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艾灸常用穴位:A、艾灸四穴养生灸法最合适自我养生保健:1、关元穴位简介:又名丹田,是任脉之穴.位置:在脐下3寸,是任脉和足三阴经交会穴功能:为一身元气所在,为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具有通调冲任,调理气血,补肾固精,回阳固脱的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保健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关元穴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以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寿.2、命门穴位简介:一名精宫,督脉之穴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功能:命门者,诸精神之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是生命的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命门.保健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命门穴施人生命的中心,为元气所住宿之处,可以发挥人与生俱有的体力并加以强化的功能,具有补肾壮阳之功,为保健强壮要穴.3、足三里穴位简介:一名下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腧穴之一,胃腑的下合穴.位置: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功能:经属于五行之土,穴属土,所谓土生万物,胃与脾表里,故统治一切脾胃之疾.脾胃为后天之本.调补足三里,实即培补后天,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保健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灸足三里养生保健,称为长寿之灸.本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4、中脘穴位简介:一名太仓,为手太阴,手少阳,足阳明之所生,任脉交会穴.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5指的宽度.功能: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古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凡病者首先调和胃气,胃气调和则谷气生,这是说明人赖百谷养其身,故为养生保健要穴.灸中脘穴对于胃病疾病的各种症状均有很好的效果.B、其他常用艾灸穴位:1、神阙穴主治:滋阴补肾、强身健体.调理阴阳.改善面色苍白、消除色斑、黑眼圈等.2、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消斑.可用于治疗颈椎、暗疮、湿疹、感冒、消除头皮屑、单纯疱疹等多种皮肤疾患.3、气海定位:脐下1.5寸主治: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可消除面上黄气及眼袋,治疗上睑下垂,消除面部皱纹,改善粗糙皮肤,对于单纯性肥胖有效.4、中极定位:脐下4寸主治:小便不利、阳萎、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等5、子宫定位:脐下4寸,旁开3寸主治:宫寒、卵巢肿块等6、肺俞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润肺养阴,滋养皮毛.可以祛除面上不正常之肤色,祛除暗疮、酒渣鼻、疔疮,改善皮肤粗糙,使皮肤细腻润泽.7、肝俞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疏通经络、理气消斑.可以消除面上雀斑、黄褐斑、治疗甲营养不良,以及由于肝郁引起的身材过于瘦小和乳房疾患等.8、脾俞定位:第十一胸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健脾益气,养血润肤.可以消除面上黄气以及浮肿、眼袋、目胞浮肿和消除面上皱纹、皮肤松驰,皮肤苍白等.9、胃俞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健脾胃、清胃热.可以消除暗疮、湿疹、口臭、唇炎、口周皮炎、身材过于消瘦或肥胖、脂溢性皮炎及脂溢性脱发等.10、肾俞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滋阴补肾,养颜明目.可以治疗黄褐斑、雀斑,黑眼圈、少年白发、斑秃、皮肤粗糙以及眼袋、浮肿等.11、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强壮身体C、各种常见疾病的艾灸:1、感冒取穴;大椎:在第7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隔上.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旁开1.5寸.曲池:在肘窝横纹端尽处.合谷:伸开拇指、食指二指,在第1、2掌骨间微凹处.外关:从阳池穴上三寸,尺桡骨之间.灸法:取上面穴位,用艾条灸10分钟,并多喝温开水.2、咳嗽取穴:肺俞、檀中、膏育俞、太渊.肾虚加志室,气虚加足三里,有表证者加大椎、风门、列缺.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20分钟.3、哮喘取穴:膻中:胸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正中点.主治:咳嗽,气喘,胸胁痛.艾条灸3-7分钟,艾灸罐灸20-30分钟.天突:胸骨上窝正中,喉结下4寸处.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艾条灸3-7分钟,艾灸罐灸20-30分钟.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肺痨.艾条灸5-15分钟,艾灸罐灸20-30分钟.奇穴气喘:位于背部正中线,左旁开2寸,与第七颈椎棘突平高处.主治: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艾条灸3-7分钟,艾灸罐灸15-20分钟.4、胃痛取穴: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主治:胃痛,腹痛,腹胀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主治:胃痛,反胃吐酸,呕吐,消化不良.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胸胁疼痛,乳腺炎.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奇穴拇指横里三毛:位于足拇指背侧,趾甲部正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胃痛灸法:艾条灸3-5分钟.特效反射区: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灸法:艾条灸5-15分钟5、便秘取穴:天枢穴:脐中两寸处.主治:便秘,肠鸣,腹胀,消化不良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大肠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髂嵴高度相平.主治:腹胀,腹痛,肠鸣,便秘,脱肛.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6、失眠失眠多由于思虑过度,心肾不交,血虚无以养心,或有烦恶,或多妄念,或湿痰壅遏与脾胃而起,灸疗应以百会,三阴交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内关,胃不和配足三里.取穴:百会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主治:神经衰弱,眩晕,失眠.内关穴: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奇穴虎口穴:位于手背部大指与食指指蹼之间中点处,左右二穴.主治:头疼,眩晕,盗汗,心痛等.灸法:艾条就3-5分钟.手部反射区:位于中指根与掌交界线的略下方.主治:神经衰弱及多汗.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主治:神经衰弱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7、落枕取穴:阿是穴:在病变局部找压痛点.灸法:艾条灸5-10分钟.风池穴:后脑乳突后缘1.5寸凹陷处.主治:后头痛,眩晕,肩背痛,落枕等.灸法:艾条灸3-7分钟.气穴新设:位于项部,第四颈椎横突尖端,斜方肌外缘.灸法:艾条灸3-7分钟.悬钟穴:外踝上.主治:落枕.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5-10分钟.特效反射区:手背中指指跟下(桡侧)主治:落枕,颈部酸痛.灸法:艾条灸5-10分钟.后溪穴:握拳,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掌横纹头处.主治:落枕,腰背酸痛.灸法:艾条灸5-10分钟.8、痛经取穴:气海穴: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主治:腹痛,月经不调,白带多,经闭等.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中极穴: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血海穴:屈膝与髌骨内上缘2寸处.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白带多等.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小腿部反射区:小腿腓骨外侧后方,从外踝后方向上延伸约四横指的一竖条状区域.主治: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等.灸法:艾条灸5-15分钟.9、原发性高血压取穴:足三里、绝骨、曲池.肝阳上亢配肝俞、太冲、行间;阴虚阳亢配太溪、三阴交;痰湿雍盛配内关、丰隆;晕甚、头痛,配行间、阳陵泉、太阳.灸法:艾条灸每天3~5穴位,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10、麦粒肿取穴:合谷、丘墟、后溪、太冲.风热加风池;热毒上攻加足窍阴;脾胃蕴热家解溪;脾胃虚弱加足三里.灸法:艾条灸,灸患侧合谷、后溪、丘墟、太冲;重者双侧同时施灸.每穴10分钟.11、痔疮取穴:长强穴:尾骨尖端与肛门之中点处.主治:便血,脱肛,痔疮.灸法:艾条灸3-5分钟.命门灸:在人中线脊与脐相对处.、主治:脱肛.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腰腧穴:第四骶椎下,骶管裂孔中,俯卧取之.主治:腰脊强痛,痔疮.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会阳穴:长强穴旁1.5寸.主治:痢疾,痔疮,腹痛灸法:艾条灸5-15分钟.手部反射区:位于手背小指内侧的第二关节上.主治:痔疮灸法:艾条灸3-10分钟.命门穴:在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主治:痔漏,脱肛.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D、艾灸美容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有这么几种女性: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标题:艾灸常用穴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3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