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花青素?原花青素?酵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药品、食品的绿色安全性、功能保健性越发关注,天然、健康的植物提取物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和推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至2013年全球植物提取物销售额已突破540亿美元,并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或者是膳食营养补充剂产品,令郎满目的产品让消费者有时也是“傻傻分不清楚”。目前市面比较畅销的产品主要以抗氧化剂产品为主,其中代表性产品有花青素、原花青素、酵素、维生素C、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那到底何为花青素?原花青素?酵素?为此简单罗列介绍一下三类物质以供参考。原花青素原花青素也叫前花青素,英文名是OligomericProanthoCyanidins简称OPC,是一种在热酸处理下能产生花色素的多酚化合物。一般为红棕色粉末,气微、味涩,溶于水和大多有机溶剂。原花青素属于植物多酚类物质,分子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分子相互缩合而成,根据缩合数量及连接的位置而构成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如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十聚体等,其中二到四聚体称为低聚体原花青素(OligomericProanthocyanidins,缩写为OPC),五以上聚体称为高聚体。在各聚合体原花青素中功能活性最强的部分是低聚体原花青素(OPC),但稳定性会有所限制。部分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的结构式。而通常原花青素在聚合度超过五聚体的时候人体就很难充分吸收,到达人体如同皮球一般没有办法吸收。所以把聚合度小于6的组分称为低聚原花青素,如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和B2等,而把聚合度大于6的组分称为多聚体.一般认为,药用植物提取物中存在的低聚原花青素是有效成分,它们具有抗氧化、捕捉自由基等多种生物活性。花青素花青素(Anthocyanidin),又称花色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属黄酮类化合物。也是植物花瓣中的主要呈色物质,水果、蔬菜、花卉等颜色大部分与之有关。在植物细胞液泡不同的pH值条件下,使花瓣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其颜色的深浅与花青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性,可用分光光度计快速测定,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花青素的基本结构单元是2一苯基苯并吡喃型阳离子,即花色基元。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主要存在于植物中的有: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矢车菊色素或芙蓉花色素(Cyanidin)、翠雀素或飞燕草色(Delphindin)、芍药色素(Peonidin)、牵牛花色素(Petunidin)及锦葵色素(Malvidin)。自然条件下游离状态的花青素极少见,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花青素常与一个或多个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通过糖苷键形成花色苷。已知天然存在的花色苷有250多种。花青素与原花青素的区别,首先从化学结构来看,花青素与原花青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原花青素属多酚类物质,花青素属类黄酮类物质。原花青素也叫前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均可产生花青素,故将这类多酚类物质命名为原花青素。其次两种物质在颜色上也有差异: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是构成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可以随着细胞液的酸碱改变颜色。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原花青素是无色的,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另外是花青素与原花青素所存在的区域不同。原花青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皮、壳、籽中,比如葡萄籽、苹果皮、花生皮、蔓越莓中;花青素广泛存在于如蓝莓、樱桃、草莓、葡萄、黑醋栗、山桑子等,其中以紫红色的矢车菊色素,橘红色的天竺葵色素,及蓝紫色的飞燕草色素等三种为自然界常见,例如臻多美紫甘薯花青素。花青素与原花青素两者之间的联系,花青素与原花青素同为类黄酮类,两者都是以3个芳香环结构为基底,两者都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但目前市面上有酰基化紫甘薯花青素是发现最稳定,活性极高的一种花青素,相比于原花青素而言,效果更佳,稳定性更好,活性高,花青素含量非常高。花青素是纯天然的抗衰老的营养补充剂,研究证明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出五十倍,比维生素C高出二百倍。它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是100%,服用后二十分钟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近年来,随着对花色苷类色素的抗氧化性及生理功能研究的报道,花青素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营养型天然食用色素倍受瞩目。因其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作用,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食品添加剂等领域都有着较大的应用。其市场需求也在进一步的扩大,根据德国Analy&Realizeag公司统计,截止2013年,在全球花青素的年需求量达到443吨,未来全球花青素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酵素“酵素”听起来似乎是个新概念,但它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只是日本对“酶”的叫法而已。而酶是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为细胞活动提供动力。它并非一种物质,光是人体内就有成千上万种酶,其构成主要是蛋白质。这些“助攻小能手”们,在人体内各司其职,参与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类似于一把钥匙配一把锁,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够对特定的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比如,存在于口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对淀粉的水解起催化作用——当你嚼米饭的时候,它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这时你才会感觉到甜味。但是要让唾液淀粉酶在胃里继续工作,就不成了。食物流经胃肠中,又会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进行催化分解工作。换言之,没有哪种酶是“全能王”。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不多也不少,无需额外补充。即便真的缺酶了,通过口服补充,也不科学首先,这些号称十几种甚至上百种水果、蔬菜、藻类等密封发酵形成的东西,根本无法确定里面是什么酶,更别说指望能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了。而且,如前文所言,不同生物的生命活动用到的酶是不一样的,也不一定能够被人体所利用。不仅如此,吃“酵素”的人,也根本不能确定自己到底缺的什么酶,又何谈补充。其次,即便我们相信这些产品能够补充身体里的酶,“酵素”要经过人体的重重考验也实属不易。因为绝大部分的酶都是蛋白质,当送进肚子里后,先是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失去活性(酶的作用条件和场所是特定的,比如上文提到的唾液淀粉酶,进入到胃里后,也会失活),然后又进一步被我们自身分泌的胃蛋白酶水解为氨基酸。事实上,我们吃的任何食品中的蛋白质,几乎都会消化成氨基酸后才被人体吸收。也就是说,喝进肚子的里“酵素”,根本没有机会在身体中起作用。而商家最着力宣传的减肥功效,实际与减肥的作用机制相悖,更缺乏可信度某款“日本酵素”的减肥功效宣传这些“日本酵素”备受青睐的一点,就是其大肆宣传的瘦身减肥效果。上图宣传语中提到,“脂肪分解酵素(酶),可以阻止人体对糖、脂肪的吸收”。而事实上是相反的。脂肪分解酶通常被称之为脂肪酶,它的作用不是阻止脂肪的吸收,而是和名字一样,帮助分解的。因为食物中的脂肪,并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而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为适宜吸收的成分,这些成分再经过层层“工序”,完成脂肪贮藏。因此,脂肪分解酶不仅不会减肥,甚至还可能起到“增肥”的效果,因为利于吸收的脂肪多了。而要想减肥,通过抑制脂肪酶,控制脂肪的摄入就是重要的手段。以奥利司他(一款早在十几年前就被FDA批准上市,目前也在中国有售的减肥药)为例,作为一种脂肪酶抑制剂,它作用在胃肠道上,通过抑制胃肠道消化脂肪所需的酶,可以减少对脂肪的吸收,起着辅助减肥的作用。即便起到一定润肠通便效果,也是产品里添加的低聚糖、乳酸菌等在起作用网上也有很多“酵素”产品的使用者称,喝了“酵素”后,确实有作用,提到最多的就是治疗便秘、促进通便。但真正起到这种效果的并非是酶。赵金凤等人在论文《植物酵素润肠通便保健功能研究》中指出,植物酵素确实能够促进润肠通便。但同时,文中也说明,真正起作用的,其实是植物酵素中的低聚糖、有机酸及植物性膳食纤维。“低聚糖进入人体内,能在肠道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使肠道自发性蠕动增加,刺激排便。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缩短肠内物质通过肠道的时间,使排便通畅。”某款“日本酵素”产品的原材料里,含有低聚糖成分以低聚糖为例,这种物质,在进入人体后,既不能被人体的胃酸破坏,也无法被消化酶分解,而且还很有助于通便。然而,低聚糖太常见,我们平时所吃的香蕉、蜂蜜、豆类等食物中就有。所以实在不稀奇,要想排便顺畅根本不需要花大价钱买“酵素”。
本文标题:花青素原花青素酵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3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