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世纪俄苏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章20世纪俄苏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俄苏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A、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20世纪俄苏文学的首要特征。B、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20世纪俄苏文学的基本特征20世纪俄苏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A、多种文学流派并存,竞相发展并迅速交替。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诗歌、先锋派作品荟萃文坛,各种流派都以其艺术独创性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本世纪下半叶,苏联作家艺术创新的热情更是高涨,文坛呈现出流派林立的大千景象B、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在相互影响中走向综合,现实主义仍然是强劲的主潮,但在不断地自我更新,表现出多种形态。一是再现客观的现实主义,突出小说艺术的叙述性本质,重视人物性格与环境的关系和情节、场景的转换,以再现客观外部世界的广阔性为创作的最高追求。马雷什金、巴别尔、绥拉菲莫维奇、阿·托尔斯泰、西蒙诺夫等人的创作,这种倾向最明显。二是表现主观的现实主义,借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观印象来反映外部世界的真实。重在描写社会生活所引起的人物心理冲突,往往运用细腻的心理分析和意识过程的投影来展现外部世界。法捷耶夫、列昂诺夫、费定、肖洛霍夫、拉斯普京、邦达列夫等人的创作为突出代表。他们的作品重在分析人物性格的历史,以研究人的心灵世界为己任。三是讽刺性的现实主义倾向,以布尔加科夫、普拉托诺夫、左琴科、伊里夫和彼得罗夫的创作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尖刻辛辣地揭露了社会弊端,并以夸张、怪诞、象征性手段来折射现实。C、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的审美原则和基本创作方法。其基本内容包括:(1)主张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2)这种理论不排斥浪漫主义,反而要求洋溢理想的激情;也不拒绝揭露生活中消极现象的批判性,认为这种批判精神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组成部分。(3)这种理论不提倡统一的风格,相反,要求作家的创作探索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扩大艺术视野。D、作家的艺术思维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对现实的形象描绘与理性思考融为一体。要求对生活现象进行史诗性、全景性描写,并与哲理思考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现实主义呈现出综合艺术的态势。历史感与现实感在作品中相互渗透,并由此衍生出多样化的结构方式。多线索、多层次的复合网络结构小说应运而生。多时性的叙述笔调广泛被采用,象征、变形、怪诞、拟人、梦幻、神话模拟等假定性手段,在现实主义小说中备受青睐白银时代文学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俄国文学叫黄金时代,契诃夫以后到十月革命的苏联文学之间,存在着一个过去被忽略的时代--白银时代。白银时代始于1890年,以诗人和哲学家明斯基的《在良心的光照下》为开始,至1917年结束。由于许多人后来移居国外,现在又称“外侨文学”、“回归文学”。阿赫玛托娃《安魂曲》(写于1934—1940年,发表于1987年)。后期主要作品有:诗集《时代在飞奔》和《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1962)等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列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2、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3、保尔是一个于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他总是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他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而且就是在他与病魔抗争的英雄主义激情中,他包含有“左派”幼稚病的危险。保尔后来也终于认识到他不爱惜身体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英雄行为,而是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因此,保尔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历炼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让人感到亲切的榜样式人物。保尔性格: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勇敢、奉献、宽容、诚实、坚强、不为命运所屈服。保尔精神: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读书的精神。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葛利高里形象葛利高里有两大追求,一是爱情与婚姻,二是作为哥萨克的名誉。而在这两个方面,葛利高里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在个人生活中,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婀克西妮亚之间,两次回到妻子身边,三次投入情人怀抱,使这两个都深爱他的女人为他死得异常悲惨在哥萨克视为天职的战士生涯中,葛利高里徘徊于白军与红军之间,两次参加红军,三次加入白军,最后成了身处绝境的散兵游勇,穷途末路之际,他把武器丢进顿河的冰水之中,回到家破人亡的故居,此时,他与巨大的、冰冷的世界的唯一联系只是他幸存的儿子了。葛利高里悲剧的原因:A、哥萨克身份。葛利高里就是在矛盾的哥萨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个青年哥萨克的代表,他有责任感、有良心,有哥萨克特有的群体归属意识,也有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哥萨克自身的矛盾性决定了葛利高里的迷惘:是拥护布尔什维克,因为他们许诺给受压迫者以自由;还是选择哥萨克,因为自己世世代代身为哥萨克。就这样,葛利高里是千百万在红军和白军犹豫不决的哥萨克的缩影。B、一个善良的、有良知的人。与他那些甘心被白军挟裹的亲戚朋友不同,葛利高里除了哥萨克效忠沙皇的原则之外,还有自己的原则--良心,还有自己的独立意志--珍惜人类生命。虽然为了生存,自己也要不断地杀人,并且获得过白军颁发的四个乔治勋章和四个奖章,升为白军师长,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他一直痛恨杀人、特别是无缘无故地滥杀俘虏--无论是对红军还是对白军。葛利高里的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革命的悲剧和历史的悲剧叙事特征:史诗性与独特个人视角相结合《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史诗性小说。这部作品所涵盖的时间从1912年延续到1922年,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所触及的空间从平静的顿河的农庄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从混乱的白军司令部到小村子里的革命委员会,从列强伺机侵入的边疆到中心地带的城市。肖洛霍夫本人隐退在叙事之后,隐退在主人公之中,这样一来,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就象实际生活中一样,每个人都置身历史之中,而又未必理解历史的走向、原因与意义。作者的视角与主人公的视角一致,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艺术视角,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视角。因为从真实的角度来衡量,人活在历史之中,但历史事件只有与个人命运相交织,方才显现出历史对于个人的真实面貌。简而言之,《静静的顿河》之所以是现实主义杰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史诗性与独特个人视角相结合的艺术特色。《静静的顿河》的三重话语(1)、关于主流真理的话语。从主观上说,肖洛霍夫创作《静静的顿河》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展现顿河哥萨克在革命中的命运,他们在战争,流血和痛苦中走向社会主义的艰难历程。(2)、关于人性的话语。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哥萨克的日常生活,他们作为个体在战争中的命运,他们的生活追求,他们的肉欲与爱情。小说中所展示的“人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人对生活的执着,人的生活激情,乃至人的野性、原始生命力。(3)、关于乡土话语。肖洛霍夫作为一个自小生活在顿河流域,与顿河有着血肉联系的作家,他对哥萨克那粗野而不乏纯朴、蛮悍而不乏真情的生活,对顿河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着一种本能的亲切感。解冻文学1950年代初期至1980年代,以爱伦堡的《解冻》为发端,开创了一个文学潮流:要求重视人,呼唤人性的复归,直面和批判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要求重新发掘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打碎即往的虚伪的、矫饰的既“瞒”又“骗”的政治口号式的创作毒流。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第三章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定义: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又译现代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欧美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它大胆探索,锐意求新,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1)、创作主题上,“异化主题”。着力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对立关系和现代人的自我探索和思考。A、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B、社会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社会对个体的人的异化,表现了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对立。C、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就是他人对个人的异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D、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表现出现代主义作家对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怀疑。(2)、在表现手法上,以“表现法”代替“再现法”,强调艺术表现内心的生活和心理的真实,较多使用象征、隐喻和颠倒时空顺序的自我联想;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挖掘深层的潜在的意识世界;善于采用怪诞、荒唐、反理性逻辑的描写方法。3、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1、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的一个文艺流派。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里内蒂,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及作品是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等2、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运动的正式发端,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重直觉,认为潜意识、梦幻才是最真实的;主张无意识的写作,不必有什么主题。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作品怪诞,夸张、晦涩、神秘。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影响。代表人物有布勒东(1869-1966)、阿拉贡(1897-1983)、艾吕雅(1895-1952)等。3、后期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又一次高潮。提倡凭直觉把握内在真实,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意象、象征中隐含人生的哲理。主张通过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表现人的主观感受,追求扑朔迷离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效果。英国的艾略特(1888-1965)的《荒原》是它的代表作。4、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它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要求突破事物表相,;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与真理。在艺术方法上,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的抽象或象征;多采用内心独白、梦景、潜台词等手段;以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的写法,突出主观的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家与作品有卡夫卡(1883-1924)的《城堡》、《变形记》,美国奥尼尔(1888-1953)的《毛猿》等。5、意识流:以无意识活动作为文艺的表现对象,提示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强调人的意识的矛盾性及复杂性。在作品中,情节淡化,由人物直接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通过自由联想来表现主题,组织情节,不受时间限制,过去、现在、未来相互颠倒,彼此渗透,相互重叠,网状式的主体结构。代表作品有爱尔兰的乔依斯(1882-1941)的《尤里西斯》等。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强调主观真实,并将象征作为主要创作手法,因而得名象征主义。运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概念,同时又反对浪漫主义的直接抒情,而是大量采用象征来表达隐蔽的思想情绪。2、运用联想、暗示、烘托等手段来表达主题,并大量采用象征联想来激发创作灵感。这种象征联想同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的类比联想有着本质的差别,它不是以事物的相似属性为基础而是以诗人的无意识为基础的。3、强调感觉移借,这在心理学方面称为通感。在象征主义领域,五官的感觉可以互相沟通。声音、颜色、香味可以互相转换,听觉、视觉、触觉也可以彼此交融,经过这种别出心裁的拼贴和置换,平凡的感觉和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现象也会焕发出神奇的风采,并由此产生奇特的艺术效果4、追求诗歌的雕塑美和音乐美,追求形式的工整和音乐的和谐《荒原》的内容与思想:诗歌借助寻找圣杯的神话传说作为内在的线索,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失去了宗教信仰的欧洲比作一片荒原,需要获得生命之水的滋润,呼唤宗教、信仰的雷霆。《荒原》的艺术特征(1)自由联想的结构构思。作品从头到尾都是诗人的内心独白,通过自由联想,把直觉和幻觉、记忆和印象、梦境和现实、混合成一个奇特的艺术整体(2)大量采用宗教典故、大量引用圣经教义、大量引用历代作家作品。(3)全盘继承波德莱尔《恶之花》的传统,大写病态社会
本文标题:20世纪俄苏现实主义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0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