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名词解释绪论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2.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3.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4.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5.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6.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7.测验(标准化测试):在测量中,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也就是说,这种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就称之为测验。8.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试时,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标准化考试。9.量表:在标准画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它们和在一起被称为量表。第一章1.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2.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3.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4.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数据。6.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7.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8.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9.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10.数据的特点:数据的离散性,数据的变异性,数据的规律性。11.数据的离散性是指数据通常以一个个分散的有一定间隔的数字形式出现。12.数据的变异性是指人们在得到数据的过程中,这些数据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以变化的形式出现,很少有绝对相同的数据不断出现13.数据的规律性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着的一组观测数据,其间潜存着某些规律性。14.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15.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16.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17.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结构。18.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19.次数分布图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即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20.次数直方图:是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21.次数多边图:是利用闭合的折线构成多边形以反映次数变化情况的一种图示方法。22.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23.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24.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长条来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的数量关系。25.圆形图:以单位圆内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一种图示方法。26简单条形图:用同类的直方条来比较若干统计事项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图示方法。27.复合条形图:用两类或不同色调直方长条来表示多特征分类下的统计事项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图示方法第二章1.集中量数: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2.算术平均数:一批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指的是这批数据总和数除以数据总次数后所得的商数。3.加权和:具体考虑到各个数据的重要性(即权重)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4.加权平均数:加权和除以所有权重之和所得的商数。5.加权算数平均数:具体考虑到各个数据的重要性,(即权重)后再相加求和算出平均数。6.中位数:位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如果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则中位数通常是将这批数据个数一分为二,居于中间的那个数。7.众数: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众数不唯一可有一个或多个。用符号Mo表示。8.离中趋势:数据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它反映了一组数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度。9.差异量数: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10.一批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指的是这批数据总和数除以数据总次数后所得的商数。11.平均差: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12.方差:数据的离差平方数的算术平均数。13.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14..差异系数: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对比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又称变异系数或差异系数。15.地位量数:凡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就叫地位量数16..百分等级:指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构成的散点图环绕在某一直线附近分布。第三章1.相关:行为变量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模式、不同程度的联系。这种联系叫做相关。2.直线性相关: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构成的散点图会环绕在某一条直线附近分布3..相关系数:用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强度与方向的数。4.积差相关: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应用最普通,最基本的相关分析方法。5.等级相关:根据两列顺序变量数据中各对等级数据的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6.点双列相关:用来研究的两个变量中,一个是连续变量数据,另一个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数据,对这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是点双列相关。第四章1.分数:通过测量获得的,描述测量对象身心特性水平的数字。2.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接得到的测值(数字),叫原始分数。3.导出分数:由原始分数出发,推导出的与原始分数对应的其他等指数。10.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叫相对评分分数。4.绝对评分分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叫绝对评分分数5.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6.常模组:从清楚而明确地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的容量足够大,并确具代表性的被试样组。7.发展常模: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各特定阶段的一般水平。8.组内常模:解释被试原始分数的参照体系,即被试所属那类群体的人,在所测特性上测验取值的分布状况。9.比例智商:通过求取被试的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而得到的智商。10.标准分数:以一个测验分数所属分数组的标准差为单位,与它所属分数组的平均数的距离11.标准分数常模: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12.线性变换:对所有要作变换的值,都乘以同一确定值然后再都加上另一确定值。13.线性交换后的标准分数:将一个标准分数乘以同一确定值,再加上另一确定值后所得到的另一标准分数。14.智商:就是被试的智力年龄对生理年龄的比。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15.智力年龄:是跟被试实有水平相当的正常个体发展进程中的某一特定水平年龄16.百分等级常模: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就是该分数在所属分数组中,取值比它小的分数个数占该分数组总个数的百分比。如所测验原始分数跟转化出的百分等级对照表,就称为百分等级常模表。17.离差智商:通过求取被试在智力测验中所得分数的标准分数而得到的智商值。第五章1.测绘项目的难度: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2.项目的难度指数: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项目的难度指数。3.得分率(通过率):最通用的项目难度指数的求法,就是计算被试在项目上的得分率或者说通过率。4.项目区分度:就是项目区别被试水平高低的能力的量度。5.测验信度: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测值)的一致性。它是对测验控制误差能力的量度,是反映测验性能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6.观察分数:如果从测验实施过程中实际得到的被试分数叫观察分数。7.真分数:被试在所测特质上客观具有的水平值。8.测量误差:观察分数与真分数的差就是测量误差。9.信度系数:利用同一测验向同一批被试重测两次所得的两批独立测值,求出其间的相关系数,就可利用这种重测相关系数作为测验信度的估计值。这样的相关系数就叫信度系数。10.稳定性系数:由于重侧法十分强调特质的稳定性,所以用这种方法求取的信度系数就叫做稳定性系数。11.等值性系数:用平行形式相关求得的信度系数,因为特别强调两测验形式的等值关系所以又叫等值性系数12.抽样标准误:抽样分布的标准差.13.测量标准误:实际测验中所得测值偏离真分数的程度叫做测量标准误可记为SEM。14.测验效度: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15.内容效度:测验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样本的程度。16.效标关联效度:2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17.结构效度: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18.效度系数: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值间的相关系数叫效度系数19.表面效度:从被试或非专业人员看来,测验表现得是否在有效地测验着应测的东西。20.效标关联效度验证:把测验上的实测值与校标上的测量值两者关联起来,考察其相关一致性,从而确定测验预测个体(即被试)在类似或特定情境下行为的有效的一个过程。21.效标污染:效标测量值的评定受了测验分数值的信息的影响。22.学业成就测验:是一类广泛用于检查者学习者学习任务,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取得学业进步情况的教育测验。23.安置性测验:学期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确定学生实有水平以便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安排而经常使用的测验。24.形成性测验: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况的测验,这可为师生双方提供有关学习成败的连续反馈信息。25.诊断性测验:为探测与确定学习困难原因而施测的一类测验。26.终结性测验:在课程结束或教学大周期结束时,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程度和学生对预期学习结果掌握程度的一类测验,称为终结性测验27.常模参照测验:实是参照着常模使用相对位置来描述测验成绩水平的一种测验。28.标准参照测验: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对比时,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的一类测验。29.标准化成就测验:由专家编制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组织实施,建立统一的标准并对测验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学业成就测验。30.命题双向细目表:一个关于考试内容和考查目标的双向列联表,是关于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掌握层次两个维度下的一种考试命题抽样方案。31.心理测验:是通过对一组标准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样组的客观分析,对人们的心理特征及个别差异进行估测,描述和诊断的一种方法。32.智力测验:测量一个人理解,处理和适应其周围世界的最一般能力的心理测验。33.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一个人获得新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旨在预测未来成功可能性的一种心理测验。34.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是测量人的某种潜能,从而预测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成功可能性的心理测验。32.创造力:是指独创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产生新的想法,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等方面的能力。35.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人的某种潜能,从而预测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成功可能性的心理测验36.能力倾向: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第七章1.确定性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也一定相同的现象。2.不确定性现象(即随机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
本文标题:统计与测量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4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