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建筑史教师:刘捷2009年2月——6月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第一节概说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特点第二节明清皇家园林一、概说二、实例三、皇家园林造园特点第三节私家园林一、概说二、设计手法三、实例第四节风景建设一、概说二、设计原则和手法三、实例第一节概说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1、以帝王贵族畋猎苑囿为主体——选择自然2、秦汉时期“移山宿地在君怀”的追求仙境——模仿自然3、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郊邑园林、寺观园林兴起,寄托品格和理想——崇拜自然4、隋唐宫苑竟奢,诗画园林崛起5、宋辽金元堆山叠石达到艺术高峰6、明清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城市园林达到艺术高峰,并影响到北方皇家园林的建造二、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特点1、理景的普及化2、园林功能生活化3、园林要素密集化4、造园手法精致化第一节概说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1、以帝王贵族畋猎苑囿为主体——选择自然《诗经·灵台》曰:“王在灵囿,麀(yōu,母鹿)鹿攸伏”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2、秦汉时期“移山宿地在君怀”的追求仙境——模仿自然秦始皇“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上林苑建章宫“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这种“一池三山”的园林形式,逐渐成为后世宫苑池山建筑的范例。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2、秦汉时期“移山宿地在君怀”的追求仙境——模仿自然秦始皇“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上林苑建章宫“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这种“一池三山”的园林形式,逐渐成为后世宫苑池山建筑的范例。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3、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郊邑园林、寺观园林兴起,寄托品格和理想——崇拜自然史载洛阳华林园“经构楼馆,列于上下。树草栽木,颇有野致”。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3、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郊邑园林、寺观园林兴起,寄托品格和理想——崇拜自然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3、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郊邑园林、寺观园林兴起,寄托品格和理想——崇拜自然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4、隋唐宫苑竟奢,诗画园林崛起唐代国势昌盛,政治稳定,帝王的园居活动也逐渐多样化,先后出现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多种园林形式。长安城是宫苑最集中的地方,大明宫北部有太液池,兴庆宫中有龙池。城东南还有芙蓉园和曲江池,部分时间向公众开放。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4、隋唐宫苑竟奢,诗画园林崛起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5、宋辽金元堆山叠石达到艺术高峰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5、宋辽金元堆山叠石达到艺术高峰艮岳遗石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6、明清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城市园林达到艺术高峰,并影响到北方皇家园林的建造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6、明清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城市园林达到艺术高峰,并影响到北方皇家园林的建造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6、明清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城市园林达到艺术高峰,并影响到北方皇家园林的建造拙政园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6、明清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城市园林达到艺术高峰,并影响到北方皇家园林的建造留园网师园一、园林的产生与发展6、明清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城市园林达到艺术高峰,并影响到北方皇家园林的建造二、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特点1、理景的普及化: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2、园林功能生活化3、园林要素密集化:造园要素增加4、造园手法精致化:农、林、渔(早期)——山水园林(唐宋)——繁密、精致(明清)第二节明清皇家园林一、概说二、实例(一)北海(二)颐和园三、明清皇家园林造园特点第二节明清皇家园林一、概说1、皇家园林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皇家园林内涵一般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2、清代皇家园林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或园中园3、建筑:宫廷建筑严肃隆重,其他活泼随意4、山石:主要依靠堆土形成起伏地形,叠石只用在园中园等小范围中5、花木: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以单株欣赏为主6、水面:大片水面,疏密有致7、私家园林是住宅的补充,而皇家园林是宫殿的补充二、实例(一)北海1、沿革:故宫西侧,辽都城郊,金离宫挖水成太液池,元代圈入城内,明清成为北海、中海、南海。在琼华岛广寒宫基址上建白塔,东岸、北岸相继建造一系列建筑2、组成:琼华岛,团城,北岸建筑,东岸建筑团城:城中城团城:城中城团城:城中城团城承光殿永安桥永安桥琼华岛琼华岛琼华岛永安寺普安殿、法轮殿白塔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藏式喇嘛塔,高5.9米,塔身呈宝瓶形,上部为两层铜质伞盖,顶上设鎏金宝珠塔刹,下筑折角式须弥塔座。塔内藏有喇嘛经文、衣钵和两颗舍利。塔前有座小巧精致的善因殿悦心殿、庆霄楼琼华岛琼华岛自琼华岛望五龙亭视野的收放:在开敞处建房,形成观景建筑——可看之地,被看之处幽静的水面处不建观景建筑自琼华岛望景山自琼华岛望五龙亭视野的收放:在开敞处建房,形成观景建筑——可看之地,被看之处幽静的水面处不建观景建筑自琼华岛望五龙亭自五龙亭望琼华岛及景山北岸建筑小西天北岸建筑九龙壁北岸建筑大西天北岸建筑静心斋北岸建筑静心斋西岸建筑濠濮间总结:拓扑关系的建筑轴线平行,主轴线错位(二)颐和园1、沿革:金行宫,元代扩建,明代瓮山,前由西湖。乾隆大兴土木,山称万寿山,扩展水面,称清漪园,1860年,八国联军全毁此园,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取名颐和园,1893年完成,1900年八国联军又毁,1905年又重建2、组成: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万寿山前山部分万寿山后山部分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3、手法:主体建筑几何轴线布置水面对比强烈,“疏能走马,密不插针”4、观景与成景东部:东宫门东部:仁寿门、仁寿殿东部:德和园东部:乐寿堂东部:园中园:谐趣园东部:园中园:谐趣园万寿山前山建筑万寿山前山建筑万寿山前山建筑:牌坊万寿山前山建筑: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佛香阁向下望万寿山后山建筑:一组西藏建筑万寿山前山建筑:宝云阁长廊长廊万寿山前山建筑:鱼藻轩清晏舫后湖苏州街后湖苏州街万寿山望西岸由西岸望万寿山由万寿山望十七孔桥十七孔桥颐和园与西湖三、明清皇家园林造园特点1、规模大,占地广,选址好2、平面构图,建筑几何关系,水面拓扑关系3、水面大比例,主体建筑外向水面,有景可观,背后水面幽深4、园中园内向,自成一体
本文标题:11园林皇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