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单染色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基本原理1.简单染色法: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法。此法操作简单,适用于一般形态的观察。在中性,碱性或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是细菌着色。带正电的染料离子可使细菌细胞染成蓝色。通常的碱性染料除了美蓝外,还有结晶紫,碱性复红,番红等。细菌体积较小,较透明,如未经染色常不易识别,而经染色后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易于在显微镜下观察。2.革兰氏染色法:将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所以将细菌分为G+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酸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染色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透,结果细菌被脱色,在经复红染色后就成了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颜色。革兰氏染色需要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初染液,煤染剂,脱色剂和复染液。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像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付着力,即已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是不易脱落,碘是常用的媒染剂。脱色剂是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剂,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落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染色液是复红。器材1.活材料,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2.染色液和试剂,碱性美兰,结晶紫,碘页,95%酒精,石炭酸复红,蒸馏水,乙醚-乙醇混合液,香柏油。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和显微镜。操作步骤1.涂片,取干净的载玻片与实验台上,在正面边角作记号,并滴一滴无菌蒸馏水与载玻片中央,灼烧接种杯,待冷却后从斜面挑取少量菌种与玻片上的水滴混均后,在载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2.干燥,干燥过程最好在空气中自然晒干,为了加速干燥,也可以在微小火焰上方烘干。烘干后再在火焰上方快速通过3-4次,使菌体完全固定在载玻片上。但不宜在高温下长时间烤干,否则急速失水会使菌体变形。3.染色,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2min,染色液量以盖满菌膜为宜。4.水洗,倾去染液,斜置载玻片,用水冲去多余染液,直至流出的水呈无色为止。5.干燥,用微热烘干或自然晾干。6.镜检,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观察细菌形态,及时记录,并进行形态图绘制。革兰氏染色各种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能区分成两大类,一类最终染色成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另一类被染成红色,称革兰氏阴性细菌G-。操作步骤1.涂片,固定。同简单染色法。2.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2min,水洗。3.媒染滴加革兰氏碘液,染1-2min,水洗。4.脱色滴加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约45S后水洗;或滴加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后将玻片摇晃几下即倾去乙醇,如此重复2-3次后即水洗。5.复染滴加沙皇液(番红),染2-3min,水洗并使之干燥。6.镜检同简单染色,并根据呈现的颜色判断该菌属是G+细菌还是G-细菌,也可与已知菌对照。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用油镜观察。注意事项1.涂片所用载玻片要洁净无油污迹,否则影响涂片。2.挑菌量应少些,涂片易薄,过厚重叠的菌体则不易观察清楚。3.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甩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4.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时候合适,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细菌也可以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而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细菌则会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细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薄厚,脱色时玻片晃动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标题: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9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