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与案例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与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3、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三、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四、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阅读P1上的文字。·谈话引入。“上学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还记得种凤仙花吗?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好吗?”2、探究内容:(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让学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板书: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说说可以改变什么条件?(板书: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温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2)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让学生通过下面五方面进行讨论):·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做?·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3、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小组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4、全课总结。5、课后拓展。·查找有关种子发芽的资料。(二)种子发芽实验教材共2页,教学内容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交流实验计划教材中的表格实际是概括交流的结果,分别说明三个不同的种子发芽实验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和实验方法。这个表格在教学中是由教师简要记录学生的发言并展示在黑板上的,目的是让学生共享各项实验设计的结果。表格中省略了问题和猜想两项,教学时还是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和猜想说起。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完善、调整自己的实验计划。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比较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计划中的缺陷。在交流中,教师要逐一记录学生的发言要点,并整理出实验计划的各项基本内容,如同教材上的“种子发芽实验计划”。在交流中,要引导学生说清楚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如在改变给水条件的实验计划中,“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少量的水”,适量的水指的是纸巾完全湿润,少量的水指的是纸巾不完全湿润。而光照条件指的是全黑暗或全光照下,温度是在常温下。在改变温度条件的实验中,“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常温是指室内温度,一般在25摄氏度;低温则相当于冰箱冷藏室中的温度。在这组实验中,因为低温环境下实验的种子不可能受到光照,因此,在常温环境下实验的种子也不能受到光照;给水的条件一样,都要加同样多的适量的水。在改变光照条件的实验计划中,两组种子都应放置在光线充足的阳台上,其中要求放在黑暗环境中的种子要用盒子罩住。第二部分:配备实验装置教材上的图表达了配备实验装置的过程。1、准备实验盒;2、把纸巾折成同实验盒的格子一样大小的厚块,嵌入格子里;3、往纸巾上滴水;4、用手按出一个小洞种进绿豆。每个实验盒有两格,每格里种一粒种子,分别标注1号种子和2号种子。在动手做之前,可以先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做实验,诸如纸巾怎样折叠、怎样放,如何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等具体问题,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厚,再开始动手做实验。第三部分:预测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时间这一部分有两项内容,一是观察绿豆发芽变化的过程,按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中列出的种子膨大、种皮开裂、出现根、长出叶等四项变化进行记录。二是猜测绿豆发芽变化的时间,时间单位是小时。包括从播种到种子膨大约需多少小时;从种子膨大到种皮开裂约需多少小时;从种皮开裂到出现根约需多少小时;从出现根到长出叶约需多少小时。猜测分为两步,一是猜测绿豆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把这些变化归纳到教材上所列的四项中。二是猜测绿豆种子发芽的每一项变化需要经过多少时间。还可以猜测一下两粒种子发芽变化的时间是否一样。猜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注意力,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按自己猜测的时间进行观察。提醒学生注意猜测的时间不一定准确,要经常查看及时记录种子的变化。另外,种子膨大多少才算是种子膨大?可把从播种到种皮开裂之前的时间都看作种子膨大的过程,不另行记时。第四部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教材上用卡通人物提示“要做好记录!”是要求学生从播种起计时,每天都要不断地观察绿豆种子在实验盒中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一般来说,绿豆从播种到出现叶的时间为4天左右。为帮助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督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与案例一、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2、让学生亲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交流和完善实验计划三、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每盒两格),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四、教学过程1、引入:“上节课我们设计了种子发芽实验,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发表一下?”2、交流实验计划。·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简要板书: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再请其他学生报告其他两项实验计划,教师板书。·大家发言,补充完善。3、配备实验装置。·认识教材上的材料,让学生说说怎样做实验。•准备实验盒;•把纸巾折成同实验盒的格子一样大小的厚块,嵌入格子里;•往纸巾上滴水;•用手按出一个小洞种进绿豆。·明确用哪一个实验盒做实验组,用哪一个实验盒作对照组。4、猜测实验结果。·猜一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归纳成种子膨大、种皮开裂、出现根、长出叶等四项。)·猜一猜发生每项变化可能要多少小时,几天以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及时发现变化。5、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阅读观察记录表上有哪些项目。·让学生说说怎样记录。6、全课总结。7、课后拓展。·坚持做好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三)从实验中获得信息教材共2页,教学内容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汇集实验数据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两粒种子发芽变化的时间有点不同”“那怎样说明发芽时间呢?”提示学生注意实验数据不尽相同,需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后才能帮助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盛情况。下面的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首先每个人把收集到的时间数据换算成小时数,填写到和绿豆发芽变化过程相对应的“时间(小时)”栏中,然后与做相同实验的同学交流。学生们会发现每个人记录的数据都不尽相同。这时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记录的数据会有所不同。对于认识到是观察记录不准确的,可建议学生重新实验。对于认识到是由于种子不同造成的,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该怎样处理这些数据。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按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累计数据,再取平均数,对这样的想法应该加以肯定。第二部分:和全班同学交流教材上设计了3个问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实验结果同我们的猜想一致吗?·“光、温度、水,对绿豆种子发芽有什么影响?可以先由各组分别汇报各项实验的数据和数据所说明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要把另外两项实验数据记载在自己的表格中。交流的意义是让学生体验到尊重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第三部分:扩展与思考教材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的树木,通过观察树木生长情况,引发思考:“如果同时栽的同一种树的生长状况有明显不同,树可能是受到了什么环境条件的影响?”“能想办法证实吗?”希望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进行研究。二是观察菜地里的植物的株距、行距,这不仅是为了了解空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而且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要使植物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三是了解现代农业已经可以运用科学技术控制植物的生长条件,满足植物的各种生活需要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四是请学生思考“把我们的绿豆种到地里,能像春天播种的种子那样,结出许多果实吗?”让学生根据当地、当时的气候变化做出判断。本课最后一项内容是在横线上填写“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填写之前要引导学生分析,因为种子萌发并不一定需要从外界吸收养分,也不需要光照,这与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是不同的。《从实验中获得信息》教学设计与案例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3、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汇集实验组获得的数据和对照组获得的数据。教学难点: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三、教学准备汇集数据、得出结论用的表格四、教学过程1、引入:“哪个同学愿意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2、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汇集各组数据。·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4、扩展与思考。·让学生说说P7的四项内容。·填好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5、全课总结。·师生评价各小组的数据记录。6、课后拓展。·继续观察绿豆的生长并做好记录。(四)秋冬季的生物教材共2页,教学内容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观察的任务教材呈现了毛毛虫和小树的图片。春天,小树长出嫩叶,毛毛虫也刚刚孵化,嫩叶是毛虫的食物。夏天,小树开花了,毛虫也变成了蝴蝶,花粉是蝴蝶的食物。这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了蝴蝶的生长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的。气候变化了,食物也变化了,动物的形态结构会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当学生意识到了这样的变化时,也就产生了“现在(九月里),这些小树、蝴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随着问题的产生,也就随即提出了观察任务——“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冬天很快就要来临。让我们去看看秋冬季里的动物和植物吧!”第二部分:观察秋冬季的生物教材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对九月里的动物、植物有哪些了解?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目的是引发讨论,让学生说说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确定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秋冬季的生物。选择几种常见的动植物,跟踪观察。教材的表格中列举了2种植物和4种动物,要求学生跟踪观察它们在秋冬季里怎样适应外界环境。这项活动要持续到12月。教材通过卡通人物提出,观察动植物怎样过冬是重点。教学时要将观察动植物怎样过冬的内容具体化,以便让学生了解怎样去观察和记录。让学生说说对九月里的动植物有哪些了解,是为明确观察内容做准备的,选择哪些生物跟踪观察,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秋冬季的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2、学习跟踪观察几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3、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动、植物怎样过冬。教学难点:会做资料收集,明确观察对象。三、教学准备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记录表格四、教学过程1、引入:“春天,蝴蝶的卵变成了小毛虫,小树长出了嫩叶,嫩叶正好是小毛虫的食物。到了夏天,小树变了,小树开了花,小毛虫长成了蝴蝶。小毛虫、小树随春、夏季节的变化发生着变化。”·一年中气候怎样变。·春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小毛虫从哪里来?·夏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从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小毛虫不变,它还有嫩叶吃吗?2、说说我们对九月里的植物、动物有哪些了解。·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蝴蝶怎样生活?·冬天呢?蝴蝶怎样过冬?小树怎样过冬?明年春天还有小毛虫吗?·别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九月里它们怎样生活?
本文标题: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与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6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