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资源和灾害观(一)湖南省南县六中汤焕文一、考纲要求1.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2.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3.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海洋的开发。4.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5.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6.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7.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8.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9.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二、高考命题探究考点分布命题特点高考预测年份地区考查内容1.以图表或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和综合分析的能力。2.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能源、1.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各种气象灾害作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以及对某地气候要素进行分析如何发展农业和旅游2.以水资源为线索综合考查我国的河湖水文、人类活动和水利工程的影响与水污染和2005全国能源安全问题、西气东输、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北京我国五个省区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与耕地对比江苏世界部分国家与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特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及成因上海我国太阳辐射分布及利用广东我国耕地、矿产、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2006全国我国沙尘暴的分析北京气候资源利用、台风江苏我国能源状况及石油短缺的解决措施、江淮地区和三江平原的主要自然灾害上海台风、凌汛、沙尘暴、自然资源的利用、能源问题水资源、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及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等知识点上短缺问题3.有关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的分布、成因、消费结构以及利用中的问题、缓解中国能源紧缺的措施,对环境的影响4.结合热点事例考查资源、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分布和影响、解决问题的措施广东自然灾害表格分析天津干旱、寒潮2007全国气候资源的应用山东干旱分布及影响江苏水资源问题、河流水灾问题、中国的能源开发利用上海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地震技术的利用、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广东地质灾害类型、我国能源与耕地资源问题三、考纲变化及高考趋势1.“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考点中,要掌握“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去年则简单地表述为“资源问题”。这一调整充分切合了当今世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热点,从中也衍生出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考点更为明晰,考生的复习也更具针对性。2.今年的考纲列出了“中国主要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这一考点,去年的表述为“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调整缩小了考查范围,就是说考生只用关注陆地自然资源,对中国近海的海底矿藏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没有做要求。四、考点突破1.资源观高考原题回放例题1(06年全国卷)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1,回答1~2题。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美元)能源消费构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①13.214.2269.621.52.26.7②30.73.7324.939.725.79.7③7.11.8917.751.112.518.7④8.530.717.320.655.36.81.表1数据表明(B)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解析:核电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石油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天然气消费总量最大的为②。2.①~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B)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解析:中国以煤为主,美国能源消费最多,日本单位GDP能耗最少,剩下④为俄罗斯。3.人均消费能源较为相近的一组是(C)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中国人口约13亿、美国人口约3亿、日本人口约1.2亿、俄罗斯人口约1.4亿。本组试题属于较高难度题,考察能源分布特点及其表格数据的阅读,结合当前能源安全这一热点问题,体现高考“不回避热点”这一命题思想,四个国家属于高考考试大纲中要求需要重点把握的八个国家之中。学生练习(07年江苏卷)表1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答1~3题。表1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22008952182453357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m3)504551438728813441.由表l分析可以看出(B)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B)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C)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知识点分析)资源在历年高考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更是常考内容,从高考命题来看,单独考本专题的题目较少,更多的是与环境相联系而出题,题型以选择题较多,这—点复习时应注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来说,地理环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资源是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能源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题组的复习要注意以下考点:1.气候资源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历年高考中都将其作为重点考查内容。对某地气候要素的数据进行分析,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气候与农业生产、工业区位、城镇交通建设、旅游开发、军事战略之间的联系是考查的热点。2.水资源以水资源为线索,综合考查我国的河流、湖泊,人类活动与水环境的联系以及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3.土地资源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问题是我国土地利用中的防治重点,与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综合科目命题的重要切入点。4.生物资源以某地生物资源的保护或生态破坏现象为切入点,分析其自然原因(气候变化)和人文原因(人类生产活动的不合理方面)是高考复习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它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5.矿产资源铁矿资源和主要有色金属资源的地区分布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点,多与工业生产的发展条件相结合,并延伸涉及农业、环境等领域。6.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常规能源的分布、生产、消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内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永恒的高考命题重点。近几年来,能源分布、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的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成为高考的热点,且往往与政治、历史学科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新能源的利用与大气环境保护,成为高考的重点,在复习中应高度重视。巩固练习(2007年北京卷)1.资源短缺和市场有限往往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上,许多国家为了获取资源、争夺市场采用了非和平的手段。我国政府明确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完成下列问题。(1)以一种陆地资源为例,说明其特点和分布规律。答案:矿产、土地、水、生物资源(举出任意一种即可);数量有限,利用潜力无限;各种资源相互影响;分布不均;土地、水、生物资源分布一般具有地带性(或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条件制约)。(2005年广东卷)2.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资源分布不均匀,资源组合不协调,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生产成本增高。(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有的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压力。(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水资源利用率低,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专题】资源和灾害观(二)湖南省南县六中汤焕文2.灾害观高考原题回放例题2(2006年全国卷)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题。(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分析)以上两小题考查我国的地形区的分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的地形图,属于识记内容,难度很低。(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风力较大、河流湖泊较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分析)本小题考查区域地表特征或者说是其自然地理特征。(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沙尘暴多发季节为冬春季节,冬春季节我国北方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风力较大、沙尘易扬起。(分析)本小题为成因分析类题目,注意按要求说明“自然原因”。(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一定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12次。(分析)本题依据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分布图分析说明沙尘暴的形成条件、成因和时间变化规律。2006年春季北京沙尘天气频繁,结合时事热点为背景,考查主干知识——气候中的气象灾害。沙尘暴的相关知识在教材上没有,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这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弄清楚荒漠化的形成条件、成因和时间变化规律之后,作个简单的知识迁移,本题就迎刃而解。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之一。第(5)小题是历史和地理的有机结合,只需要记住明王朝灭亡的时间,可以通过坐标图迅速作出正确结论,这里可能提出今后文科综合命题的又一方向,“少拼盘,多炒菜”可能会逐渐形成为综合题的特征表现。本题的难度不大,属于一般难度的题,但是要得高分不容易,需要学生全面把握沙尘暴的具体知识,平时学生在复习时要关注时事新闻里能够“地理化”的知识,从地理学的角度,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来综合把握。例题3(2007年广东卷)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D)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分析)本题的难度不大,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练习(2007年上海卷)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海啸(灾害)侵袭。学生练习(07江苏卷)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图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1~2题。1.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C)A.aB.bC.cD.d2.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A.滑坡B.地震C.泥石流D.火山(知识点分析)主要的自然灾害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暴雨(24小时降水量超50毫米)是形成洪涝的最主要原因(引起暴雨的天气系统有温带气旋、热带气旋、锋面等,水汽充沛,气流强烈上升,持续时间长),其余的有凌汛(冬半年)、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洪
本文标题:资源与灾害观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5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