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试论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表论文题目:论山水诗的审美价值准考证号:20120101333姓名:黄团专业:语文教育办学点:学生类型:(助学班/独立本科段)年月日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试论山水诗的审美价值[摘要]:山水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悠久的历史中拥有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表达形式。经过岁月的沉淀,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体系,人文理念,艺术审美等。本文将立足于审美文化的视野,从悦形、逸情、畅神等方面探讨山水诗所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以期得到更多真善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体会古人心灵的震撼与感动。与诗人一同感受自然与荒野带给人的审美感悟。[关键词]:山水诗;审美;趣;自然与荒野;回归目录1.1题目……………………………………………………………………………………………………………11.2摘要……………………………………………………………………………………………………………11.3关键词…………………………………………………………………………………………………………11.4目录……………………………………………………………………………………………………………21.5正文1.5.1第一章前言………………………………………………………………………………………………31.5.2第二章山水诗中的美学内涵……………………………………………………………………………………3第三章悦形:趣在自然与荒野…………………………………………………………………………………3一、审美系统的分支:趣味………………………………………………………………………………7二、山水之“趋”与山水之“趣”……………………………………………………………………9三、野趣与生意: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审美价值的体现………………………………………………12第四章逸情:情近荒野…………………………………………………………………………………………15一、自然有情感,即山水有情感…………………………………………………………………………15二、诗歌有情感…………………………………………………………………………………………16三、荒野:古代山水诗的情感指向………………………………………………………………………19第五章畅神:魂归荒野…………………………………………………………………………………………21一、回归主题:心在荒野…………………………………………………………………………………21二、回归荒野的动力机制………………………………………………………………………………221.5.3结论…………………………………………………………………………………………………………251.6致谢…………………………………………………………………………………………………………251.7参考文献……………………………………………………………………………………………………271.8附录:论文内容简介……………………………………………………………………………………………28第一章前言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同时又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荟萃。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众多的名山胜水,不仅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而且沉积着深厚的文化,闪耀着灿烂的异彩。于是古人在这样美丽自然的风景不由自主地写下动人的诗篇。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论语章句集注》)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正是由于大地的造化,古来今往的诗人才会在自然山水的感受下,吟诵出优美的诗篇。于是古典诗歌中,有许多专写山水景物的诗篇。这些造化钟神秀的山水诗,是用诗的语言组建的各种自然风景画,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在情感上的独特感受,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感觉、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这类诗歌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因此能从中作者笔下欣赏到自然之美、感受到艺术之美、领悟到主题之美、品味到语言之美,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第二章山水诗的美学内涵历代山水诗成就有高低,但就总体来看,它们总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把握各种名山大川的外在特征和内在蕴涵,挖掘它们的审美价值,并表现出诗人的审美评价,寄托他们的审美理想,从而提供给人的是丰富的美学内涵:或雄伟壮丽,或清新秀丽,或纯朴自然,或幽邀深远,或恬淡空灵……阅读山水诗,犹如漫步美丽的画廊,又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心旷神怡,使人获得多种美感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山水诗的美学内涵:1.美的丰富性。山水诗的美学内涵是丰富多彩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如欧阳修写的《采桑子》词十首,总题为《西湖念语》,是诗人在颖州西湖的记游词,分别写到了西湖的春夏秋冬四时之景,昼夜变化及近景远景等十种景观,显示出不同的妙处,如“百卉争妍厂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燃。”春雨滋润了花草,唤醒了大地,到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尤其是被晴日催放的红花像火焰般的艳丽,给人以生意盎然的美感。“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与春光明媚的景致又是一种不同的美。2.声色之美。中国山水诗注重声情并茂,绘影传神,尽展山水神韵之美,使自然景色更加绚丽多姿。在《诗经》里,诗人就开始利用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富有色彩感的句子,来表现自然的声色美。如“习习谷风”,“河水洋洋”,“杨柳依依”,“灼灼其华”等等,无不表现出声色之美。后来的诗人继承并发扬这个传统,使我国的山水诗充满了花香鸟语,山水清音,万紫千红,色彩斑斓。杜荀鹤的《闽中秋思》,表现的是秋声秋雨,却有着另外一种声色构成的意境美在低吟高唱一曲凄切的秋声,这构成了一幅别有风情和韵味的艺术画面。3.如画之美。优美的山水诗犹如美丽的山水画,充满着诗情画意,徜徉其中,可得到无穷的审美享受。张志和的《渔歌子》五章,每一章都是一幅很优美的画卷。如《山石》和《山行》这两首山水诗,写的都是山中的枫叶和深秋的景色,渲染了自然山水的清幽静美。王维写得空檬飘忽,意境朦胧,扑朔迷离,重在点染山中空翠欲滴、沁人心脾的美好景色;杜牧重在写山中的红叶以衬托深秋景色。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都加入了艺术创造的成分,锦上添花,镶金砌玉,创造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境,创造出一个比自然更美的“第二自然”。由此可知,山水诗因得天地的灵气和造化的神妙,又渗人了诗人的慧心兰质和审美创造,故而具有丰厚的、多层次的美感。4.意蕴之美。山光水色,一经诗人吟咏,便增添光彩,富于审美情趣。这是为何?这是因为经过诗人吟过的自然山水,便赋予了审美意蕴、象征意蕴、人格意蕴、历史意蕴等等,使山水诗富于意蕴美感。第一,审美意蕴。如有关杭州西湖的山水诗,苏轼的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确定了它的审美特色。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主要通过浓抹重彩,描绘西湖秀美的个性。诗人对山水的描绘中,给它增加了审美意蕴,使之变得美丽多姿。第二,象征意蕴。如歌咏黄河的诗,有李白的“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上来”,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在诗人的笔下,黄河汹涌澎湃,摧枯拉朽,勇往直前,有着不屈不挠精神,象征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的壮丽和雄浑所表现的崇高美,也是我们民族的审美理想。正因诗人笔下的黄河具有如此丰厚的象征意蕴,才使诗歌包含如此独特的审美意义。第三,人格意蕴。自然山水的花草虫鱼,行云流水,经过诗人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赋予一定的人格品性,使其带有人格意蕴。如梅、兰、菊、竹,被人称为“四君子”或“岁寒四友”,在诗人的笔下,它们高风亮节,洁身自好,自吐芬芳。郑板桥的咏《竹石》赞美了竹子不怕风霜雨雪,顽强生长的坚韧品格。第四,历史意蕴。有些山水诗本身已富有美学内涵,如果再加上山川的传说和历史故事,会更加耐人寻味,引人遐想,使人在欣赏时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感受。如河北的幽州台,是春秋战国时燕王筑黄金台封侯拜相的地方。初唐诗人陈子昂失意之时,登上幽州台,写下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把个人的孤独寂寞和难以排遣的悲愤情怀,放在天地辽阔的历史古迹上进行抒发,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意义,具有厚重的历史美感。总之,中国山水诗所包含的美学内涵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本文所述之外,它还具备这些美感:出自天籁的自然美,恬淡静谧的空灵美,曲径通幽的含蓄美,幽邀深远的意境美等等。那么山水诗的审美价值在哪里呢?自古以来,大自然的山水给予人的享受就是“悦形”、“逸情”、“畅神”回溯和考量中国山水诗的创作历程,发现一种意象频繁出现,那就是荒野意象的出现,它不再只是一个人或者几个诗人的化身,而是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外在显现。正如胡晓明先生所言:“中国山水诗的世界,不仅仅表达某某诗人的心境,更是表达着两千年中国诗人代代相传的共通的心境,集体的意欲;这共通的意欲和心境,正映射着中国哲学的真正性灵。通过细心的解读,会发现荒野意象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大量出现,其中有作为抒情地域的“荒郊野外”,在大地上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以及人类的“野心野性”等,中国山水诗的意象几乎可以说是一个荒野世界山水诗不仅只是美的享受,更是一种通过山水所表达的野味和趣味,表现人与自然的原始的天真的状态,所以它体现了最基本的和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他带给我们无上的审美感受和精神愉悦,这是一种多层次的享受和愉悦。谢凝高先生说:“一般中国人都向往名山大川,喜欢游览风景名胜,但游览风景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不尽相同的……这种差异,大体可以分成由深入浅的三个层次”。暂名为“悦形”“逸情”“畅神”。中国古代山水诗每一处都是一道风景,就像一幅幅山水画轴,围绕着轴心不停着寻找,但是心境还是一样的。也因此它给予我们的审美感受同样也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即趣味、情感、精神的层次接下来我们将从这几个层面来分析山水诗美的价值。第三章悦形:趣在自然与荒野在山水中出现的大量荒野意象,首先让我们从感官上获得了愉悦,让我们的趣味得到了满足。通过荒野之趣,中国古代诗人们表达了他们亘古不变的审美理想和对审美的艺术追求。一、审美价值的分支:趣味(一)趣者乃生气和灵机的来源趣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与“味”、“志”、“意”、“象”、“境”等诸多范畴一起,从不同的角度中国文论的内在精神和审美特质,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气韵流动、非同一般的审美系统。什么是“趣”?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还有一些思想家对“趣”作过一些简要的阐释。如苏东坡所云:“反常合道为趣”。袁中道曰:“天下之趣,未有不慧生也。”史镇林言:“趣者,生气与灵机也。”李笠翁道;趣者,传奇之风致。”也有不少文人诗者在审美的意义上使用“趣”字。如诸葛亮书:“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列子》:“曲每奏,钟子期輒穷其趣。”嵇康《琴赋序》:“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陶潜诗:“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高其趣。”谢灵运赋:“呈美表趣,胡可胜殚”。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知,一种审美感觉上的自足。同时趣还是一种美感形态,一种带有或浓或淡的欢愉、喜悦、快乐轻微的美感形态。它的内涵虽然无比宽广,无比丰赡,但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体验上,都是属于欢乐的,愉悦的、欲求的、期待的、希冀的.趣是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介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既是创作追求的美学境界,也是欣赏接受要求的重要内容。趣是一种有意味,有意思,有新奇感的美。趣的本义是“趋”。许慎《说文解字》云:“趣,疾也。从走,取声。”这一字义表明,“趣”具有强烈的心理趋向性。无论是自然大化的千姿百态,还是万事万物的运行之理,作为“趣”的载体,都必须要和人这个自然之子遇合,要么从他们的
本文标题:试论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8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