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节水改造技术问题(定稿))
浅析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问题周芳萍(甘肃省清水县水利局)【摘要】小型灌区在节水改造方向和技术路线、决策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包括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灌区发展规模,根据作物需求分别确定灌溉标准等,因此,节水改造有一些共性的需求,如渠道防冻胀技术,灌区水循环的模拟和评价技术,管理输水技术。【关键词】灌区节水改造技术问题近年来,通过对灌区持续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提高了渠道工程的整体输水能力,促进了灌区节水,减轻了农民负担,供水保障率大大提高等方面。同时在灌区节水改造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实行节水改造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小城镇建设、农村生产交通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小康的进程。通过对工程的配套与改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更好的在不同条件、不同类型的灌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论证和选择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下面我结合清水县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实践,就灌区节水改造的一些共性技术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以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灌区发展规模清水属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气候温凉偏湿润,冬冷夏不炎热,雨量适中但不适时,年平均气温100C,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1.20C,全年平均降水556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同农作物需水期严重错位,充足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土地资源诱发人们以扩大灌溉面积发展农业生产,但往往忽视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限制,造成河道断流、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因此,灌区改造必须正确把握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决定灌区发展规模的技术原则。2根据作物需求分别确定灌溉标准我县大部分灌区多建于六、七十年代,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根据当时的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等因素决定的。八十年代以来,河流年径流量明显减少,不少灌区的灌溉实际保证率并未达到设计保证率,甚至有相当一部2分灌区每年只能灌水1~2次,远低于设计灌溉定额。因此,灌区节水改造的效果首先不是体现为提高灌溉设计保证率,而应该体现在恢复灌溉保证率上。同时,大多数经济作物因产值高、适用水肥条件好等原因,要求较高的灌溉保证率,而一般粮食作物则不要求较高的灌溉保证率。因此,对不同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应该针对作物要求确定不同的灌溉设计保证率,这是适应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灌区经济的必然选择。3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联合运用降雨形成的土壤水是水资源的重要赋存形式,有效利用降水资源是提高农田水分生产率、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技术方向。清水县属补充灌溉农业,对降水有较大的依赖性。高扬程灌区,运行费用高,尽管多年来一直由地方政府给予补助或享受优惠电价,但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有效利用降水资源给高扬程灌区节水改造找到了新的出路。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春季少雨,由此,农民打水窖,分散集蓄雨水,降水不足时则少量利用渠水补足蓄水,形成了“渠引窖蓄”的用水模式,这种用水模式大大减少了高扬程灌区灌溉引水量。我县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国民经济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地表水用水量仅为全县国民经济总用水量的%。因此,在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的过程中,应重视对灌区干、支、斗、农级渠道及其建筑物的配套力度,加大灌区对地表水的引水能力,注重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做到三水齐抓,联合运用。4骨干渠道是渠道防渗重点渠道是灌区的骨干工程,许多灌区由于渠道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不同,输水损失差别较大,以渠道防渗作为节水改造主要措施符合实际情况。但渠道防渗耗资巨大,而且普遍存在冻胀破坏的威胁,如何正确选择渠道防渗、防冻技术,是灌区节水改造的重点问题。我认为:骨干渠道一般按续灌方式运行,行水时间长,田间渠道一般按轮灌方式运行,行水时间短。因此,灌区的渠道防渗应首先考虑以骨干渠道为主。5适度发展喷灌、微灌,支持种植结构调整节水改造的重点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喷灌、微灌是先进的灌溉方式,对经济作物有广泛的适用性,但喷灌、微灌对水质的要求较高,管理人员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且投资较大,我县应适度发展。36农艺措施是发挥节水改造效益的关键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农艺措施主要是:以平整土地为中心的坡地整治措施,以秸秆和地膜覆盖为重点的覆盖保墒措施,以少耕、免耕为主的耕作保墒措施,以平衡施肥和施用抗旱剂为重点的化学调控措施,以选用抗旱品种为重点的生物节水措施,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措施等。灌区节水改造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中明确农艺措施的重要作用,对农艺措施的筛选和配套提出了指导性要求。作者简介:(1977—),女,清水县水利局,水利助理工程师。浅析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问题周芳萍甘肃省清水县水利局
本文标题:节水改造技术问题(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3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