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纺织材料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纺织材料学》第14章至第19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交织织物2.广义织物风格3.织物刺痒感4.织物耐磨性5.织物透气性6.织物悬垂性7.织物紧度8.织造缩率9.织物的耐磨性10.保暖性二、简述题(本大题共20分,每格1分)1.简述非织造布的三个基本步骤。2.简述织物拉伸性能的测试方法。3.简述影响织物撕裂特性的因素。三、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论述影响织物耐磨性的因素。第三阶段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交织织物是指经纱和纬纱分别采用不同纤维纺制成的纱线(丝)织成的织物。2、广义织物风格是人通过各个感觉器官对织物的综合认识。3、织物刺痒感是由于织物中粗硬毛羽对人体表皮下层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反应。4、织物耐磨性是指织物抵抗反复摩擦破坏的能力。5、织物的透气性是指气体分子通过织物的性能。6、织物的悬垂性是指织物因自身重量而下垂的程度和形态。7、机织物紧度亦称织物覆盖系数,包括织物总紧度和经、纬向紧度。8、织造缩率也称织缩率,是指因织造纱线缩短的长度占纱线原长的百分率,分经纱缩率和纬纱缩率。9、织物耐磨性是指织物抵抗与另一物体摩擦而磨损的性能。10、织物的保暖性是指织物的隔热性能,阻止热量通过的性能,或者是织物的导热性能。二、简述题1、非织造布其生产过程通常可分为纤维成网(简称成网)、纤网加固(有时也称为固结)和后整理三个基本步骤。纤维成网是指将纤维分梳后形成松散、结构均匀的纤维网。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纤维网,其强度很低,还不具备使用价值,所以加固也就成为使纤网具有一定强度的重要工序。非织造布后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或提高其最终产品的外观与使用性能,或者与其他类型的织物相似,赋予产品某种独特的功能。但并非所有的非织造布都必须经过后整理,这取决于产品的最终用途。2、织物不同于纤维与纱线,平面分经、纬两个方向,其性质有较大差别,故其拉伸性能测试也分经、纬两个方向,一般采用单轴拉伸试验。机织物拉伸性能测试方法的区别主要在试样,一般有扯边纱条样法、抓样法与切割条样法三种。扯边纱条样法是将一定尺寸的织物试样扯去边纱到规定的宽度(一般为5cm);抓样法是将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仅部分宽度夹入夹钳内;切割条样法适合部分针织品、缩绒制品、毡制品、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及其他不易扯边纱的织物。3、由织物撕裂特征可知:影响织物撕裂强力的主要因素是织物撕裂受力三角区和纱线断裂强力。织物撕裂特征是纱线的逐根断裂,织物撕裂强力与纱线强力成近似正比关系。受力三角区越大,同时受力的纱线根数越多,织物撕裂强力也会越大。纱线的断裂伸长率越大、摩擦系数越小,受力三角区越大。织物组织不同,经纬纱交织点及切向阻力不同,纱线相互移动受限程度不同,受力三角区大小不同。一般平纹织物的撕裂强力最小,缎纹织物的撕裂强力大于斜纹织物。织物密度增加,单位长度内纱线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撕裂强力;但经、纬纱交织阻力增大,受力三角区会变形小,则不利于撕裂强力的提高。织物整理对撕裂强力的影响主要看对纱线强力、变形能力和纱相互间的滑移阻力的影响。三、问答题1、纤维性质纤维对织物耐磨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抱合力和耐疲劳性。纤维的抱合力大,摩擦时纤维不易从织物中抽出,织物耐磨性好。长纤维抱合力大,织物耐磨性好。如精梳棉织物由于去除了短绒,故耐磨性比普梳棉织物好;中长纤维织物及长丝织物的耐磨性优于棉型织物。纤维的细度适中有利于耐磨。过细的纤维,在织物磨损过程中容易断裂;过粗的纤维,纱截面内纤维总根数减少,抱合力减弱,纤维抗弯性能也较差,都不利于织物的耐磨性。中长纤维织物由于细度较适中,故其耐磨性较好。一般认为纤维的细度2.78~3.33dtex较为适当,较粗的纤维耐平磨;较细的纤维耐屈曲磨和折边磨。异形纤维织物的耐屈曲磨性及耐折边磨性比圆形纤维织物差,这是因为织物屈曲磨和折边磨时,纤维处于弯曲状态,而异形纤维宽度大于圆形纤维,所以不耐弯曲。纤维的断裂比功和弹性回复率是影响织物耐磨性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织物磨损过程中,纤维疲劳而断裂是最基本的破坏形式。如锦纶织物通常具有最优的耐磨性,锦纶与其它纤维混纺后可显著提高织物的耐磨性。低强高伸型涤纶织物的耐磨性仅次于锦纶织物。丙纶和维纶织物,也具有很好的耐磨性。纱线性状纱线捻度过大时,其中纤维片段可移动性小,过大的捻度还会使纱体变得刚硬,摩擦时,不易压扁,接触面积小,易造成局部应力增大,使纱线局部过早磨损,这都不利于织物的耐磨。捻度过小时,纱体疏松,纤维容易抽出,也不利于织物的耐磨。纱线条干差时,粗处结构较松,摩擦时纤维易抽出,使纱体结构变松,织物耐磨性下降。线织物的耐平磨性优于纱织物。这是由于股线结构较单纱紧密,纤维间抱合较好,不易抽出。但在屈曲磨,特别是折边磨时,线织物的耐磨性不如纱织物。主要是由于结构紧密的股线中纤维片段的可移动性小,容易在曲折部位产生局部应力集中,使纤维受切割破坏。织物几何结构织物厚,耐平磨性好,但耐屈曲磨及折边磨性不好。当织物经、纬密较低时,浮长很短的平纹织物较为耐磨;当织物经、纬密较高时,浮长较长的缎纹织物较为耐磨。针织物的织物组织对耐磨性影响尤为显著,其基本规律大致与机织物相仿,紧度适中。织物中经、纬纱特数大,不但织物的直持面可增大,使织物承受磨损的实际面积增大,而且纱截面内所含的纤维根数多,磨损所需的功和作用时间多。织物的平方米重对耐平磨性的影响最为显著。织物耐平磨性几乎随单位面积重量的增加而线性的增大,不同的织物仅有程度上的差异。单位面积的重量相同时,针织物的耐平磨性要比机织物差些。织物表观密度小、毛羽多,耐磨性好。织物表观密度达到0.6g/cm时,耐折边磨性明显变差。零结构相织物的经、纬纱同时突出于织物表面,构成等支持面,织物与磨料摩擦时,经、纬纱同时承受磨损,有利织物的耐磨性,特别是耐平磨性。另外,后整理会改变纤维的力学性质和纤维的片段可移性,试验条件中的环境的温湿度、摩擦方向及压力等对织物耐磨性都有较大影响。
本文标题:纺织材料学第3阶段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6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