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论任美锷的中国工业区划方案
1论任美锷的中国工业区划方案*吴传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摘要:任美锷1944年提出的中国六大工业区划方案是民国时期最为系统、全面的工业区划方案。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孙中山的工业区位思想是其理论基础。该区划方案遵循工业区位选择兼顾经济条件与国防安全、工业建设注重全国的一贯与区域间分工协作原则,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等条件的特殊性与差异性规划了各区域工业适宜发展重点。关键词:工业区位:经济区域;工业区划;区划原则;方案一、引言任美锷(1913——),浙江宁波人,1930—1934年求学中央大学地理系,1936—1939年留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1939—1949年间先后执教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复旦大学史地系和中央大学地理系,主讲经济地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长期执教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现更名城市与资源学系),专攻自然地理、海洋地质研究。任氏是当代享誉中外的地貌学家、海洋地质学家,系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获国际地理科学最高奖——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维多利亚奖章(1986)奖项的地理科学家。任美锷关于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集中在1940年代前半期。其经济地理思想涉及对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评价;对韦伯工业区位论、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研究:对孙中山《实业计划》之工业区位思想的分析;对中国工业区位选择原则、工业区划及工业中心分布方案的设计:对中国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及西南国防工业布局的探讨:对土地利用、交通地理问题的研究等。本文拟专论任氏的中国工业区划方案。二、任美锷工业区划方案的理论基础“工业区位论鼻祖”韦伯《工业区位论》(1909)倡导的工业区位理论”①和“中国建设前瞻者”孙中山《实业计划》(1919)②蕴含的工业区位思想,是任美锷探讨1940年代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工业区划方案的两大理论基础。1.理论基础之一: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工业区位理论任美锷认为,“经济区域”划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区位工作”,③工业经济区划中的工业区位即指“工厂位置的选择”。④任氏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应用》(1943)⑤、《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1944)、《工业区位的理论与中国工业区域》(1944)⑥等文献中,对韦伯工业区位论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内容涉及对韦伯区位因素理论及区位三角形模型的介绍;对韦伯工业区位论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评价;对韦伯运费指向论、劳工指向论的通俗性阐释;从运费决定因素、工业的动力指向、非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动态的工业区位等视角对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新拓展。⑦他以韦伯理论为基础,将决定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归纳为原料、动力、市场和劳工四类,⑧将工业的区位指向分为原料指向、动力指向、市场指向和劳工指向四类(见表1)。*本文系《民国区域经济思想研究》(严清华、邹进文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规划出版的“民国经济思想研究丛书”之一)一书的前期阶段性成果之一;初稿于2007年2月,修订于2008年9月。电子邮箱:wuchuanqin@163.com2表1任美锷关于工业区位指向的基本观点区位指向内涵代表性工业原料指向工厂位置接近原料产地冶铜工业钢铁工业动力指向工厂位置接近动力(电力)供给地电冶、电化工业(制铝工业、制镁工业、人造氮素工业等)市场指向工厂位置靠近市场(消费地)电器工业棉纺织工业劳工指向工厂位置设于技工众多、工资低廉地钟表工业丝织工业制鞋工业卷烟工业注:本表系本文作者整理。资料来源:任美锷:《建设地理新论》,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16-23、27—28、31—33页。2.理论基础之二: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区位思想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一书是第一部系统规划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宏伟蓝图的经典著作。任氏在《国父实业计划的地理研究》(1942)、《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区位思想》(1942)、《论地理工程师的任务与培养》(1943)等文献中,从经济地理学应用的视角精要地总结了《实业计划》蕴含的工业区位思想,高度评价了《实业计划》的前瞻性及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应用价值。任氏称:发展中国经济的规划以《实业计划》“最为博大精深”,⑨它是“建国的圭臬”,⑩“建国的宏谟,国防的至计”,○11尤其是中国经济建设“基本的轨范”;○12《实业计划》完全是“一部应用经济地理学”,○13是“一部博大的应用经济地理学”。○14任氏认为,区位理论是现代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而区位问题也是《实业计划》一书的核心,《实业计划》强调“必择地位之适宜”为经济建设的原则,“全部实业计划实以区位问题为中心”。○15他分析指出:○16(《实业计划》)书中所举的四大原则,即必选最有利之途,必应国民之所最需要,必期抵抗之至少,必择地位之适宜,都是经济地理学的应用.而书中所草拟的实际(实业)计划,如商港的开辟、铁道的建筑、运河的疏浚、工业的兴办等,尤以地位之适宜为最其最重要的条件。所以区位问题可以说是整个实业计划的核心。任氏认为,孙中山《实业计划》所倡导的工业区位原则侧重于经济条件,强调“工厂的建设最应顾到原料、市场和运输的便利”。○17任氏对《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区位选择(即工业布局)方案作了精要评议(见表2)。表2任美锷关于《实业计划》中工业区位选择方案的评议《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区位选择方案任氏评语开浚运河,联络北方大港与天津,河之两岸设立工厂在扬子江沿岸建立无数水泥厂,自上海至汉口沿江一带,均将成为工业区域。在北方大港附近和广州设钢铁厂是证孙中山“深知原料、交通和市场对工业关系的重要”;“对于交通与工业的关系,尤加注意”,“深知水道运输所费最廉,……水运便利的地方,工业最容易发达”。在广州设立一钢铁厂是证孙中山“认识市场与重工业间的关系”在广州设立矿业机械制造厂“以广州为西南矿区的口岸,原料与技师供给较便”。建造船厂于内河及海岸商埠“便于得材料、人工之处”3农业机械制造厂设于煤铁所在之邻地“工力及物料易得之所”注:本表系本文作者整理。资料来源:任美锷:《建设地理新论》,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4、44页。三、任美锷工业区划方案的基本原则任美锷以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孙中山工业区位思想为理论基础,对抗战后中国经济重建设中的工业布局原则问题进行探讨。他在《工业区位的理论与中国工业区域》(1944)一文中,明确提出中国工业区域划分应遵循两大基本原则。即:工业区位选择应统筹兼顾经济条件与国防安全,侧重经济条件或国防安全与否须视工业的性质而定:工业建设必须注重全国的一贯和各区域间的分工协作。任氏关于上述两项基本原则的认识和表述有一渐进的扬弃、丰富与完善过程。1.工业区位选择兼顾经济条件与国防安全原则抗战时期,面对工业集中的沿海各省相继沦陷的残酷现实,部分学者力主战后中国工业区位选择应侧重于国防安全原则,强调国防安全应重于经济条件。任美锷在1942年论及《实业计划》中的工业区位思想时,他根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以及《实业计划》所倡导的工业区位侧重于经济条件的思想,批驳了上述“国防区位指向论”,力主战后中国工业的区位“只能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顾到国防的安全”,○18必须“以经济条件的适合为主要标准,国防上的安全与否,仅是次要的考虑”,○19强调经济条件重于国防安全的工业区位原则既秉承《实业计划》之核心思想,又符合现代国家发展之需要。○20他将“经济的区位”重于“国防的区位”原则表述为:“工厂的位置须注重原料和市场的近便,然后才能顾到国防的安全”。○21他根据工业区位理论将其理由释为:与国防存在直接、间接关系的现代工业(钢铁、机械、电机、化工等)产品,平时大部分须依赖商业市场销售,仅有小部分用于军火工业:若仅顾及国防安全,将工厂设在经济条件极不适宜的闭塞所在(即国防上相对安全区域),则出口成本高昂,难以畅销,结果必将每年亏累,以致难以维持。○22在1944年论及中国工业区划方案时,他将工业区位的“经济条件重于国防安全”原则进一步拓展为“经济条件与国防安全兼筹并顾”原则。他在参综国内学界、政界关于战后工业区位原则大讨论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综合起来,决定工厂位置的因素不外国防安全和经济条件两项,……两者都应兼筹并顾”,强调“工厂位置的侧重国防安全或经济条件,须视工业的性质而定”。○23在1945年论及战后中国工业中心布局方案时,他又将工业区位原则进一步表述为:“工业区位的因素不外经济利益与国防安全两项”,战后工业建设对两者自应“兼筹井顾”,“区域工业多元化”原则及“区域工业差别发展”原则为战后工业区位的标准。○24“区域工业多元化”原则强调在条件允可范围内,重工业区域也应设立若干轻工业,轻工业区域内也应设立若干重工业,以区域工业的多元化代替区域工业的专业化或单一化,这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和国防安全需要。“区域工业差别发展”原则强调由政府从国防安全考量以及资源分布情形出发,统筹设计各区域工业发展的程度和规模,限制国防不安全区域若干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防安全区域若干工业的建设。综观任氏的相关论述,其工业区位原则论中的“经济条件”或“经济利益”概念实质上是对韦伯工业区位因素论的一种继承与拓展,即强调原料、燃料、市场和劳工的分布对工业区位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工业建设注重全国的一贯和区域间分工协作原则任美锷敏锐地洞察到工业区域的划分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区域间经济关系协调的视角进行综合考虑,主张“要划分经济区域,必先由国家和区域的观点加以4通盘的筹算。”○25他特别强调现代经济建设应注重“区域的分工”或“地理分工”,认为在中国这样地域广阔的国家,区域分工尤显必要。他在1943年论述地理工程师的任务问题时,从一般学理上将“区域的分工”概念释为:“每一区域应按其特殊环境,充分发展其最适宜的产业,发挥区域的特长,以与全国整个经济建设相配合”。○26在1944年论述工业区划问题时,他又从工业的区域分工视角对区域分工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强调“中国工业建设必须注重全国的一贯和各区的联系”,“各区应按照它们的特殊环境和资源,来发展它最适宜的工业”,“各区的工业建设应该选择一个特殊的重点,但与其他区域间自应保持密切的联系,有适宜的配合”。○27他反对那种忽视区域资源禀赋条件差异、片面主张各区域工业平衡发展、完全自给的“区域计划经济”论,认为这种观点“在事实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不允许”,是一种“反经济”的论调。○28四、任美锷工业区划方案的内容与特点1.任美锷工业区划方案的基本内容任美锷根据其倡导的两大工业区划原则,在《工业区位的理论与中国工业区域》(1944)一文中,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华中区、东南区和西南区六大工业区域,综合各区域资源禀赋状况及其它经济条件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提出了各区域工业适宜发展的重点(见表3)。表3任美锷倡导的六大工业区划方案工业区域名称所辖省域范围经济条件特点工业布局重点东北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铁矿储量居全国之首煤矿资源丰富,适于炼焦森林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较丰富钢铁工业人造丝工业造纸工业华北区察哈尔绥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煤矿储量居全国之首铁矿资源较贫乏全国最大产棉区华北平原人口稠密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棉纺织工业面粉工业西北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石油储量居全国之首大部为畜牧区,羊产量及羊毛产量居全国之首渭河平原为新兴产棉区炼油工业毛织业畜产品加工业棉纺织工业华中区湖南湖南安徽江西地处长江中游,水陆运输便利有色金属(钨、锑、铅、锰)资源丰富煤铁资源较丰富国防钢铁工业电器工业轻工业东南区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煤铁资源极贫乏人口密,购买力强,为全国最大市场地处沿海,多良港轻工业(棉纺织工业、缫丝和丝织业)造船工业钢铁工业西南区四川西康贵州云南煤矿资源贫乏水力资源异常丰富电冶工业电化工业5广州铝矿资源丰富化工原料丰富铜矿资源为中国仅有森林资源丰富军火工业注:本表系本文作者整理。资源来源:任美锷:《工业区位的理论与中国工业区域》,《地理学报》1944年第11卷第15-24页。2.任美锷工业区划方案的显著特点综观任美锷工业区划方案
本文标题:论任美锷的中国工业区划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3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