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
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固有免疫反应(innateimmune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适应性免疫反应(adaptiveimmune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禽类)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是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有淋巴结、脾及与黏膜有关的淋巴组织和皮下组织等。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免疫自稳(immunologic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MALT(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的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即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后一种性能称为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即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T细胞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一般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又称线性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簇。又称构象决定簇(有三维结构)。免疫佐剂(adjuvant):某些物质若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某些微量的抗原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称此物质为超抗原。常见于某些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HIV)(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的1/20~1/5,且不受MHC限制,故称为超抗原。)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凡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completeantigen);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是一类不需要Th细胞辅助即可诱导抗体产生的抗原。该抗原由B细胞丝裂原及多个重复的B表位组成,可使不成熟及成熟的B细胞应答,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异种抗原(xenogenicantigen):即来自不同物种之间的抗原性物质。该抗原在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同种异体抗原(allogenicantigen):即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物质,如血型物质等,可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诱导免疫应答。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antigen):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该抗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及诊断有关。抗体(Antibody):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课件上: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的糖蛋白)。Fab(Fragmentantigen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Fc(fragmentcry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抗体(Antibody,Ab):将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出现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活性的球蛋白两者关系:抗体是Ig,而Ig并非都是抗体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高变区(hypervariableregio,HVR):可变区V区中某些区域的aa组成和排列特别易变化或具更高的变易性。CDR,complementary-determiningregion(互补决定区):Ig的抗原结合部位和抗原表位互补结合部位,决定抗体的特异性。铰链区(hingeregion):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aa,富有弹性,可自由折叠。意义:能使V区与不同距离的抗原结合补体结合位点易于暴露,有利于Ab与Ag及补体的结合,IgM和IgE无铰链区。J链(JoiningChain):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Ig单体作用。SIgA:二聚体IgM:五聚体分泌片SP(SecretoryPiece):是SIgA上的一个辅助成分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到黏膜细胞表面的一种多肽。作用:抵抗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稳定SIgA,帮助IgA穿越黏膜。Ig多样性:自然界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多种不同的特异性抗体。同一种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相同、类型不同的抗体Ig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Ig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和不同的总和。同种型(Isotype):存在同种抗体分子中的抗原表位,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具种属特异性,为种属型标志,由C区决定。同种异型(Allotype):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因而可在同种异体间诱导免疫反应。为个体型标志,由γ链、α链、ε链、κ链C区决定。独特型(Idiotype,Id):同一个体不同抗体形成细胞所产生的Ig分子的V区的抗原性不同(CDR序列),(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由超变区特殊的氨基酸序列及其构型决定。组合造成的多样性(combinatorialdiversity):众多的V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和轻重链的组合,众多的V、D、J基因中,重排时每个片段只能取一个,就存在多种组合。连接造成的多样性(junctionaldiversity):CDR3区位于V、J和V、D、J片段连接处,两片段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CDR3)的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somatichypermutation):成熟的B细胞重排的V区基因,往往在抗原的刺激下发生点突变,突变的频率非常高(每次细胞分裂,大约每1000个bp中就有一对发生突变,而其他体细胞的突变频率为10-10bp)。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ntibody,PAb)由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活化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混合物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的抗体。特点:纯度高,特异性强。基因工程抗体(genticengineeringantibody)根据研究者的意图,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大,产生的新型抗体。(由于可用人体的aa序列代替某些鼠源性抗体的aa序列,保留其结合抗原的特异部位,再经修饰而成。故又称:人源化抗体。且:可从最小抗原结合位点(高变区)Fv片段到F(ab)’片段,甚至整个Ig分子,因而免疫原性大大地减少。)改型抗体(reshapedantibody):为进一步减少嵌合抗体的鼠源性成分,减弱人抗鼠抗体的产生,可进一步改造嵌合抗体中的鼠源性V区结构。现在已建立CDR移植技术,即将鼠单抗V区中CDR序列取代人源抗体相应CDR序列,重构成既具有鼠源性单抗特异性,又保持人抗体亲和力的CDR移植抗体,也称改型抗体或人源化抗体。人-鼠嵌合抗体(chimericantibody):(鼠VH基因+人CH基因)+(鼠VL基因+人CL基因)→嵌合抗体。此类抗体保留了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亲和力、又显著减少其对人体的免疫原性(完整抗体中情种链的V区是鼠源的,C区是人源的-近2/3是人源),但在临床上应用时发现:嵌合抗体会诱发强烈的抗可变区抗体。ADCC(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免疫球蛋白功能区(Igdomain):是指Ig分子的肽链折叠成的球形结构。每个功能区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其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和同源性。Ig折叠(Igfolding):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二级结构是由几股多肽链折叠一起形成的两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两个β片层中心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由一个链内二硫键垂直连接,形成一个“β-桶状”结构。具有稳定功能区的作用。免疫球蛋白肽链的这种折叠方式称为免疫球蛋白折叠补体(Complement,C):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补体受体(CR):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CR1---CR5补体系统:补体并非单一成分,而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掖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它由30余可溶性蛋白与膜结合蛋白组成。膜攻击复合体(membraneattackcomplex,MAC):由补体系统的C5b~C9组成。该复合物牢固附着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解死亡。补体经典途径(classicalpathway):是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C9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
本文标题: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8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