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统一社会党与东柏林暴动
统一社会党与东柏林暴动摘要:1953年6月17日由东柏林迅速蔓延至全国的暴动,是苏东地区出现的第一次内部危机。全国约有30万人卷入游行示威甚至演变成暴动。这次暴动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原因。虽然这次暴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冷战背景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东欧展开争夺所致,但本文认为统一社会党作为民主德国的执政党,其领导不当而造成的方针及政策失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在暴动期间,它也没有起到有效组织党员和群众平息动乱。因此,本文主要从统一社会党方面来分析此次动乱。关键词:东柏林暴动,冷战,统一社会党二战结束后,美英法苏分区占领德国。在苏占区,1946年4月,德国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合并为统一社会党。在1949年10月7日民主德国成立成立后,统一社会党实际上成为执政党。它上台后实行倒向苏联的政策,完全紧跟苏联步伐,并按照苏联的模式来建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政策,试图推动民主德国国力的恢复与发展,但其中一部分政策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广大群众的失望情绪。直到1953年动乱发生后,它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错误是脱离了广大群众,脱离了民主德国的实际国情,却仍然单纯地将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几个月,当年流亡的德国共产党人开始返回故乡。1945年4月30日,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回到被战争摧毁的德国,在苏军占领区筹建党组织并协助苏军占领当局建立行政管理系统。这部分共产党人在柏林、萨克森和梅克伦堡分别由乌布利希、阿克尔曼和佐博特卡领导。〔1〕在苏联占领的德国东部5个州,1946年4月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各级的议会和政府,由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1947年12月,在柏林召开了一次德国人民代表大会,只有西方占领区的共产党才有正式代表参加这次大会。统一社会党被授权起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草案。这个文件在1949年3月完成,同年5月选举第三届德国人民代表大会时讨论了这个文件,该文件于1949年5月30日由这个机构一致通过。在这次会议上,人民参议会被选出。1949年10月7日,人民参议会正式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参议会在苏军占领当局的主导下行使人民议院的职权,成为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而出任总理的格罗提渥和副总理的乌布利希、卡斯特讷、努施克都是在希特勒第三帝国时期流亡苏联的共产党人。这个政府在当天发表声明表示,它将只依据德意志人民参议会决议的、由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确认并由人民议院颁布实施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行事。〔2〕这样在苏军占领区存在的另外两个政党,即基民盟和自民党,就无缘参政。基民盟代表部分农民、手工业者和小企业主的利益,而自民党是市民的代言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划成十四个专区,按照西方宪法的概念来看,那些旨在作为审议和咨询机构的专区议会没有真正的立法职能。所有权力都归中央政府,立法机关只不过是一个橡皮图章而已。共产党领导人根据他们在国务委员会和内阁中拥有的职位来决定政策。〔3〕所以执政的统一社会党不能够有效地听取其他党派的意见,也很难与其他党派进行协商决策,因而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容易出现失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人民议院,在国家生活中其领导作用的是统一社会党。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统一社会党没能将国家与社会有机联系在一起。党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普通党员没有什么参与决定的权利。党组织实际操纵党内的选举。反对意见难以在党内得到讨论,更难以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党通过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领域的组织或群众组织领导国家生活。而相对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几无自主决定的权限。此外,全民所有的企业只听命于国家行政部门。这样党通过其领导地位控制了社会。〔4〕不过,统一社会党使民主德国这政体结构稳固。由于它的存在,能够影响社会趋向的政党竞争难以出现。同时,它直接与社会相联系,从而使国家与社会紧密联系。国家为人民的幸福、自由和民主进步服务。取消垄断资本和大土地所有,建立全民所有经济。在国家生活中其领导作用的是统一社会党。这种结构的稳定与否就取决于党的地位。二作为二战战场,战争使德国的经济遭受重大破坏,在德国最早沦为战场的东部地区的损失尤为惨重。两德分离后,东德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因为西德拥有德国的大多数工业和自然资源,而且美国在早先的占领中从东部搜罗走了相当多的技术专家。在1948年中期以前,由于苏联的紧急援助和东部人的自身努力,苏占区的恢复速度超过了西占区。但此后就落后了。西德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其他援助项目,无偿获得了新的设备、原料和食品。从1948年至1953年,它共得到美国333亿美元的援助,而同期苏联对东部和苏占区的紧急援助被它从那里拿走的战争赔偿抵销了:东德26%的基础结构被拆走(西德为12%)。苏联除了拆走工厂、铁轨、矿山设备及其他设备外,还把东德工人送到苏联从事工程建设。据有关资料说,战争赔偿占苏占区1947年生产的33%。因此,民主德国建立后,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民主德国的宪法规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民经济和其他社会领域一律实行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他们强调国民经济计划是经济管理的核心,一切经济洁动都由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计划来平衡和调节,国民经济各个不同部门都要按照统一规定的目标,安排数量比例关系和发展速度。企业和地方也都要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制定自己的计划。民主德国强调指出,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保证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的主要基石。为了加快本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1952年7月,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新方针之后,民主德国发生了生活必须品,特别是食油、肉类和糖等日用品的严重短缺,情况不断恶化;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特别是那些家境并不富裕的人们,更是怨声载道。这种局势是与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所执行的错误政策紧密相关的,即消灭城乡中小资产阶级的政策,在一些地区执行这一政策时,采取了极为落后封闭的行政计划方式以及旨在针对广大工人的压制方法。从1952年春开始,消费品价格始终没有回落,相反,以肉类产品质量提高为借口,物价比例反倒上升了10~15%。1953年1-3月期间,作为新的紧缩制度的一部分,广大人民群众自1945年甚至是更早时候便享受的一系列特面优惠待遇在苏联管制委员会的积极参与下被取消了(铁路通行证的取消,病假制度的改变;疗养院附加疗养时间的取消;令家庭主妇反感的妇女工伤保险金的消减,诸如此类的政策)。所有这些,以及果酱和人造蜜(一种广为低收入工人食用的产品)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广大工人的强烈不满,另外,在党的二次会议之后,党和政府除了在1952年7月给工程技术人员和五个主要工业部门的资深工人增加了工资之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善广大工人的生活状况。〔5〕此外在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二次会议——“排除艰难险阻建设社会主义”的影响下,德国统一社会党和政府官员们开始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并经常依赖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有些事例表明,德国统一社会党的地方或区域委员会完全代替了政府机构,把治安管理、搜捕以及企业的日常管理等工作全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由于全民所有的企业只听命于国家行政部门,导致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管理权,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小。因而有许多工人对统一社会党充满了失望情绪。而统一社会党一切顺从苏联意志,违背德意志民族利益,又伤害了东德人的民族情感,失去了东德人民的信任。西德经济奇迹的吸引力、东德的严酷的经济条件和国家的压制政策,促使大量公民外逃西方。民主德国难民人数在1951年是165,648人,1952年增加为182,393人,1953年则攀升到331,390人。这中间有一半人年龄在25岁以下,还有数万人年龄稍大一点,但却包括了对东德来说极其重要的人才,如教师、医生和其他专家。1952年秋,苏联管制委员会对民主德国的情况进行调研,次年3月得出的调查结论是:“只能在短期内保持现在的政策”,“民主德国人民身上的压力已经突破了极限。”〔6〕1952年12月份和1953年1、2月份,少数几家企业中发生了零星的短暂罢工。然而并没有引起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和苏联管制委员会官员们的重视。1953年5月,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为促进经济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积累资金,曾就提高劳动定额作出决议,决定在1953年6月1日前,把那些对国民生产至关重要的生产指标平均提高10%.不少工人对这一决定感到不满。1953年6月9日,“统一社会党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旨在提高各阶级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方针的决议,公开承认统一社会党和民主德国政府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犯了一系列错误,但新方针并没有改变关于提高劳动定额的决定。对此,群众开始议论纷纷。6月10日《论坛报》发表的文章认为,提高定额的决定全是合理的,而且将继续执行下去。这就使工人们的不满情绪及失望情绪迅速高涨。〔7〕与此同时,统一社会党内也出现了一场反对乌布利希的权力斗争。三6月14日,民主德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统一社会党柏林市委获悉关于柏林建筑工人,特别是斯大林建筑工地的工人,为反对增加生产指标要举行罢工的消息,但他们认为消息无足轻重没有向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管制委员会报告。难怪后来发生的事完全出乎民主德国领导人的意料之外。6月16日早晨,总计三万五到四万柏林建筑工人中,有两千人在市中心举行罢工。沿途大批西柏林煽动分子混进建筑工人队伍,旁观的群众也加入了示威队伍,至此东德政府大楼前聚集了大约五千名群众。当从扩音器里传出取消增加生产指标的声明后,建筑工人们开始慢慢散去,但西柏林的煽动分子不断进行煽动,号召广大群众立刻与柏林建筑工人举行联合罢工,并把要在6月17日举行全体大罢工的口号从西柏林迅速传到东柏林的许多企业及东德全境。6月16日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以青年人为主的大批西柏林人正朝着腓特烈宫蜂拥而来。而党的骨干分子会议当时正在这里举行,因此,统一社会党政治局委员们很有可能成为人质。但会议上,党的领导集团对城里正在进行的罢工却只字未提,也未对党的骨干分子最近应采取的方针作出任何指示。从15日晚开始,美占区电台就广播了建筑工人罢工的消息,16日晚,有广播了要求东柏林市民第二天上午去斯特劳斯广场集合的号召。虽然民主德国电台反复宣传不要轻信谣言,但罢工的消息仍然传开了。6月17日早晨7点左右,东柏林以及东德西部和南部的许多城市同时发生了群众大罢工,继而又变为示威游行,接着在一系列城市里——柏林、马格德堡、格尔利茨以及其他城市相继发生了骚乱。罢工以后,许多工人成群结对的涌向市中心的斯特劳斯广场,与此同时,大队的示威群众又从潘可夫、维森济和哥本尼哥(柏林苏占区)等地区会集到柏林市中心的亚历山大广场。在地处东西区分界线上的波茨坦广场,暴暴民和人民警察发生了枪战,七名警察被解除武装。成群的暴民穿过市区,高呼反动口号,高唱法西斯歌曲。当时柏林警察的力量(总计4900名,不含边界警察)根本担负不起平息比较严重骚乱的任务。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由于柏林发生的骚乱,6月17日的早晨,德国统一社会党柏林市委呈现一片混乱,实际上党市委没有体现其对区委会的领导权。而城市主要街道基本上陷入了组织良好的敌对力量手中。因此城市局势的控制基本上就转入了苏联机构手中。苏联驻军出动坦克驱散人群,示威者和苏军发生冲突——他们爬上坦克、向部队投掷石块等等。苏军虽较为克制,仍未能避免流血事件。据事后政府公安部的正式报道,整个“6·17事件”中有25人死亡,近400人受伤,其中包括警察、居民及示威游行者。(8)四在事件后给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写道,“在众多的情形之中,如果党员们能果断地站起来,如果官员们能保持一致,如果工人纠察队能够部分的建立,那么在许多工厂的罢工和市委是可以避免的。〔9〕然而总的说来,被挑衅吓得惊慌失措的党没能动员起各行业的工人阶级以团结一致、不可侵犯的姿态来平息动乱。6月17日的工人示威使统一社会党意识到国家安全问题。在示威结束后,统一社会党的中央委员会坦承工作失误。时任
本文标题:统一社会党与东柏林暴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4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