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血管瘤需要新增内容一、婴幼儿血管瘤1.浅部血管瘤2.深部血管瘤3.混合型血管瘤二、先天性血管瘤1.快速退化性先天性血管瘤2.非退化先天性血管瘤三、丛状血管瘤四、Kaposi型血管内皮瘤五、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六、其他罕见血管瘤1.上皮样2.复合型3.网状4.多形性血管内皮瘤5.鞋钉样肿瘤6.淋巴内皮瘤病七、皮肤获得性血管肿瘤1.化脓性肉芽肿瘤2.靶样血管瘤3.肾小球样血管瘤4.微静脉血管瘤病理常识鲜红斑痣(红胎记)常识时间:2010-03-1616:39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次鲜红斑痣(红胎记)常识鲜红斑痣的症状:鲜红斑痣又称为红胎记,是一种先天性的毛细血管畸形。多数表现为暗红色或者青红色的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局部加压可褪色,鲜红斑痣(红胎记)常识鲜红斑痣的症状:鲜红斑痣又称为红胎记,是一种先天性的毛细血管畸形。多数表现为暗红色或者青红色的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局部加压可褪色,有时候上面有一些毛细血管扩张。一般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好发于头面、颈等外露部位,一般为单侧。随着孩子长大而增大,并可以逐渐增厚,颜色加深,甚至出现局部的增生,形成一些结节,但很少发生恶变。发生在枕部部位的鲜红斑痣有时可以自行消退。但累及一侧且面积较大的则会持续终身。鲜红斑痣的危害:鲜红斑痣是需要采取治疗的,因为社会竟争日益激烈,红胎记虽说对身体无害,但对外观有很大的影响。对学龄儿童来说,可能会因为同学的嘲笑和奚落而形成孤僻、自卑、内向的性格,其间接导致的危害比胎记本身更大;对青年人来说,可能因此丧失在工作、晋升、婚姻中的平等竟争的机会;到了三十五岁之后,由于畸形血管的逐渐扩张,约65%的患者的胎记不再平坦,逐渐出现结节形成,病灶增厚等现象。这种倾向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即失去了非手术治疗的良机。如累及到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时有15%的机会可合并难治性青光眼,影响患者视力。鲜红斑痣如何治疗:由于病损部位深达真皮层,常规的治疗方法如冷冻、激光、同位素敷贴都难以将之祛除,或容易遗留疤痕。目前国内最先进有效的方法是超声微介导联合新一代光动力治疗。毛细血管瘤时间:2010-03-1616:34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次毛细血管瘤是血管瘤的一种,较为常见,属于血管畸形。一、一般可以分为新生儿斑痣、葡萄酒色斑、蜘蛛形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肉芽性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是血管瘤的一种,较为常见,属于血管畸形。一、一般可以分为新生儿斑痣、葡萄酒色斑、蜘蛛形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肉芽性血管瘤。其临床表现分别如下:1、新生儿斑痣: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需治疗。2、葡萄酒色斑: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3、蜘蛛形痣: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4、草莓状血管瘤: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5、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二、血管瘤按其协和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其中以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较常见。蔓状血管瘤常识时间:2010-03-1616:28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次蔓状血管瘤常识蔓状血管瘤的症状:蔓状血管瘤它是包含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的血管瘤,多数是单发性小动脉和小静脉瘘形成的血管瘤。常见于头面部和肢端(手指、足趾和手掌、耳部蔓状血管瘤唇部蔓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常识蔓状血管瘤的症状:蔓状血管瘤它是包含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的血管瘤,多数是单发性小动脉和小静脉瘘形成的血管瘤。常见于头面部和肢端(手指、足趾和手掌、足底),与四肢广泛性动静脉瘘有所不同。头面部皮下蔓状血管瘤多见于颈部頰部。可见到一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的肿物,皮肤有时潮红,皮下隐约可见迂回弯曲的血管搏动和蠕动。触之可感到有振颤,并可触摸到条索状质软扩大的血管及搏动,局部温度增高,压迫时肿物可缩小,压紧时搏动可消失。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局限于四肢末端的蔓状血管瘤,可在手指(足趾)或手掌(脚底)见到不规则的几个连接在一起的柔软肿块,皮肤可呈紫灰色,触之有振颤搏动感。压迫时可缩小。压紧时搏动消失,临床上易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的危害:1、蔓状血管瘤可有疼痛,因为皮下神经可与血管瘤相互缠绕,血管瘤博动牵拉神经引起。2、蔓状血管瘤长在四肢可引起畸形,特别是关节部位,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3、婴儿头皮下的蔓状血管瘤往往发展很快,可侵犯破坏颅骨外板障静脉,并可与颅骨内静脉连接。4、因为动脉短路,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液不经过蔓状血管瘤病变处,表面皮肤微循环直流接入静脉回到体循环中,蔓状血管瘤病变处皮肤得不到正常微循环供应营养物质,致使局部皮肤营养障碍,发生退化坏死,而产生溃疡、出血、长期不愈合。蔓状血管瘤如何治疗:蔓状血管瘤不会自行消失,所以应尽早治疗。以往对于这种情况采用手术切除或是选择动脉栓塞治疗,但是手术风险大,复发率高,动脉栓塞也有较大风险。我院采用超声微介导联合高频电极微创技术治疗,患者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治愈后不易复发。海绵状血管瘤常识时间:2010-03-1616:24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次海绵状血管瘤常识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海绵状血管瘤几乎全身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以四肢、面颈部、躯干较常见,骨胳、肝、脾、胃肠和其他内脏亦可生长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海绵状血管瘤几乎全身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以四肢、面颈部、躯干较常见,骨胳、肝、脾、胃肠和其他内脏亦可生长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根据其深度不同表现症状也不同,如位于皮下组织,表现高出皮肤隆起包块,皮肤呈青紫色或紫蓝色,触之柔软,包块如海绵或面团的感觉,界限不太清楚或与周围皮下组织有明显界限,压之有压缩感,包块大小有时随体位改变有所变化,增大或缩小。位于深部肌肉组织的海绵状血管瘤,表现局部肿胀,患肢粗,皮肤色泽正常,触之无明显包块,局部软组织有压缩感。血管瘤患处有酸胀沉重感。有时累及神经受压迫,有疼痛感,患处肌肉无力。海绵状血管瘤无论是局限性的或是弥漫性的都不会自行消退。必须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危害:海绵状血管瘤除位于真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黏膜下,肌肉甚至骨骼,在面颊部的血管瘤可以扩展很大,使面部造成严重畸形,向颊部粘膜下扩张,引起口腔内肿块,影响进食咀嚼,并可挤压颌骨和其他组织造成颌骨发育畸形,肌肉萎缩;长在功能部位,如眼球、舌头、手指、足趾、阴茎、阴蒂及关节等,可影响这些部位的功能;如长在四肢,多单侧,能起骨头肥大,肢体增粗变大,活动功能受影响,发展得太严重,可导致肢端坏死和截肢的后果。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海绵状血管瘤如何治疗:目前针对海绵状血管瘤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超声微创介导”治疗,简称“超声微介导”,这种微创技术是在三维一体彩超可视状态下通过微导管和微创针直达瘤体中心病灶,对病灶组织进行治疗,治疗时间短,无需开刀,无痛苦,治愈后不会复发,且不留疤痕,无需麻醉,对身体没有副作用,不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满月的婴儿即可治疗。对于巨大瘤体者,可采取超声微介导联合高频电极微创术治疗。以往对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法和弊端可归纳如下几类:1)硬化剂注射疗法:将硬化剂注入血管瘤部位,使组织产生物理化学性炎症,引起组织坏死或气化,形成疤痕而达到目的。这种疗法采用的药物繁多,常用的有5%鱼肝油酸钠、95%酒精、50%高渗葡萄糖、平阳霉素等。注射后局部会产生一段时间的肿痛现象,数天后渐渐复原,常需反复注射,只能起到控制作用,无法根治,并且副作用大,多次注射后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明显变硬,甚至可影响功能。应注意对表浅的病灶不可注射过浅、剂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导致皮肤坏死及瘢痕形成。2)放射疗法通过X线或γ射线局部照射:使病变组织细胞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不同射线的性能不同,X射线、60钴、、镭等穿透组织能力强,可用来治疗皮下甚至较深部位的血管瘤;而90锶、32磷的穿透力弱,仅用于皮肤层的血管瘤。放射治疗可能引起一些全身反应,如疲倦、眩晕、恶心、呕吐、胃纳不佳、白细胞减少等。其适应证及具体照射剂量和方法无法准确控制,所以副作用大,易留疤痕,易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器官。3)冷冻疗法:利用低温物理效应使组织变性或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常用的是液氮冷冻(直接喷射、冷冻头接触均可)。冷冻后局部出现组织水肿、水疱,1—2天达到高峰,以后渐渐消退,继之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2—3周自然愈合。此法虽安全,不用麻醉,但治疗时有一定疼痛,愈合时间较长,须经常更换敷料以防感染。由于组织坏死脱落区需要周围组织爬行来修复,亦会遗留一定疤痕。所以,范围较大或部位较深的血管瘤不适合采用此疗法。4)手术疗法:采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然后缝合切口或组织移植方法闭合创面,。手术疗法较复杂,解剖视野不清楚,无法彻底清除病变血管,复发率高。草莓状血管瘤时间:2010-03-1516:18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次草莓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的症状: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草莓状血管瘤的症状: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草莓状血管瘤的危害:病变发生于皮肤外,也可累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一般不侵犯骨组织。发生于皮肤或肌肉组织的血管瘤可损伤血管引起继发感染或溃疡,Kasabach-Merrit综合征是相对常见的毛细血管瘤相关的综合征,于1940年首次报道。表现为婴幼儿大面积的毛细血管瘤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不单纯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且也是消耗性凝血病导致的结果。此综合征在血管瘤的婴幼儿人群中仅占1%,但病死率高达50%。瘤体柔软,有一定压缩性。好发面部、头皮、颈部、肩背部、外阴部,也见于任何部位。多见单发,也可多发,多发性病例可与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存在,称为混合型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如何治疗:1.高频电极治疗技术:是在超声定位下,采用最先进的高频电极治疗仪和导管针,直接作用于瘤体细胞膜及血管周围组织中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瘤体内产生高热,使血管壁乳化、凝固、收缩,瘤体逐渐缩小,畸形血管失去再扩张的能力。该治疗技术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无破坏性,不留下疤痕,实用于海绵状血管瘤、淋巴毛细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多发性淋巴血管脂肪瘤。瘤体一般一次可治愈,巨大瘤体和多发性瘤体通过2--3次治疗可治愈。经过本院临床统计,用此种方法已治愈数千例血管瘤患者。可应用于:婴幼儿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深层肌间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淋巴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瘤的治疗,疗效显著。2.超声微介导疗法是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现在已非常成熟。该技术是在三维彩超定位后,通过微导管穿刺插入引起异常结构的病变血管及膨大处,在血管瘤体内利用超声消融技术,让供血支血管壁收缩管腔变狭窄,减少瘤部供血,使瘤体供血与回流达到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超声微介导技术是在介入疗法和动静脉导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没有
本文标题:论文汇编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4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