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试论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
试论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摘要】:古今字与通假字同属于古书中的用字方法,但是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主要以王力先生编《古代汉语》文选中的通假字与古今字为例对二者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以论述,以揭示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其中尤以二者间的不同点为论述重点,分别从它们的时间差别,意义差别,形体差别,关系差别,功能差别等方面加以论述,以便能够使我们对二者进行更好的区分。【关键词】:古今字,通假字,联系,差别古今字与通假字都是古书中的用字方法,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首先必须从二者的概念出发。古今字是指“在某一词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异中有同的若干字,原来的字称古字,后造的字称今字(也称分别字、区别字)。”1通假字是指“与‘本字’相对,本有其字的同音替代字。”2(当然这里的“同音”也包括音近在内)。由上述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同点——二者都有字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古今字是古字与今字的对应关系,通假字是本字与通假字(借字)之间的关系。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辨别两个字之间是古字与今字的关系还是本字与借字之间的关系呢?这主要就要从二者之间的区别来看了。下面分别从它们的时间差别,意义差别,形体差别,关系差别和功能差别五个方面举例介绍它们之间的区别:(一)时间差别古今字,顾名思义,是古字与今字的对应,所以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古字总是在今字之前产生的。但是,这种先后顺序是相对的,清代段玉裁所说的“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就很好的揭示了这种时间的相对性。《诗经.风雨》里“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一句中的“县”字就是古今字一个很好的代表。《说文解字》中说:“县,系也”。徐铉注:“此本县挂之县,借为州县之县,今俗加心别作悬义。”由此可知“县”比“悬”产生得早,也就是说“悬”是“县”的今字。另外看《诗经.七月》里“四之日其蚤”一句,在此句中,“蚤”是通“早”,指“早朝,是一种祭祀仪式”。在《左传.隐公元年》中有“不如早为之所”句,《庄子.秋水》中有“鸱鸺夜撮蚤察末”句,而《论衡.问孔》中又有“颜渊蚤死”句,《论衡》成书在《左传》、《庄子》后,可见“蚤”字通行的同时,“早”已存在。所以它们之间不是古今字的关系,而是通假字的关系。(二)意义差别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之间意义上一般有联系,而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之间一般则无意义上的联系,它的基本借字原则是音近或音同。下面来看几个例子:《孟子.许行》中“秋阳以暴之”里的“暴”是“曝”的古今字,《说文解字》中有“暴,晞也”,而它的今字“曝”表示的正是“暴”的本意“晞”,可见古字和今字在意义上是有一定联系的,另外“说”与“悦”字的关系也是如此,它们在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作品选中多次出现,如《诗经.静女》中的“说怿女美”,《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说”以及《论语.学而》中的“不亦说乎”等等,这些句子中“说”都是“悦”的古字,表示“喜悦,高兴”的意思。“说”在以前是多意的,它不仅有“说明、解释”的意思,又有“喜悦”的意思,而后来,“喜悦”的意思就由“悦”来表示了,所以“悦”成为“说”的今字只是承担了其中的一部分意思。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而通假字虽然也有借字与本字意义相关的,但毕竟是少数,不是作为它们间的主要联系来看的,像“帅”与“率”,“胥”与“须”之类的字,它们被划为通假字仅仅是因为“帅”与“率”音相同,“胥”与“须”音相同而已。(三)形体上的差别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在形体上一般有造字的相承关系。今字一般是通过增加偏旁或改换偏旁而造的新字,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增加偏旁。这类古今字多数是以古字为声符,增加有别义作用的形符,新造今字。如《战国策.冯諼客孟尝君》里“使人属孟尝君”中的“属”字,它的今字是“嘱”,王力《古代汉语》中给出的解释是“属,嘱托,后来写作‘嘱’”,因为“嘱托”与口说有关系,所以增加了意符“口”,类似的还有《左传.晋灵公不君》中的“辟”与“避”,“竟”与“境”等。(2)改换偏旁。这类字主要是利用古字的声符,改换古字的形符,另造新字。如《孟子.许行》中的“禽兽偪人”里的“偪”,它是“逼”的古字,王力《古代汉语》给出的解释是“偪,后来写作‘逼’,这里是威胁的意思”,这里就是把意符作了改变,以表明新的意思。通假字的借字与本子在形体上一般则没有多大的相同之处,这主要是因为它们之间主要是以音同或音近作为基本联系的。例如“无”与“毋”,“已”与“以”,“頒”与“斑”等,它们相互之间形体上基本是完全不相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能排除通假字的借字与本字之间形体上有相互联系的情况,这主要是出现在形声字上。前面说了,通假字是以音近作为基本联系的,所以,由于很多形声字具有相同的声符,它们的发音基本一致,如果互为通假字,也就难免会在声符相同上使得相互之间形体相近。这样的字在王力的《古代汉语》中也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如《左传.蹇叔哭师》中“晋人御师必于殽”里的“殽”通“崤”,《左传.晋灵公不君》中“三进而溜”中的”溜”通“霤”,《战国策.冯諼客孟尝君》中“无纤介之祸者”里的“介”通“芥”等,总之数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不能光凭形体就简单的分辨出古今字和通假字。(四)关系的差别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两种情况:(1)一个古字与一个今字相对。如“女”与“汝”相对。“女”有“女子、女儿”的意思,《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女伤悲”中的“女”即为此义。但它又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后来另造“汝”代替,如《左传.齐桓公伐楚》中“女实征之”里的“女”。(2)一个古字与数个今字相对。如古字“采”与“彩”、“綵”、“採”的对应关系。“采”的本意是“采摘”,《诗经.周南.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里的“采”即为本意。但在《孟子.梁惠王上》:“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中“采”则假借为“彩色”之意,后改写为“彩”。“采”又有“彩绸”的意思,《汉书.货殖传》:“文采千匹”中的“采”后来就写成“綵”。为了区别,后人又造了一个“採”字来表示“采摘”这个本意。这样,“采”与“彩”,“采”与“綵”,“采”与“採”就形成了三对古今字。与古今字向比较,通假字中借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则要多一种,它分为三种情况,除与古今字一样有一个本字对应一个借字,一个本字对应多个借字的关系外,还有数个本字与一个借字相对的情况。如:“矢”的本意为“箭”,“誓”的本意为“誓言”,又为动词“发誓”,“屎”的本意为“粪便”,在古籍中,却常常用“矢”来表示“誓”或“屎”。《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也”中的“矢”即“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顷之,三遗矢矣”中的“矢”即为“屎”。总之,古今字是没有这种对应关系的。(五)功能的差别功能的差别可以看成是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古今字总体上来说可以看成是一种造字之法,因为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之上新造出来的。而相对来说,通假字则可以看成是一种用字之法,因为通假字的借字与本子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而只是一种字的暂时借用,不管它使用的范围多么广泛,次数如何频繁,总体上来说,并不给汉字增加数量,也无关汉字形体与意义的发展。相比之下,古今字的产生与发展则同汉字的字形、汉字的音以及汉字的意义都有联系,而且,今字的产生直接影响了汉字数量的增加。因而,它的产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造字之法。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的相同点并不多,而区别却很多。但是,它们之间的辨别却显得较为困难。我们在辨别的时候,只根据其中一点是很难做出判断的,所以需要综合各种区别加以区分,只有全方位出发,辨别的准确度擦会相对较高。【参考文献】:(1)马文熙、张归璧等编著《古汉语知识词典》,中华书局,2004年5月第1版;(2)张本固编著《古汉语易混问题区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3)程湘清,何乐士,赵克勤等著《实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4)班吉庆著《汉字学纲要》,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5)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二、三册,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演讲与口才》读书心得演讲既然是一门工具,一门科学、一门武器、一门艺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暑假通过对《演讲与口才》的学习,让我对对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才,就必须要做到“八多”:多看、多听、多问、多写、多记、多想、多学、多练。一、多看多看的含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多看一些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其次,多看别人演讲,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讲录像,多看一些电视谈话节日和电视论辩赛。第三、“多看”的含义还表现在要求演讲者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变化,观察与演讲内容相关的事物。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看表面,看本质,看点,看面,看深,看细,看过去,看现在,看未来。对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切不可心不在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是要用眼睛做摄像机把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素材拍摄下来,经过大脑的分析,整理后在储存在脑海里或记录在本子上。二、多听演讲者要把话讲给别人听,要使自己的演讲动听,其前提之一,就是演讲者自己首先要多听。一是多听别人演讲,多听别人说话,以提高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二是多听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日主持人播音、讲话,提高自己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和音色、音质、音量的水准,以达到演讲语言流畅悦耳、优美动听的目的。三是多听自己的讲话练习或录音(像)。四是学会“听”话的艺术。要学会说话,首先就应该学会“听”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会“听”话的人既能很好地领会,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又能仔细地欣赏、揣摸别人说话的技巧,更能从别人的言谈中听出言下之意和弦外之音,同时,还要做到察颜观色。三、多问演讲是一门学问,有许多客观规律和成功的经验。但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说话是天生的,一个人两三岁就会咿咿呀呀说话了,好像也没有花多大功夫,自然而然就会了。因此,很多人对说话的艺术和技巧都不大在意,更谈不上用心去求教,去学习,去研究了。有的人虽然觉得说话、演讲有东西可学,但又只限于看看书或听听录音,而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请教,结果只是事倍功半。四、多写对于初学演讲和语言即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的人来说,多写是一种提高口才能力的有效途径。多写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多写发言稿、演讲稿。不管是什么规模和级别的会议或活动,只要认为自己有发言的可能,就应该争取机会并抓紧时间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写好文字稿,并不断的修改、完善,然后把稿子背熟,做到胸有成竹。二是多写一些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心得体会,把自己对演讲口才的认识、感受用文字写下来,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把自己工作中,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的闪光语言,写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五、多记这里的“多记”是指把知识储存起来,记在脑子里。记忆,是演讲者储存材料、发挥联想、出口成章的前提条件。优秀的演讲家往往都有惊人的记忆力。著名作家王蒙曾说:“作家没有记忆力就是白痴。”这个说法对于演讲者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总之,人的记忆力是无限的,只有用心地记,经常地记,反复地记,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量,那么,随着知识的储备越多,口才也就会越来越出色。六、多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也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不论是台上演讲,还是平常生活中的说话,都是一个语言思维、逻辑思维的过程,它是把大脑中的想法即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人们思考问题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凭借语言的帮助,思考的内容和交流的思想要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才能体现出来。否则,谁也不知道你在想问题,谁也不明白你思考的是什么问题。七、多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今中外一切著名的演讲家,都是以学识渊博和阅历丰富为基础的。因此,任何一个想成为演讲家的人,想拥有出众口才的人,就必须在“多学”上下功夫。做到三多:多学知识。多学演讲技巧多学做人。“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语言是灵魂的镜
本文标题:试论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8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