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计算机通信中循环冗余校验码的设计
——I摘要通信的目的是要把信息及时可靠地传送给对方,因此要求一个通信系统传输消息必须可靠与快速,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可靠与快速往往是一对矛盾。为了解决可靠性,通信系统都采用了差错控制。CRC(CyclicalRedundancyChecking)循环冗余校验码是一种重要的线性分组码,通过多项式除法检测错误,是在数据通信和数据检测中广泛应用的检错校验的循环码。本设计研究了纠错码及循环冗余校验码的原理,以及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编程和编译仿真,实现了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编码及校验,在接收端收到通过校验的码,从而确定传输过程是否出错,得到的结论和理论上是一致的。关键词:检错码;循环冗余校验码;matlab软件——II目录前言.......................................................................................................................1第一章计算机通信与纠错码...............................................................................11.1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历史和发展......................................................................11.1.1通信的概念.............................................................................................11.1.2通信的发展史简介..................................................................................11.1.3计算机通信介绍.......................................................................................21.2纠错码............................................................................................................21.3纠错原理........................................................................................................3第二章CRC原理与介绍........................................................................................52.1CRC介绍........................................................................................................52.2CRC原理........................................................................................................52.2.1编码规则...................................................................................................52.2.2CRC码生成和校验...................................................................................6第三章MATLAB语言编程与运行.........................................................................73.1MATLAB语言的介绍.....................................................................................73.2程序流程图...................................................................................................93.3MATLAB程序................................................................................................10第四章结果分析................................................................................................13参考文献................................................................................................................14总结与致谢............................................................................................................15——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信息传递的要求逐渐提高。但在通信系统中,可靠性与有效性是对矛盾,要求有效性提高,必然使每个码元所占的时间缩短,从而受干扰和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增大,可靠性降低了;要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又使信息速率变慢有效性降低。因此,合理的解决有效性与可靠性这对矛盾,是正确设计一个通信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保证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就需要对通信过程进行差错控制。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redundancycheck)是一种高效率且可靠的方法,由线性分组码分支而来的,是一种通过多项式除法检测错误的很不寻常而又巧妙的方法,一方面它有很强的检测能力,二是它的编码器电路及错误检测器电路都很容易实现,它的优点使它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通信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可靠性越来越高,构成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借助于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技术和工具才能实现。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已经研发出了新一代的可视化的仿真软件。这些功能强大的仿真软件,使得通信系统仿真的设计和分析过程变得相对直观和便捷,由此也使得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本文使用的是功能强大的MATLAB语言软件。MATLAB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主要适用于矩阵运算及控制和信息处理领域的分析设计。它使用方便,输入简捷,运算高效,内容丰富,并且很容易由用户自行扩展,因此,当前已成为教学和科研中最常用而必不可少的工具。——1第一章计算机通信与纠错码1.1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1.1.1通信的概念通信就是克服距离上的障碍,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和交换消息。消息是信息源所产生的,是信息的物理表现,例如,语音、文字、数据、图形和图像等都是消息(Message)。消息由模拟消息(如语音、图像等)以及数字消息(如数据、文字等)之分。所有消息必须在转换成电信号(通常简称为信号)后才能在通信系统中传输。所以,信号(Signal)是传输消息的手段,信号是消息的物资载体。相应的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但幅度是连续的,如电话机、电视摄像机输出的信号就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但幅度是离散的,如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设备输出的信号就是数字信号。通信的目的是传递消息,但对受信者有用的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即信息(Information)。消息是具体的、表面的,而信息是抽象的、本质的,且消息中包含的信息的多少可以用信息量来度量。通信技术,特别是数字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通信系统较模拟通信系统而言,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密、易于实现集成化、便于与计算机连接等优点。因而,数字通信更能适应对通信技术的高要求。1.1.2通信的发展史简介远古时代,远距离的传递消息是以书信的形式来完成的,这种通信方式明显具有传递时间长的缺点。为了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传递尽量多的消息,人们不断地尝试所能找到的各种最新技术手段。1837年发明的莫尔斯电磁式电报标志着电通信的开始。之后,利用电进行通信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866年利用海底电缆实现了跨大西洋的越洋电报通信。1876年贝耳发明了电话,利用电信号实现了语音信号的有线传递,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既迅速又准确,这标志着模拟通信的开始,由于它比电报更便于交流使用,所以直到20世纪前半叶这种采用模拟技术的电话通信技术比电报得到了更为迅速和广泛的发展。1937年瑞威斯发明的脉冲编码调制标志数字通信的开始。20世纪60年代以后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数字通信迅速发展。在70年代末在全球发展起来的模——2拟移动电话在90年代中期被数字移动电话所代替,现有的模拟电视也正在被数字电视所代替。数字通信的高速率和大容量等各方面的优越性也使人们看到了它的发展前途。1.1.3计算机通信计算机通信是一种以数据通信形式出现,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在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武器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决策分析系统、情报检索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通信按照传输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直接式是指将两部计算机直接相联进行通信,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多点通播。间接式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通过交换网络进行传输。按照通信覆盖地域的广度,计算机通信通常分为局域式、城域式和广域式三类。局域式是指在一局部的地域范围内(例如一个机关、学校、军营等)建立计算机通信。局域计算机通信覆盖地区的直径在数公里以内。城域式是指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城域计算机通信覆盖地区的直径在十公里到数十公里。广域式是指在一个广泛的地域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通信范围可以超越城市和国家,以至于全球。广域计算机通信覆盖地区的直径一般在数十公里到数干公里乃至上万公里。在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通信都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成计算机通信网进行的,这样可共享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效能。1.2纠错码纠错码(errorcorrectingcode),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后能在收端自行发现或纠正的码。仅用来发现错误的码一般常称为检错码。为使一种码具有检错或纠错能力,须对原码字增加多余的码元,以扩大码字之间的差别,即把原码字按某种规则变成有一定剩余度(见信源编码)的码字,并使每个码字的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关系的建立称为编码。码字到达收端后,可以根据编码规则是否满足以判定有无错误。当不能满足时,按一定规则确定错误所在位置并予以纠正。纠错并恢复原码字的过程称为译码。检错码与其他手段结合使用,可以纠错。——3纠错编码又称信道编码,它与信源编码是信息传输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对偶的关系。应用信道译码直接对一些自然信息进行处理,可以去掉剩余度,以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为了使一种码具有检错或纠错能力,必须对原码字增加多余的码元,以扩大码字之间的差别,使一个码字在一定数目内的码元上发生错误时,不致错成另一个码字。准确地说,即把原码字按某种规则变成有一定剩余度的码字,并使每个码字的码元间有一定的关系。关系的建立称为编码。码字到达收端后,用编码时所用的规则去
本文标题:计算机通信中循环冗余校验码的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1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