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论“中国南亚东盟文化贸易体系”的构建
论“中国——南亚——东盟文化贸易体系”的构建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贸易体系南亚东盟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建设新要求,而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文化贸易份额,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但是在中国,文化贸易的巨大逆差与其他贸易领域的巨大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何建立起有效而完善的文化贸易体系以成为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当今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产品市场上长期占据霸主地位,中国要想改变巨大文化贸易逆差的现状,就必须特别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紧邻中国的南亚和东盟是我国发展文化贸易的重要突破口,与这两个地区建立稳定的文化贸易体系,对扭转我国文化贸易逆差,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世界文化产业与文化贸易版图分析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的统计,在过去近20年间,全球文化贸易总额一直在持续增长。从1980年到1998年间,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和体育用品等文化贸易的年贸易额从9534万美元猛增到了3亿8793万美元。[1]在2005年,教科文组织又采用了新的统计方法,将文化产品分为“核心文化产品”(coreculturalgoods)和“相关文化产品”(relatedculturalgoods),并在更大范围内对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从1994年到2002年,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额从380亿美元增涨到了600亿美元。[2]国际文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其中绝大部分只是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严重失衡的现象几十年来始终没有改变。1.1发达国家的文化贸易早在1990年,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贸易出口国,占全球当年文化贸易出口额的55.4%,而文化贸易的进口额也高度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占全球当年文化贸易进口额的47%。[3]在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贸易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的现象虽然有所减弱,但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发达国家的文化贸易仍然处于世界文化市场的霸主地位。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自1996年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英国2002年的文化产业出口就达到175亿美元,2003年仅次于金融业。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截至2005年底,日本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动漫产业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的动漫产业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占世界动漫市场的62%。据统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20%和10%。作为战略上的考虑,日本提出预测,在2010年音像出口将达到日本整个出口的10%。[4]当前,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维康、通信公司、通用电器、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索尼和西格拉姆这九大巨头成为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的“第一世界”。而其中有五家都是美国公司,美国传媒业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美国片源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中高达60%至80%。[5]在国际文化贸易的版图中,发达国家依仗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正试图将文化产业推向垄断化。1.2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贸易面对发达国家的文化强势,许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地位。2002年亚洲文化产品出口份额占世界文化贸易的20.6%,仅次于欧盟位居第二。而东亚占了15.6%,虽然这其中日本占去了比较大的份额,但中国、南亚、东盟以及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不能小视。另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拉加)地区2002年的贸易出口额也从94年的1.9%增长为3%。但是非洲和大洋洲的文化贸易出口额从94年到02年,始终不足1%。[6]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已经从5年前的1%上升到5%,韩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排在世界前十强之后,但却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国。[7]东盟在政策上对欧美等国的文化产品进口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同时鼓励同盟国之间的文化贸易,从而使得其文化产品的世界出口份额由1994年的3.6%上升为2002年的4.5%。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媒体和出版业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南亚的文化贸易发展较慢。虽然印度的电影产业非常兴盛,宝莱坞电影的年产量远远高于好莱坞,但两者的国际影响力却有着天壤之别。印度的文化产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利润很高,但大部分是自产自销,文化贸易的出口仍然十分薄弱。1.3中国的文化贸易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需要,国际文化贸易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十多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中国在1995年之后,就与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并列于世界文化贸易的五强。但实际上,中国出口的文化商品50%以上是游戏、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及器材,被认为是世界上文化硬件出口的第二大国;而文化软件(包含文化内容和创意的服务和产品,如现场表演、电视广播、电影、书籍等)的出口,在中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8]近几年来,中国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始终存在。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着20%至30%以上的增幅,而对文化贸易却缺乏权威的、系统的统计资料。文化贸易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以至于不需要为它做单独的数据统计。但从一些零星的数据还是可以看到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5年,中国进口期刊10736.73万美元,出口期刊228.87万美元,进口额为出口额的46.91倍;进口电子出版物1737.15万美元,出口电子出版物35.06万美元,进口额为出口额的49.99倍;2005年中国进口期刊版权749万美元,出口为2万美元,进口额为出口额的374.50倍;同年,尽管中国在软件产品和电视节目产品的出口数量上有所增长,但在软件版权和电视节目版权方面,则完全进口,出口为零。[9]表1中国2005年主要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统计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整理另外,中国缺少有相对优势的文化产业和品牌产品。美国的迪斯尼,德国的贝塔斯曼,日本的动漫和韩国的网游都是国际知名的。可是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却几乎没有自己的标志性产品。因此,虽然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其文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却处于弱势地位。2.南亚、东盟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体系中的独特价值一个完善的文化贸易体系对我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当今国际文化产品市场的分布上看,发达国家凭着十分丰富的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在文化贸易市场上有着垄断性的优势,中国的文化产品想要打入欧美市场可谓是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因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贸易合作是中国扭转文化贸易逆差的可行之举。而市场前景的广阔,地理位置的接近,国情的相似,文化的相通等因素又使得南亚和东盟地区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体系的发展上有着独特的价值。2.1人口众多,文化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南亚和东盟是世界人口密度很高的地区。截止到2005年年中,仅印度的人口就已达10.95亿,并且还在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计,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印度人口将于2030年左右超过中国。[10]而且在印度的总人口中,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根据2005年人口统计,印度有70%的人小于36岁。[11]东盟10国的人口目前也达到了5亿多,其中34岁以下的人口占了一半,甚至是一半以上。例如东盟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34岁以下的人口就占了总数的70%。[12]而年轻人恰好是影视传媒、网络文化、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等高经济效益文化产品的主要目标消费群体。根据经济学上的指标,当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人们的文化消费在人的整个消费中的比例就达到或超过30%。虽然南亚和东盟的大部分国家(新加坡的恩格尔系数已低至34,与欧美国家相似,而其他国家还缺乏具体的统计数据)离这一水平还差得很远,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上的投资。这说明南亚和东盟的文化产品市场有着无限的开发潜力,与其建立文化贸易体系,对中国的文化产业来说价值巨大。2.2经济活跃,为文化贸易提供良好的机遇在经济自由化进程中,南亚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在2006至2007财年,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4%,高于前一财年的9%,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01万亿美元。近两年,巴基斯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6%和7%。2006年阿富汗、斯里兰卡经济增长率分别达12%和7.4%。孟加拉国近两年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在6%以上。并且各国区域合作稳步发展。到2007年,所有南盟成员国均批准了南亚自由贸易区协定,并准备建立南亚关税同盟、南亚经济联盟。[13]南亚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无疑是为中国——南亚——东贸文化贸易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比较理想的经贸大环境。自1967年成立以来,东盟各国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吸引外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虽然金融危机曾使得东盟一度上升的经济发展态势中断了10年,但近年来各国已经开始走向经济复苏的道路。目前,东盟国家的外国投资、国内私人投资、对外贸易、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的经济指标均明显超过了金融危机前一年即1996年的水平。东盟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由于东盟采用的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对外资尤其是对发达国家的外资有很强的依赖性。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眼光向内,贸易保护主义加强。这使得东盟面临着贸易伙伴及投资来源萎缩的压力。为缓解这一压力,东盟加强了与南亚及中国等国家的贸易合作。这对中国的文化贸易来说同样是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2.3国情相似,推进文化贸易的对等发展当今世界格局虽然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西方强国仍然处于主体和霸主地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始终是处于不对等的地位。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则更多的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同属于第三世界的南亚及东盟各国与中国在国情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两国都把经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而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美国等一些西方强国相继提出了“中国威胁论”和“印度威胁论”。而地处东南亚的越南与中国的国情则更为相似。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它的内容和中国的四项基本原则基本一致。而越南目前进行的革新开放也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十分相像。中国和南亚、东盟各国的综合国力处于相对弱势,其文化短期内很难得到张扬,在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中,都存有逆差。相似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地位,使中国更容易找到与南亚、东盟许多国家的利益契合点,从而有利于推进三方自由贸易体系的建立,而这对于文化贸易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2.4文化相近,有助于文化产品在各区域的流行南亚和东盟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且和中国一样同属于东方文明体系,相似的文化背景能减少文化折扣,有助于中国的文化产品在南亚、东盟地区流行起来。中国和印度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两国都产生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如此深厚的文化根基就算当今风靡世界的美国文化也是无法比拟的。而东盟各国也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文化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文化产品的内容都源自于某种文化,它对于那些生活在此种文化之中以及对此种文化比较熟悉的受众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中国、印度、泰国、缅甸、柬埔寨和老挝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越南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与南亚和东盟的许多国家在宗教文化上都可谓同源。这种相似的文化背景使得中国的文化内涵在南亚和东盟更容易被认知和理解,中国的文化产
本文标题:论“中国南亚东盟文化贸易体系”的构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3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