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讲义第一讲“导论”及《三字经》-庚寅春
第一讲导论:中华民族的发祥《三字经》——“袖里通鉴纲目”参阅书目:1.钱穆《国史大纲·引论》。2.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绪论》。3.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三皇五帝考》。4.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5.【宋】王应麟著《三字经》。6.章炳麟著《重订三字经》。7.李里著《三字经讲义》,载氏著《蒙书讲义》。一、诸君应具有的基本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委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遣。)(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参见钱穆《国史大纲·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四川大学全校本科公修课:中华文化(哲学篇)讲义-2-二、我们为什么应研读中国文化古典典籍1.作为学人自身必靠之而立身成人譬如有学者指出:“对传统的诠释必须植根于对其过去历史的一种真正的热爱与尊崇。孔子、耶稣、佛陀,都是真正、深刻而且自觉地使他们的传统得以复活的典范;(中略)只有当我们在传统方式的一代又一代熏陶下真正成长起来,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只............有当我们复活了新的环境视之为不再有效的这个传......................统,我们才能保存我们生命的方向和完整。共同享有的传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对传统的每一次抛弃,都意味着人们自我的一次断裂。..................................而对传统的每一次真正的复活,都意味着人们自我的一次重新统一.............................。”(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69-70页)2.我们中华民族必靠之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单靠引入拿来,无论欧西、苏俄,还是两希,更无庸说被殖民、被传播“福音”等等都决然不可能成就我们民族的复兴。正像我们所经历的所有军阀混战、内战等等都几乎不外是诸列强在华代理人及其大众之间的流血冲突,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相互冲突亦奉行与表现的是别人的意识形态间的对立。当我们的文明极为衰弱的时候,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势文明的侵略,我们的抵抗失败了,而且是一败再败。于是我们在精神上也矮人三分,别人自吹自擂的所谓“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进化”与“停滞”被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无比的自惭形秽,尽悉否定自家的文化、文明与历史,而全盘西化似成了唯一的坦途。但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怎么可能单靠乞讨,靠他人施舍而成为富翁呢!一个彻底丧失了自家文化传统的民族,又怎么可能单靠“移植”、“拿来”而获得民族须臾不可离弃的文化的本根底蕴呢!即使说西方文明还有可取之处,那么我们又凭什么去获取它的精神宝藏呢!或许我们能否重新考虑张之洞先生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虽然自倡导以来,就受到了无数的非议。其实这个意思很明白,它并不是要去刻意辨清西学的体或者西学的用(这里不存在问题!),而是说无论西学的体也罢,用也罢,都原则上只能成为中学的用,都只能对中学进行有益的补充,而决不能成为中学的体!或者即使一段时期以后成为了中学的体,那也必须是在经中学的创造性地转化之后。简单地拿来是不成的。否则那就四川大学全校本科公修课:中华文化(哲学篇)讲义-3-不是中国文化,而是在中国的“准西方文化”了,就如同我们这里很多留洋回国的人不过是在中国之“美国学者”、“英国学者”等等一般。所以我们应当研读中华文化经典。3.我们中国尽管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①,然中国最近,乃为其国民最缺乏国史智识与民族文化之国家(参阅钱穆《国史大纲·引论一》)举例一、中国自古以来皆是“专制政体”吗?(参阅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八》)举例二、中国为“封建社会”吗?(参阅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十》)举例三、中国社会、文化是“停滞不前”的吗,其当下的“病原”皆古已有之吗?(参阅钱穆《国史大纲·引论九、十一、十二、十三》)三、中华民族的发祥1.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一日九变,神于天,灵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参见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13页;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上78页)《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上108页)2.三皇五帝②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春秋命历序》:“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淡薄无所施为,而俗自化,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火德王,一姓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山,亦各万八千岁。①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举其特点有三。一者“悠久”。从黄帝传说以来约得四千六百余年。从《古竹书纪年》以来,约得三千七百余年。(夏四七二,殷四九六,周武王至幽王二五七,自此以下至民国纪元二六八一。)二者“无间断”。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稽。(《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从此始,下至民国纪元二七五二。)自鲁隐公元年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详。(《春秋》编年从此始,下至民国纪元二六三三。鲁哀公卒,《左传》终,中间六十五年史文稍残缺。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托始,至民国纪元凡二三一四年。)三者“详密”。此指史书体裁言。要别有三:一曰编年,(此本《春秋》。)二曰纪传,(此称正史,本《史记》。)三曰纪事本末。(此本《尚书》。)其他不胜备举。(可看《四库书目·史部》之分类。)又中国史所包地域最广大,所含民族分子最复杂,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评价,与其历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则我华夏文化,与并世固当首屈一指。(钱穆《国史大纲·引论》1页)②据称“三皇之异说有六,五帝之异说有三。(中略)三皇之说,义实取于天地人,犹五帝之义,取于五德迭代也。”“以《三坟》为三皇之书,《五典》为五帝之典,(中略)然则三皇之说,义则托于天地人。其人则为燧人、伏羲、神农(下略)。”(吕思勉《中国制度史》284--286页)而通过反复比较诸种异说,我选择了我以为最合逻辑的说法。四川大学全校本科公修课:中华文化(哲学篇)讲义-4-人皇,九头,提羽盖,乘云车,使风雨,出旸谷,分九河。人皇出于提地之国,九男九兄弟相似,别长九国,凡一百五十世,合可万五千六百年。”吾意天皇、地皇、人皇,初非后先相继,特十口相传之说,谓吾国东、中、.......西三方,有最初发生之部落,因目之为天、地、人三皇........................。故人类初生不限一地,而一地之人各分部落也。其纷争合并之迹,虽不可详考,要之羲、农以后所谓华..........夏之族,实由前此无数部落混合而成................。(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15-16页)燧人——伏羲——神农(炎帝,姜姓)(游猎)(游牧)(农牧)《古史考》曰:“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gé)。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是有圣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民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说,号曰燧人。”(中略)此并足征燧人为游猎之世首出庶物之主.............。伏羲之号,盖为其能驯服羲牲。亦曰庖羲,则为其取牺牲以充庖厨也。伏.羲盖游牧之世首出庶物之主也.............。燧人、伏羲、神农并称三皇,俨然代表生计进化之三时代焉。(中略)神农事迹明见《易·系辞传》曰:“庖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nòu)之利,以教天下。”此确为教民稼穑之君......。我国数千年来以农立国之基,肇..............于此矣...。(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2页)或许这就是炎帝亦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原因。五帝:黄帝(姬姓)—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唐尧(放勋)—虞舜(重华)3.三代:夏——商——周自黄帝乃至三代,事迹记载愈益详悉。黄帝崛起于神农氏世衰之时,与之三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被尊为天子。以后诸帝乃至三代据史家说皆为黄帝后裔,于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有了“炎黄”的说法。同时,诸帝王的出生又有神话一类的传说...............,譬如《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史记》一,4页)黄帝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寿丘。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得王,故曰黄帝。(2页)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曰昌仆,亦谓之女枢。《河图》四川大学全校本科公修课:中华文化(哲学篇)讲义-5-云:“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11页)《帝王纪》云:“帝喾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齠龀(tiáochèn)有圣德,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都亳,以人事纪官也。”“帝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卨(xiè)。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娵訾氏女,生帝挚。”“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最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候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14-15页)瞽叟姓妫(Gu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子,故曰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32页)《帝王纪》云:“父鯀妻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yìyĭ),胸坼(chè)而生禹。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49页)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91页)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媴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践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111页)再者,诸帝王之德性与德治亦是史家的重点................,像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1页)高辛“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13页)“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15页)尤其,舜,“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21页)“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wěi)穆穆,为纲为纪。”(51页)汤乃有“网开三面”之说。(95页)太伯、虞仲以天下让。(115页)“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116页)“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後於焦,黄帝之後
本文标题:讲义第一讲“导论”及《三字经》-庚寅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3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