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精)
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由于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家长择校意识增强,随着城市流动人口数量的激增,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方面显示出突出的矛盾。造成了大班额(指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班额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存在。学生思想、性格、特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社会环境、家教等差异,使目前的教育对象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过去,以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同样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评价尺度,使教学效果出现了广种薄收的局面,导致所谓的差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差,使这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动力,产生厌学、怕学之情,有的甚至逃学、辍学等等,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由此可见,克服大班额的制约,有效地开展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因此,出于县情、学情的实际考虑,我们决定申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实验研究》课题。准备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取学校来进行实践,取得一定经验后再向全县大范围推广,从而稳步推进和完善,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二、课题界定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就是在班级人数过多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变。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后进生进步,中等生优化,优等生更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校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三、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1、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发展水平较高,教学上常采用小班制和走班制,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班额现象,现有的国外文献也主要以学生的合作小组学习形式居多。国内对于大班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管理层面,以消除大班额现象为研究目标,从政府支持,城乡均衡发展、教师支教等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宏观角度展开的较多,从教学管理、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微观层次开展的研究不多,且多集中于校内、或学科教学研究,对县域、校际间的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模式研究开展的还是不多见的。本研究有一定的创新基础。2、本课题的研究趋势分析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观念已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上来。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实行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目前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是解决差异教学的最好办法之一,其研究前景非常广阔,需要研究的内容,尤其是实践层面的研究内涵还很多。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视因材施教,他们的丰富经验和精辟论述对后代教益颇多。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理论,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这可以看做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出自于《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而现代教育学也强调“因材施教”,它对因材施教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点、性格、原有的基础等不同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与因材施教教育在本质上也是一脉相承的。1、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教育均衡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机会的均等,即每一个人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二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即人人都应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在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教学遵从这一规律,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3、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JeromeS.Bruner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是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经验的清晰度、学习动机在新的学习中起重要作用。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已,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就能使好、中、差学生都得到发展。4、有效教学理念。教师引起学生的有效教学,它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教师要能够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知道自己学习什么以及怎么学习,这样目标既要有共性目标也要有个性目标。三是采用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由于生活经历、理解程度的不同,采取的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具体进步与发展,关注不同层次的发展,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五、研究条件1、研究基础较好我室曾研究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研究》(子课题实验,历时三年,后经专家论证圆满结题,使我县学生在多方面的素质有了整体提高,我们现在申报的课题是对以前课题的延伸与发展。2、领导高度重视对这次申报的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教研室主任亲自挂帅,各教研员出谋划策,领导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在资料获得、实验条件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3、研究实力雄厚我们这次申报的课题是全县性课题,课题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科研素质较高,承担过多次国家级、自治区及市级研究课题,有的还取得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并拟聘请全国和全区的有关教育专家担当研究顾问,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持。六、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无论是从理论的层面还是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我们都已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包括基础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意志、品德等方面,同时也包括对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适应程度。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造成了所谓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为了深化教育科研成果,引领广大教师深刻进行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做到在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力争让学生的失败率为零。1、通过本课题研究,制定出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特点的大班额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管理与评价的制度,为学校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提供参照。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特点的各学科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教师组织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提供依据。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驾驭大班额的能力与技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求大班额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机会与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上得到既是不同的又是最优化的发展。七、研究的内容1.试解大班额问题2.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方法、程序等。1、了解差异,学生因材施教。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思想品德素质:理想信念、道德习惯,合作精神,责任意识,意志品质等。(2文化智能素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综合以上信息对学生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编成A(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2、尊重差异,目标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目标的指定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要求。对学困生的要求是:低起点、多练习、小步子、渐上升;对中等生的要求是:多比较、多激励、多变化、多反馈;对优等生的要求是:超前、超标、超常。3、激发兴趣,因材施教授课。因材施教施教要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要“低起点”,对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差的困难生,在课堂上要重点给予一定的帮助,对这些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举三归一”的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而基础好的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举一返三”,培养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4、针对差异,因材施教作业。因材施教作业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不同的习题要求。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出基础题、巩固题、拔尖题。基础题要求每个层次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巩固题要积极争取完成,拔尖题属于拓展、探究、加深的习题供优等生选用。5、关心学生,因材施教辅导。对于优等生,要选择具有启发性、拓展性、探究性、综合性的思考题,定期组织各学科的兴趣小组进行辅导、讲座等,通过多种渠道使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发挥潜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对于中等生,要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培养,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手把手地辅导,抓好双基过关,对作业的改错,测评的补测做好跟踪工作,并设计一些单一知识的强化作业,使学困生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6、查漏补缺,因材施教测评。因材施教测评既是教育测量与统计的必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自我提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统一试题要求下,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测评卷分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延伸题三部分。7、鼓励为主,因材施教评价。评价学生不能单纯评价学生的成绩、名次是否进步,还要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不但要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还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八、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因材施教的理论知识进行搜集,研究文献资料,系统归类,比较研究,筛选有效经验,为本课题借鉴。2、调查研究法:在研究初期,通过组织问卷调研,对现状思考,找出普遍性问题,进行资料分析。边操作边总结,并能根据学生现有的发展能力状况和个性差异,及时调整,让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3、教育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本质是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和情感态度等在课题研究实验前后的变化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检验教学实践的实际效果。要把课堂教学的得失随时记录下来,以便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最终达成研究成果,再来指导我们的教学。4、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使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我们将对一些有学科特色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进行跟踪研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九、研究的过程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3—2011.6,讨论并制定课题计划与实施方案,选择确定研究对象和内容,成立课题组,论证课题。2.因材施教教学的尝试。3.确定子课题:(1设层、分组,轻松和谐;(2备课因材施教,面向全体;(3施教因材施教,积极主动;(4辅导因材施教,培优抓差;(5作业因材施教,各尽其能;(6评价因材施教,人人发展;(7实践运用,总结提高;第二阶段:2011.7—2012.61、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2、因材施教的教学案例展评。3、通过说课比赛,征集采取因材施教说课稿、说课光盘。4、形成因材施教教学的基本模式。5、撰写论文,总结经验,参与交流。第三阶段:2012.7—2013.41、结题2、发布研究成果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启动及对教师的研究进行指导作用。2.建立鉴定小组专家库,聘请高校专家、学者对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3.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及其它的规章制度、奖励制度。4.提供各种咨询
本文标题:大班额条件下因材施教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6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