是决定学前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101-137)学前教育目标是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我国学前教育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做了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要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就要:1、处理好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2、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3、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该目标充分反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应了解目标实现的途径、教师在教育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以及目标贯彻应注意的问题。学前儿童体育,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并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进行的锻炼,着重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最终实现身体、心理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学前儿童体育是实施终身体育的起点,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前儿童身体的适应能力、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以及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心情。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是:1、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与机能协调发展;42、促进体能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基本活动技能;3、培养积极情绪,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4、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5、进行安全教育,培养适应能力。常见的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基本体操、基本动作练习、体育游戏、各类运动器械锻炼、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和利用环境因素锻炼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要坚持以下原则:经常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兴趣性与实效性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学前儿童智育,就是按照学前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与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增进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认识活动兴趣和习惯,发展智力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体现在:1、从社会发展价值看,智育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2、从个体发展价值看,智育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3、从智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看,智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学前儿童智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与内容主要包括:1、引导学前儿童获得生活中易懂的和简单的知识,形成对事物的初步概念。2、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3、培养正确运用感官的基本能力。4、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5、增进学前儿童对环境的认识。6、培养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7、培养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前儿童智育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2、教师的引导与学前儿童的探索相结合。3、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学前儿童德育是年青一代德育的最初阶段,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对学前儿童进行德育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1、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帮助学前儿童适应社会生活。3、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健康发展。学前儿童德育的基本任务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有性格。”学前儿童德育的具体内容有:文明礼貌教育,友爱教育,集体生活教育,培养学前儿童诚实勇敢的品质,培养学前儿童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促进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情感的萌发。在学前儿童德育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规范”与“尊重”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学前儿童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学前儿童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学前儿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5手段之一。学前儿童美育塑造学前儿童完美的人格,形成学前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学前儿童的有效手段。学前儿童美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前儿童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学前儿童美育的内容包括:大自然中的审美教育、社
本文标题:自考Y040102专升本学前教育原理复习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2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