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论文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课程结课论文课程名称英语国家概况教师姓名骆艳助教学生姓名陈森学生学号1401050402学生专业计算机应用所在院系信息工程学院日期:2016年6月1日英国崛起英国通过第一、二轮勃兴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并最终攫取了海洋霸权,通过第三轮勃兴英国的霸主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增强。英国是通过其优越的地缘位置、制度领域的创新所导致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根据机会所制定的合理政策而崛起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英国的崛起对当今寻求崛起的国家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英国从一个在15世纪并不为欧陆国家所重视的岛国逐步发展成为在19和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其统治范围覆盖了非洲南部广大地区、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及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控制的区域范围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近40倍,人口达到了3亿多。英国从一个位于北大西洋上的岛国崛起为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是通过与西班牙、荷兰、法国争夺海上霸权三个阶段逐步实现的。一、英国崛起的过程分析英国是在相继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之后才真正荣登世界霸主的宝座的。地理大发现对国际政治所造成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使欧洲经济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西北沿岸诸国,这些国家包括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欧陆大国法国,波罗的海沿岸的荷兰与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的英国,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斯堪的那维亚国家。英国通过第一、二轮勃兴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并最终攫取了海洋霸权,通过第三轮勃兴英国的霸主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增强。(一)第一轮勃兴(1588—1674年)这里把英国第一轮勃兴的起始时间界定为1588年是从英西海战以西班牙失败而告终这一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这一角度来分析的。英国的地缘政治条件和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而开始的国际性的海外贸易和拓殖决定了英国的崛起是一种海洋战略的崛起,而这不可避免的会与处于海上霸权地位的西班牙殖民帝国产生矛盾。158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遣了一支由130多艘舰船组成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其结果是英国凭借着巧妙的战术和先进的技术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这次以弱胜强的海战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开始衰落”。另一方面,它增强了英国的信心和海外扩张的欲望。当然,我们并不能通过此次事件就认为英国的实力已胜于西班牙。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几轮英西海战中英国胜少败多。进入17世纪,西班牙主要是与法国争夺欧陆的霸权。英国由于地缘上置身于欧陆之外和国内的政治形势并没有参与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这场战争最终以1659年《比利牛斯条约》的签订,西班牙接受《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条款而告终。它标志着西班牙“彻底败于其宿敌法国,从此不复为欧洲和世界的一大角色”。这样英国英国置身事外在客观上得到了不少好处。经过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1609年取得独立地位,荷兰迎来了17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的“黄金期”,这也就决定了英国谋求海外贸易和扩张的主要敌人不再是西班牙而是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通过1640-1649年议会与王权的较量,英国走向了共和。克伦威尔在实现了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远征胜利之后,把主要矛头指向了跟英国矛盾最为突出的荷兰。英国对荷兰的基本政策是“或者是两个海上强国结成坚固的同盟,几乎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否则便做殊死斗争,以迫使荷兰承认英国在海上和海上贸易方面的霸权”。这样,英国议会为保护英国海外贸易利益便于1651年通过了《航海条例》,规定:“一切在欧洲、非洲和美洲生产的商品,只有在英国船员管理的英国船上才能运入英国领土;欧洲国家的商品或用英国船或用生产该商品国家的船才可以运到英国领土。”《航海条例》的颁布对从事转口贸易的荷兰商业霸权是一种沉重的冲击,两国由于利益纠纷而引发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从1652年到1674年爆发的三次英荷战争。由于以商业而著称的荷兰工业生产的薄弱和有限的资源而导致其失败。经过三次英荷战争,海上优势便从荷兰转移到英国手中了。(二)第二轮勃兴(1688-1763年)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与玛丽入主英国,荷兰逐渐变成了依附于英国的二流国家。无论是谋求海上优势还是维持欧陆均势,英国的主要对手是法国。法国通过签订《奈梅根和约》大大推进了欧洲霸权政策,然而这并没有满足路易十四的扩张欲。路易十四的对外扩张最终导致了反对法国霸权历时九年之久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的爆发。作为战争结果的《里斯维克和约》标志着法国的霸权开始衰弱。条约承认了英国舰队深入地中海的权利从而取得了对法国的海上优势地位。它标志着“英国已经升到了欧洲大国的地位,并在国际政治中开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和约并没有解决英法间的矛盾,两国于1701-1713年围绕西班牙王位战争展开了争夺,最终以1713年《乌得勒支和约》的签订而告终结。通过这次战争法国的实力遭到了进一步的削弱和侵蚀,英国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凸显。随后英国与法国之间爆发的七年战争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争霸战争。这次战争使法国丧失了在北美、西印度群岛的大部分殖民地,在印度仅保留了几个殖民据点。而英国通过将近二个世纪的对外扩张,终于成为了一个无人匹敌的海上霸权国家,并且在欧洲大陆扮演起“居间制衡者”的角色。(三)第三轮勃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这一轮勃兴是以18世纪60年代爆发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为起点的。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达到了其最辉煌的时刻。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的霸权权力才明显地发生了跨大西洋转移。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军事实力也随之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到1815年战争结束时,英国海军总吨位数已经超过了法国、俄国、西班牙之和。从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逐渐完成。到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它的工业生产能力比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大,它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英国的先进生产力通过强大的海上势力而传播到全世界,英国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坚船利炮等连同廉价商品共同支撑着英国在全世界的霸权。但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也为它树立了强劲的竞争者和继承者。到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英国在某些部门和领域逐渐被美国、德国所超越,实力的相对地位开始发生变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束了“不列颠治下的和平”,同时它也揭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权力中心的跨大西洋转移。英国的每次勃兴都是建立在前次勃兴基础上的进一步跃级。第一次勃兴为英国崛起为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通过第二次勃兴英国最终战胜法国成为欧洲大国并且攫取了海洋霸权,充当起“欧陆居间制衡者”的角色;第三轮勃兴是英国在大国基础上的进一步跃级,通过此次勃兴英国不仅扩大了同其他大国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英国凭借着工业革命亦超越了自身使其成为了一个工业化国家。但是也是在第三轮勃兴的后期,英国的相对实力逐渐下降并在一些领域被其他国家所超越。二、英国崛起的原因探析(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为英国的崛起提供了客观条件英国作为一个岛国的天然地理位置为英国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隔北海、多佛尔海峡与欧陆相望。这种地理位置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英国的崛起。第一,它可以置身于欧洲大陆之外免遭欧陆强国的攻击,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安全。欧洲三十年战争时,英国便凭借其自身的地理优势而超脱于欧陆争霸战争和宗教战争之外而顺利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欧陆国家长期不断爆发冲突和战争,虽然英国也不断介入这些战争,但是英国由于其独特的岛国位置从而避免了战争对其本土的巨大破坏,而这些是欧洲大陆国家所不具备的。第二,它促使英国发展起了强大的海军。英国的岛国位置和英国谋求海上优势、维持欧陆均势的战略使英国可以集中财力发展海军而不是既要维持一支强大的海军同时又要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以维护自身的安全。而在18世纪作为英国主要对手的法国由于其海陆型的地理位置,其谋求欧陆的霸权和争夺海外殖民地则必须同时维持强大的陆军和海军,而法国的财力使其无法完成这一双重使命遂以失败而告终。第三、地理大发现所引发的一个重要国际政治后果是经济重心由地中海向西北大西洋的转移。而英国恰好处于这个范围之内。英国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一方面同低地国家、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开展贸易。另一方面向外开拓殖民地、贩卖黑奴进行远洋贸易。殖民地一方面可以向英国提供所需的原料,同时还成为了英国产品的销售市场,这样英国的资本得到了不断积累,实力得到了增强。此外英国濒临北海从而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洋性气候使英国温和湿润,适合养羊,而羊毛向弗兰德尔的出口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二)政治与经济制度上的创新刺激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英国崛起的物质基础。英国自身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使其成为一个适合养羊的国家。伴随着与欧陆国家羊毛贸易的不断增长导致了两个重要的经济后果和一个重要的政治后果。一方面,它拉动了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其在规模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由此导致的圈地运动在形成英国工人阶级队伍、资本原始积累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它表明了英国经济发展同欧陆国家的显著区别:“农业很早就与市场发生了联系”。而这在英国崛起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圈地运动的开展在政治上导致了乡绅、商人和新贵族等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他们成了与王权和封建势力相抗衡的中坚力量。王权与民权之争最终以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和夺取政权而告终。这场革命在英国崛起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它恢复和保证了英国社会和政治所需的稳定,从而为英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并可以通过政治权力的运用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此外,英国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一套由议会控制的公共财政体系。金德尔伯格指出:“从1688年到1720年,伦敦完成了金融革命,用一套有效的政府信用制度取代了粗制滥造并受王室随心所欲所制约的制度。”这种基于政府信用的制度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英国于1694年成立英格兰银行协助销售战争期间的国债,并通过贷出新发行的银行券获利。同时,在18世纪开始“乡村银行”也不断发展起来,这样英国便形成了一整套公私金融信贷体系。它不仅活跃了市场还为英国争夺霸权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王权与民权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国家控制的公共预算制度。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政府对资金的使用而且它具有强大的财政动员能力。“17世界60年代的英国大约有5.5百万人口,每年只能支持不到2.5百万英镑的税负,国库空虚,其军力难以保卫英国本土。1763年,英国人口整张至8百万,比1660年代的人口多了不到50%。但是,这时的英国的年财政支出高达2千万英镑,且能支持高达1.3亿英镑的国债。”由于战争所导致的国家支出的猛烈增长“造成了一个‘反馈环’,促成了英国的工业生产,刺激了技术上的一系列突破。”正是这种制度性的创新所导致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英国崛起提供了所必须的物质基础。(三)英国采取的正确决策和对机会的把握是其崛起的主观条件。英国根据自身的地缘因素制定了维持欧陆均势和谋求海洋优势的战略决策。对于欧洲大陆的事务,“只有在势力均衡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才进行干涉,这种战略使英国能全力以赴地保护、发展自己的殖民地。”当欧陆国家试图打破均势寻求霸权时,英国总是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娴熟的外交手腕组织反霸联盟以遏制霸权国的称霸战略,从而维持自身的海洋优势和保证岛国本土的安全。除了这种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正确对外战略外,英国的崛起还有赖于一些偶然性因素。例如,欧洲三十年战争使得欧陆几乎所有国家都卷入了其中,欧陆国家在面对1640年发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已无力插手,从而使英国革命能够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展开,这为英国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同时,英国能够抓住欧陆战争和对新教徒的迫害的有利时机采取一种开放宽容的政策。这样法国、德国等国家的难民、新教徒纷纷逃往英国避难。大批的移民带来了许多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四)
本文标题: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5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