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章细胞骨架一、名词解释1、细胞骨架: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内的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细胞骨架两种概念。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2、应力纤维:应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微丝束结构,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粘着有密切关系,可能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微管:在真核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构成的,可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及细胞特化结构鞭毛和纤毛的结构。4、微丝: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可在细胞形态的支持及细胞肌性收缩和非肌性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构。5、中间纤维: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在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6、踏车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骨架在装配过程中,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或微丝延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或微丝缩短,实际上是正极的装配速度快于负极的装配速度,这种现象称为踏车现象。7、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动物细胞的MTOC为中心体。MTOC决定了细胞中微管的极性,微管的(-)极指向MTOC,(+)极背向MTOC。8、胞质分裂环:在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生一个收缩环。收缩环是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由分裂末期胞质中的肌动蛋白装配而成,随着收缩环的收缩,两个子细胞被分开。胞质分裂后,收缩环即消失。二、填空题1、_____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状结构,能使真核细胞适应多种形状和协调的运动。2、肌动蛋白丝具有两个结构上明显不同的末端,即_____极和_____极。3、在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两个子细胞的最终分离依赖于质膜下带状肌动纤维束和肌球蛋白分子的活动,这种特殊的结构是_____。4、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指状突起是_____,其中含有_____细胞质骨架成分。5、肌动蛋白单体连续地从细纤维一端转移到另一端的过程称为_____。6、微管由_____分子组成的,微管的单体形式是_____和_____组成的异二聚体。7、外侧的微管蛋白双联体相对于另一双联体滑动而引起纤毛摆动,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复合物是_____。8、基体类似于_____,是由9个三联微管组成的小型圆柱形细胞器。9、_____位于细胞中心,在间期组织细胞质中微管的组装和排列。10、_____药物与微管蛋白紧密结合能抑制其聚合组装。11、_____具有稳定微管,防止解聚,协调微管与其他细胞成分的相互关系的作用。12、驱动囊泡沿着轴突微管从细胞体向轴突末端单向移动的蛋白质复合物是_____。13、最复杂的中等纤维蛋白家庭是_____,在头发和指甲中存在其中的8种蛋白。14、II型中等纤维蛋白_____,广泛分布在中胚层来源的细胞中,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白细胞。15、II型中等纤维蛋白_____,发现于平滑肌和横纹肌细胞中。16、细胞骨架普遍存在于细胞中,是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内的成分组成。包括、和三种结构。17、中心体由个相互排列的圆筒状结构组成。结构式为。主要功能是与细胞的和有关。18、鞭毛和纤毛基部的结构式为,杆状部的结构式为,尖端部的结构式为19、在癌细胞中,微管数量,不能形成状。在早老性痴呆患者脑组织细胞中微管大量。20、在细胞内永久性微丝有,临时性微丝有;永久性微管有,临时性微管有。二、填空题1、细胞质骨架;2、正极、负极;3、收缩环;4、微绒毛、微丝;5、踏车行为;6、微管蛋白、α、β微管蛋白;7、动力蛋白;8、中心粒;9、中心体;10、细胞松弛素B;11、微管结合蛋白;12、驱动蛋白;13、角蛋白;14、波形蛋白;15、结蛋白;16、真核,支撑,蛋白质,微管,微丝,中间纤维;17、2,垂直蛋白,9×3+0,分裂,运动;18、9×3+0,9×2+2,9×1+2;19、减少、束、变形,20、肌细胞中的细肌丝、小肠微绒毛中的轴心微丝,胞质分裂环;鞭毛、纤毛,纺锤体。四、判断题1、细胞松弛素B是真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可阻止肌动蛋白的聚合,结合到微丝的正极,阻止新的单体聚合,致使微丝解聚。()2、永久性结构的微管有鞭毛、纤毛等,临时性结构为纺锤体等。()3、纺锤体微管可分为动粒微管和非极性微管。()4、核骨架不象胞质骨架那样由非常专一的蛋白成分组成,核骨架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核骨架蛋白及核骨架结合蛋白,并含有少量RNA。()四、判断题1、√;2、√;3、×;4、√。1、比较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答: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相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2)在结构上都是纤维状,共同组成细胞骨架。(3)在功能都可支持细胞的形状;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息的传递;都能在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上发挥重要作用。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不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但三者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而且中等纤维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基本成分也不同。(2)在结构上,微管和中间纤维是中空的纤维状,微丝是实心的纤维状。微管的结构是均一的,而中等纤维结构是为中央为杆状部,两侧为头部或尾部。(3)功能不同:微管可构成中心粒、鞭毛或纤毛等重要的细胞器和附属结构,在细胞运动时或细胞分裂时发挥作用:微丝在细胞的肌性收缩或非肌性收缩中发挥作用,使细胞更好的执行生理功能;中等纤维具有固定细胞核作用,行使子细胞中的细胞器分配与定位的功能,还可能与DNA的复制与转录有关。总之,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非膜相结构,共同担负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器位置的固定及物质和信息传递重要功能。七、翻译1、细胞骨架2、微管3、中间纤维4、细胞核骨架5、核纤层1、Cytoskeleton2、microtubules3、intermediatefilament4、nuclearskeleton5、NuclearLamina第十章细胞核1·核孔:内外两层核膜融合形成的小孔。2·核孔复合体(NPC):电镜下,核孔并非简单的孔洞,而是蛋白质以特定方式构成的复合结构。P1017·动粒:动粒结构域的简称,又称着丝点,两条染色单体外侧表面的特殊结构,是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微管牵拉时的附着点,主要成分是蛋白质。P1078·副缢痕(次缢痕):除主缢痕外,在染色体上的内缢、浅染部位。其在染色体上的数目,位置及大小通常恒定,可作为染色体的鉴别标志。P1089·随体:位于染色体短臂末端的球形或棒状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随体的有无和形状、次缢痕的位置、数目和大小都是鉴别染色体的重要形态学特征。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细胞周期检验点:在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监控机制,可以鉴别细胞周期进程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特异的抑制因子,阻止细胞周期的进行,这些监控机制称为检验点。不仅存在于G1期,也存在于细胞周期的其他时期。1、简述核仁的超微结构和功能。⑴超微结构:电镜下,核仁电子密度较高,无界膜包裹,由丝状纤维构成类似线团样或海绵状结构,可以辨认出3个不完全分隔的特征性区域,即纤维中心、致密纤维成分和颗粒成分。①纤维中心:表现为相对浅染,近似圆形的低电子密度区域,是rRNA基因——rDNA的存在部位。②致密纤维成分:由原纤维丝构成,是核仁内电子密度最高的区域。③颗粒成分:位于核仁的外周,为处于不同加工成熟阶段的核糖体亚基前体颗粒。⑵功能:①转录和合成RNA②装配核糖体大小亚基③45SrRNA的转录④45SrRNA的加工⑤核糖体亚基的组装。5、核小体的结构要点是什么?⑴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⑵核小体的结构:①每个核小体由一条长约200bp的DNA、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组蛋白H1分子组成。核小体的直径约10nm。②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核心结构。由4种组蛋白即H2A、H2B、H3、H4各2个分子所组成。③长约146bp的DNA片段在组蛋白八聚体上缠绕约1.75圈;组蛋白H1在八聚体处结合20bpDNA分子;结果166bp的DNA片段在组蛋白八聚体上缠绕了2圈。组蛋白H1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从而稳定了核小体的结构。④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由连接DNA相连。连接DNA长度约0-80bp,典型长度为60bp。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如何?核孔复合体并非单纯的空洞,而是一个复杂而有规律的盘状结构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朝向胞质面与外核膜相连的胞质环,其上对称分布着8条纤维(2)朝向核基质与内核膜相连的核质环,其上亦对称分布着8条纤维,末端交汇成篮网样结构(3)核孔中央跨膜糖蛋白组成的中央栓,有助于核孔复合体瞄定于核膜上(4)环形成分向中央伸出8个圆锥状的辐,呈辐射状对称,可把胞质环、核质环、中央栓连接在一起第十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细胞增殖周期,简称细胞周期,可分为G1、S、G2、M期。2·限制点:在细胞周期过程中,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特异或非特异的监控机制,这些监控机制能够鉴别细胞周期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一些抑制因子,这些抑制因子能够阻止细胞周期的运行,这些监控机制就称为检验点或限制点。5·联会复合体:在同源染色体联会部分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复合结构,与染色体的配对和基因重组密切相关。6·端化:在双线期,联会复合体逐渐消失,同源染色体开始相互分开,但某些部位还连接在一起,称为交叉,交叉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推移交叉会向端部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端化。3、细胞同步化:在自然过程中发生的或因研究工作的需要,为得到具有分裂能力且细胞时相一致的细胞群体的方法。4、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通过纺锤体的形成、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将S期已经复制好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以保证遗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分裂方式,由于这一分裂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出现纺锤丝,特称为有丝分裂。5、减数分裂:有性繁殖生物为形成单倍体配子以完成生殖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包括两次细胞分裂而只有一次染色体复制,最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6、有丝分裂器:有丝分裂时,由微管及其结合蛋白所组成的纺锤体和中心复合体。7、染色体列队:在动粒微管的牵拉下,染色体在赤道板上运动的过程,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8、染色体的早期凝集:将细胞同步化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通过细胞融合,将M期细胞与其他间期细胞融合后培养一段时间,与M期细胞融合的间期细胞发生了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凝集现象。9、MPF(细胞促分裂因子):又称促成熟因子或M期促进因子,是指存在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可以诱导卵细胞成熟的一种活性物质。已经证明,MPF是一种蛋白激酶,包括两个亚基即Cdc2蛋白和周期蛋白,当二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可以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MPF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进化上较保守的G2/M转换调控者。10、周期中细胞:又称周期细胞或连续分裂的细胞,是指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不断分裂,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11、静止期细胞:又称G0期细胞或静止期细胞,是指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增殖,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12、细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其含量随细胞周期进程变化而变化的特殊蛋白质。最初在海胆卵中发现,一般在细胞间期内积累,在细胞分裂期内消失,在下一个细胞周期又重复这一消长现象,即在每一轮间期合成,G2/M时达到高峰,M期结束时被水解,下一轮周期又重新合成积累。已经证明周期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中,是诱导细胞进入M期必需的,说明周期蛋白是细胞周期的调控者,可能参与了MPF功能的调节,是MPF的一部分。13、细胞分裂周期基因:是指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有关的基因,称为cdc基因。14、CDK抑制因子(CKI):
本文标题:细胞学期末考试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9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