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4-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1、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斜面应选择较小的坡度;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小车移动的距离;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答案解: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据图可以看出,小车上半段的时间是3s,下半段的时间是2s,所以据v=可知,s相同,下半段的时间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据图可知,全程的路程是S1,总时间是5s,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0.2m/s;故答案为:小;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小车移动的距离;小于;0.2m/s;2、图所示是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0.1S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木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是cm;木块从A点到C点做(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m/s。ABC答案1.70减速0.015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VAC=______m/s。答案(1)v=s/t(2)小(3)3.34、如图所示是小华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小华在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用金属片使小车停止,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答案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即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___,如图所示,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答案时间0.18小于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选填“大”或“小”)。答案(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3)开始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答案:(1)v=(2)小(3)大7、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h。4答案路旁标志牌的含义为此地距离南京还有120km。图中汽车速度表显示汽车的速度为100km/h。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1.2h。答案:1.28、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原理是.(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的器材是.(3)所测路程为m.(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m/s.(保留两位小数)答案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2)本实验是测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还缺少秒表;(3)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小车通过的路程s=92.00cm﹣0.10cm=91.00cm=0.910m;(4)小车的运动路程s=0.910m,运动时间t=7s,小车的平均速度v===0.13m/s.答:(1)v=s/t;(2)秒表;(3)0.910;(4)0.13.59、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025(2)小(3)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10、小红同学在课堂中完成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1)本实验的原理:;(2)本实验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的测量器材是、;(3)小红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m/s.答案解:(1)“测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v=;6(2)由v=可知,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3)实验中的平均速度:v===0.39m/s.故答案为:(1)v=;(2)刻度尺;秒表;(3)0.39.1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物体运动的路程用________测量。运动时间用________测量,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3)实验中测量得的数据:斜面全长1m,通过全路程的时间为1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10s,那么小车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整个路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此处保留一位小数)。答案刻度尺、钟表(或停表)、小、5、6.25、5.612、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7答案D解析:根据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的时间差可以求出汽车在某时刻距测速仪的距离,根据相邻两次发出和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可以知道在这个时间段内汽车运动了多远。第一次向汽车发出超声波经0.32s返回,可以算出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s=vt=340m/s×0.16s=54.4m。第二次向汽车发出超声波经0.24s返回,可以算出此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vt’=340m/s×0.12s=40.8m。汽车在这两次间运动的路程为54.4m-40.8m=13.6m,汽车运动的时间从第一次超声波接触汽车开始到第二次接触汽车为止,时间为1.12s-0.16s=0.96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3、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_______米/秒。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米/秒。答案547.5解析:甲乙的路程都是1000m,它们的时间相差10s。乙同学分为了三段,第一段路程是400m,时间为100s;第二段路程为s=vt=6m/s×50s=300m,时间为50s;第三段的路程为300m。在第一段结束时,甲在乙的前方100m,即甲已经跑了500m,刚好是全程的一半,甲乙同时出发,他们此时跑的时间均为100s,因为甲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的速度为8。甲全程所用时间为200s,乙比甲提前10S到,乙所用的时间为190s,最后冲刺的时间为190s-100s-50s=40s,乙冲刺的路程为300m,可以求出速度为7.5m/s。14、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路程s1=s2=64cms3=90cm时间t1=2st2=t3=6s(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3=;方法2:v3=(+)÷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m/s.(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答案解:(1)根据图示和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第一行数据为路程,第二行数据为时间,并且s1=90cm﹣64cm=26cm,t2=10s﹣6s=4s;(2)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方法2是加起来被2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甲至丙的路程s3=90cm=0.9m,时间t3=6s,所以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v3===0.15m/s;9(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s1=26m=0.26m,所用的时间t1=2s,所以此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0.13m/s,全程中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4)增大斜面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v=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小车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26cm;4s;(2)方法1;0.15;(3)不是;(4)增大斜面角度.15、如图12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答案(1)v=s/t刻度尺秒表(2)较小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3)变速(4)V3>V1>V2(5)大16、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10m/s.答案解:(1)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则小球由A到F的路程为S1=12.50cm.(2)小球由B运动到F所用时间t=0.2s×4=0.8s,通过的路程为S2=12.50cm﹣0.50cm=12.00cm则它的平均速度为V===15cm/s=0.15m/s.故答案为:12.50;0.15.1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考题精选复习4-测量平均速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4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