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绿色常州现代林业工程
绿色常州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2005-2010)常州市农林局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常州市绿色常州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编委会顾问:韩九云主任:吴新法副主任:张铁成编委:王济成刘斌编写人员:刘斌吕晓雪曹国华李思刚倪健忠张谷周海涛张锡祺吕忠义程小义编写单位:常州市农林局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目录第一章总论···1一、规划范围···1二、规划指导思想···1三、规划原则···1四、规划依据···2五、建设期···2第二章建设背景···3一、国际背景···3二、国内背景···6三、省内背景···7四、区域背景···9第三章规划基础条件···11一、自然地理条件···11二、社会经济条件···12三、森林资源状况···12四、土地利用状况···13五、绿化造林潜力···13第四章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14一、发展目标···14(一)总体目标···14(二)发展指标···15二、总体布局···15(一)一区···15(二)二沿···16(三)三带···16(四)多点···17第五章九项林业重点工程···18一、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含中幼林抚育)工程···18二、水系(道路)林网建设工程···19三、木制品精深加工工程···21四、林木种苗花卉工程···23五、优势经济林果综合利用工程···25六、竹业工程···27七、湿地保护工程···28八、村镇绿化工程···31九、森林旅游工程···32第六章基础设施建设···35一、数字林业建设···35二、资源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35第七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37一、投资估算···37二、效益分析···37第八章保障措施···42一、加强领导···42二、政策扶持···43三、法治保障···44四、科技支撑···44附表:1、常州市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2、常州市森林资源现状调查表3、常州市2005-2010年造林绿化潜力调查表4、绿色常州工程建设任务汇总表5、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任务表6、中幼林抚育工程建设任务表7、水系林网工程建设任务表8、道路林网工程建设任务表9、村镇绿化工程建设任务表10、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任务表11、用材林基地建设任务表12、经济林基地建设任务表13、竹林基地建设任务表14、森林旅游工程建设任务表15、绿色常州投资计划安排表附图:1、常州市卫星影像图2、常州市森林资源现状图3、常州市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布局图(一区)4、常州市水系(道路)林网建设布局图(二沿)5、常州市木材深加工(种苗花卉、经济林果)建设布局图(三带)6、常州市湿地保护及森林旅游工程建设布局图(多点)附件:常州市绿化造林主要推荐树种名录第一章总论一、规划范围绿色常州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范围为常州市管辖的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面积4375平方公里。二、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立足常州人口、资源、环境实际,坚持加快林业发展、科学发展林业,全面构筑绿色屏障,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弘扬绿色文化,打造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绿色城市、绿色村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家园,促进常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规划原则1、前瞻性原则:站在新世纪生态文明时代对人类生态环境要求的高度,面对未来,立足长远,与时俱进,打造绿色常州。2、整体性原则:“绿色常州”是“绿色江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从属性。“绿色常州”在与“绿色江苏”相衔接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体现特色。3、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常州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产实际,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地制定绿色常州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四、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6、《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7、《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8、《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9、《常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0、《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五、建设期绿色常州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建设工期为6年,即2005-2010年,前期为2005-2006年,后期为2007-2010年。第二章建设背景一、国际背景1、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遵循的理念20世纪人类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发展”有了新的解读,其重要标志就是提出和逐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付诸实践。人口增加、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后果,以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途径。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历史性的被广泛接受,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新世纪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2、防护林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海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交通干道防护林等防护林建设历史悠久,在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防护林建设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各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前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日本的“治山计划”、美国的“罗斯福工程”和北非的“绿色坝工程”等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3、人工林建设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1990—1995年间,世界森林面积净损失5630万公顷,相当于一个法国的面积大小,截止1995年,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在内的世界森林面积为34.5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26.6%。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国际市场对林产品需求攀升,另一方面天然林保护的呼声高涨,天然林供材压力加大,使得人们的目光更多的转向了人工林。在许多国家中,人工林产量在工业木材供应量中已经占有很大比重,例如,1997年新西兰99%的工业原木是由人工林生产提供,智利为80%,巴西为62%,赞比亚为50%。因此近二十年来,世界人工林面积不断的增加,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长期的造林计划,主要有阿根廷、巴西、中国、智利、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摩洛哥、泰国和乌拉圭等国家。据统计,1995年发达国家人工林面积约为6000万公顷(其中俄罗斯1700万公顷、美国1300万公顷、日本1000万公顷、新西兰150万公顷、澳大利亚100万),欧洲国家近占一半,约有2900万公顷;发展中国家人工林面积为8000万公顷。4、城市森林已成为建设生态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在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生态化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人类居住区形式。这里所说的城市森林,主要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处的人文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生态系统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生态化城市建设来看,城市森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以城市为载体,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以城市绿化、美化和生态化为目的,以人为本,森林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城市生态化进程,促进城市、城市居民及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化城市的发展中,城市森林植被作为城市之“肺”,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森林在生态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获得人们的极大关注,达成了广泛共识。面对日渐突出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森林发展已成为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形式和内容。5、高新技术正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高新技术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促使世界各国在加大科学技术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于高新科技成果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进入21世纪,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在全面提高林业行业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林业产品和企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中起决定性作用。“3S”技术使森林资源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生物技术为良种培育、无性系林业、组织培养等开拓了新的天地,电子技术和各种自动检测、控制技术对提高森林集约经营水平、木材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木材加工连续化和自动化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遗传工程更为林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新材料技术使森林的工业利用途径进一步拓宽,木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已从科学计算阶段和单项管理阶段进入了信息系统管理阶段。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给林业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正在不断将各项高新科技成果应用于林业生产和实践。今后,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和交叉科学技术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在林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将日益广泛,并将进一步推动林业的发展。二、国内背景(一)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3年6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1、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2、确立了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两大奋斗目标;3、确立了“三生态”(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4、确立了“抓好六大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推进“五大转变”(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5、明确了全国森林覆盖率到2010年达19%以上,2020年达23%以上,2050年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的建设任务;(二)召开全国林业工作会议2003年9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林业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1、确立了林业的“四个地位”(战略地位、重要地位、首要地位、基础地位);2、确立了林业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作用;3、明确了林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不仅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更要满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三、省内背景1、2000年省人大常委会做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2、2001年省委省政府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主导战略之一;3、2002年省委提出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要求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4、2003年省委省政府发出建设绿色江苏号召,提出要“打造绿色江苏、建设生态家园、实现森林覆盖面积倍增计划”;5、2004年2月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6、2004年2月省政府同意实施《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规划提出了:①“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弘扬绿色文化”的“三绿色”发展理念;②“到200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接近16.5%,达到当前全国水平;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1%,超过全国当时水平;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6%左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③“林业是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林业发展要坚持培育与利用并举、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定位;④“倍增森林资源总量、健全森林生态网络、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丰富森林文化内涵”的发展目标;⑤“巩固平原、进军沿海、突破丘陵、提升城镇、保护湿地”的主攻方向;⑥“苏北优化结构、提升水平,苏中增加总量、增强特色,苏南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的区域发展要求;7、2004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绿色江苏”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
本文标题:绿色常州现代林业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