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出版社编辑实习日记7月9日星期一晴今天是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实习的第一天,发行部李主任安排我们和新来的编辑一起听讲座。讲座是在出版社的会议厅举行的,主讲的老师都是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各级领导和业务骨干。今天讲座的老师是武汉大学出版社编辑部的副主任,他为我们讲了图书在编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他讲到,编辑要善于利用自己手中的作者资源,进行积极的组稿,争取拿到好的稿源。同时,在编辑过程中,应注重校对环节,以降低图书出版时的差错率。在听讲座的同时,我认真做着笔记。因为,这学期刚刚学过吴平老师的编辑理论课程,所以对关于编辑的话题也并不陌生,甚至觉得讲座的内容就是书本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意义。7月10日星期二晴根据安排,出版社今天同样为我们安排了一场讲座。讲座是由出版社发行部的李主任为我们主讲的。李主任今天为我们讲的内容主要针对出版社的发行环节。李主任可以说是我们的大师兄,是八十年代我们专业的高材生。他给我们讲的主要是出版社发行人员怎样联系广大的经营网点,怎样更好的图书发出去。他首先给我们讲的图书宣传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图书宣传是发行工作的重要保障。出版社只有在图书出版过程中,进行很好的“借势”和“造势”,才能推动出版社发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出版社的发行人员,要主动和书店经营人员进行沟通。发行工作的顺利,不仅与图书的质量密切相关,还与出版社发行人员的人脉资源有重要关系。这次讲座,使我增加了对发行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7月11日星期三雨今天出版社安排了出版部门的杨主任为我们就图书的出版印制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一次生动的讲座。杨主任讲座很认真,他还特地从出版社里面拿到图书装帧设计得比较好的10本书给我们看。在讲座开始前,杨主任说我们都很年轻,以后是出版界的栋梁,我们受到老师的夸奖,都很高兴。接着他为我们讲了图书装帧设计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他说,图书装帧设计就是一本书的脸面,所以,图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他还谈到了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图书印制问题,以及如何在图书出版过程中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协调。这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启迪着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进行思考。7月12日星期四晴从今天开始,我正式开始了在出版社的实习。出版社首先安排我在编辑部进行实习。我和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实习的几位同学一起去编辑部门找到了编辑老师。他和我们谈到了编辑环节中的很多新鲜东西,我们都很感兴趣。我们在交谈中也同时探讨了编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探讨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困惑。编辑老师很好,专门给了一本关于编辑校对的书《图书编辑工作手册》让我们拿回去看。这是他自己的书,他给我们一星期的内容阅读其中的相关章节,编辑老师的慷慨,很让我们这些实习学生感动。接着,编辑老师交给我一本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书稿,让我利用平常的时间进行校对,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我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任务。7月13日星期五晴我早早的来到的编辑室,编辑专门为我安排了一张办工桌,受到如此优厚的待遇,我真的很感动。我把昨天编辑老师交给我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拿出来阅读修改。编辑看我改得很认真,就过来看了看我正修改着的书稿,接着便发现问题了。由于我们专业的《编辑实务》课程是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只学习了编辑工作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连校对工作中最基本的修改符号都不懂,后来经过编辑老师的指导,我把运用中英语考试中改错的斜线删除符号,都换成了用于校对的删除符号。唉,每想到一直以来的英语学习会对我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7月15日星期日晴(周日)过完周末了,马上又是新的一个星期了。这个周末出去玩了一趟,没有什么新的事情,就谢谢我对一个星期来编辑工作的感悟吧。真正的实习让我感觉了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眼高手低。在课堂上,吴老师讲到,编辑工作就是一项艺术。上课的时候,我还真不明白,编辑工作不就是整天改改稿子吗,有什么艺术可言!现在想来,当时可能没有真正领会老师所说的艺术的含义。艺术包括很多种,改稿子可以算作文学艺术,而编辑工作中,随时要面临着与作者的沟通,与作者很好的沟通也是一门艺术。确实,艺术两个字并不是狭隘的,而是多元化的。我在平常学习过程中老师感觉自己的视界不够开阔,看来以后要经常通过这种工作多多磨练了。7月16日星期一晴(周一)这几天,编辑让我针对一本书稿,写一封退稿信。首先,我必须大致读完整本书稿,然后针对主要问题来写。我自己大致做了一个计划,我准备在这个星期内完成这个任务,今天星期二,我还有四天时间来准备这个事情。头两天我要看完书稿,然后后两天我要着手写退稿信。由于,我对退稿信的内容和大致格式都不是很清楚,所以,中间我得花一定的时间来学习和摸索退稿信的写法。我把自己的计划和具体想法跟编辑老师说了,他表示很赞同,让我在这星期内可以不来编辑室工作,可以把书稿带回去自由工作。我简直太高兴了。我可以去久违的图书馆一边琢磨书稿,累了可以看自己喜欢的期刊杂志。图书馆的空调很不错,让人在里面呆着看书感觉很惬意,这是我喜欢学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因。接下来,我要换个工作环境了!7月17日星期二晴今天,我开始在图书馆,准备自习阅读编辑交给我的书稿。看了两个小时,觉得这本书稿写得还挺不错,真不知道编辑为什么要退稿。文章很明显是一位老者写的,顺便说一下,这本书稿不是打印稿,是手写稿,让我对这本书稿残忍地写退稿信,我真的是下不了手啊!书稿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书名在这里我就不透露了。老者很有生活经历,语言很凝重,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倒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种种经历,包括文革时期工作的变革,以及后来婚姻感情生活上的种种不幸。我看了以后,对那个我未曾经历过的时代似乎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后来仔细想想,武汉大学出版社大多出学术著作和教材教辅,可能不怎么出小说类的图书吧,这可能是退稿的最根本原因,所以我就决定在退稿信中让作者另投书稿了。7月18日星期三晴今天我终于一气呵成的看完了整本书稿。我一大早来到了图书馆的现刊阅览室,最近考研考司法考试的同学都喜欢在这里自习,所以我必须早点来这里占位置。早上从宿舍出来感觉有点热,我就选择了角落里离空调最近的一个座位。空调凉风习习,自己感觉很舒坦。现在想想,这也是我顺利看完书稿的一个重要保障吧!书稿上午半天就全部看完了,爽哉!虽说在看书稿的过程中,自己的心境会随着书稿中情节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有时会感叹命运的无偿,人生的短暂,有时也不是回过头来警示自己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好好珍惜时间。中午去梅园食堂吃过午饭,下午在图书馆里抱着《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城市画报》等自己喜欢的杂志,美美地享受了一下午。7月19日星期四晴看完书稿,今天我就要开始写退稿信了,我从书架上把《编辑出版应用文写作》取出来参考退稿信的写法。早早的来到图书馆,想起好久没有去社会科学过刊阅览室了,所以旧溜达了进去。过刊室里的同学比现刊室明显少多了,可能是同学们都希望有一整天的时间都呆在一个地方自习,而过刊室只开上午半天的缘故吧。而我恰恰想法相反,我久违了过刊阅览室的氛围,记得以前老师不论布置什么课外的论文,我总喜欢先到电子阅览室待一下午,然后再来这里查查新近的期刊。这里似乎天生就有一种学术的氛围。《编辑出版应用文写作》是罗老师上课时的课件,上面有讲到退稿信的写法,我就直接拿来参考了,真恨自己当时上课时没有好好学,这个时候才来临时抱佛脚!看完退稿信的写法,我顺手又操作了一遍,确实感觉自己已经非常熟悉了。想想,还有明天一天时间呢?明天上午写完了,下午拿去交给编辑老师也不迟啊!忽然又想起,我错过好几期的《三联生活周刊》了,于是赶紧从书架上拿了来看。今天的时间就这么从我身边溜走了,想想,自己还真是一文化人,便什么也不眷顾了。7月20日星期五晴(周五)今天,已经到退稿信的最后截至日期了。我知道早上八点还懒洋洋的躺在床上,享受着我那转速极快的电风扇。等到起来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已经是九点了。妈呀,这时候时间还真不多了,看来只能把午饭时间也拿来占用了。我再次来到过刊室,找了个安静的座位。要开始动笔写了,写了作者的称呼语和简单的问候,就要开始写正文了。开始时就想对老者尊重点,退稿信极尽委婉的来写。论文写出来读来还真含蓄,后来我还给作者推荐了长江文艺出版社。想必不久的将来,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畅销书运作高手们也会把这本书打造成畅销书中的极品吧!到时候,我可以骄傲地对朋友们说,瞧,我还是这本书的编辑元老呢?想到这里,心里便美滋滋的。只可惜,时间不等人,吃午饭的时间已过,只好去超市买了些平时还吃得下的饼干,和着伊利优酸乳一起吞下了。下午拿去给编辑看,编辑觉得写得还不错,除了几个小地方需要修改以外,就这么定稿了!7月23日星期一晴(周一)转眼间,我的实习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了。今天去编辑室,老师交给我一个新的任务,要我校对一本论文集。天啊,论文集,我有这个水平吗!我暗自怀疑着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知识能力。还好,这本论文集是出版社为历史地理研究所已故石泉老先生新编的,编辑们集中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老先生的论文已经编排成册,基本的样稿已经打印出来了,我需要做的工作是初步校对里面文字编排录入上的错误,这似乎不需要学术功底,再者,我怎么敢轻易亵渎先贤的论著呢。老师给了我八个工作日的时间,但这次是电脑校对,就是那种人机结合的方式。编辑室缺乏电脑,让我回宿舍用自己的电脑校对,还好我的电脑是笔记本,可以随便移动,我就问老师是否可以把笔记本带到编辑室,这样在校对的同时,老师也可以亲手对我进行业务上的指导。老师听后,高兴地说,再好不过了。7月24日星期二晴(周二)今天一早,我用书包把笔记本给背过来了。自从买了笔记本,我都用书包作为载体来让它移动,用那个笔记本包,似乎太招摇过市了!还好我有自己的工作台,我可以坐着沙发椅子在这里持续上班了。幸运的是,这里还可以上网,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我可以在看书稿的同时好好放松一下了。我把论文集的电子稿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上,然后就开始看了。说起这个历史地理学,我觉得自己和它还是颇有些渊源的,我高中的时候偏爱地理,结果由于是文科生反而在大学里没法学,当时高考填志愿时本来都把历史学基地班填到志愿上了,结果班主任不让报,最终,我还是幸运的以编辑出版学作为了我的第一志愿兵被录取了。现在我居然要编辑这样一本论文集,难道编辑老师知道我对这个感兴趣?呵呵,希望是吧。7月26日星期四晴(周四)前两天看了一部分论文集,觉得自己对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论文还是很感兴趣的。先谈谈论文集的做着石泉老先生吧,他也是我最崇拜的学者之一。石老先生早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来武汉大学任教,创立了我校的历史地理学科,可谓是我校历史地理学的开山鼻祖。老先生一生致力于荆楚历史地理的研究,治学严谨,对问题研究透彻,对古代地名提出了一些否定性的新见解,但是学术界对老先生观点不太认同。老先生一生的学术生涯可谓是曲高和寡,可他是武汉大学当之无愧的人文科学资深教授,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称老先生为“真正的学者”。可惜的是,老先生在2005年春已经仙逝于珞珈山麓,实乃武汉大学一大遗憾啊。我记得当时还住在三环,来学校的路上看到石老先生的讣告,着实悲痛不已。所以,我给自己提了个要求,对于先生的论文集,我一定认真看,不懂就上网查资料。在修改时仔细斟酌,争取做到修改准确,也好为老先生的遗作做点贡献。7月30日星期一晴(周一)老先生的论文集我已经仔细看一大半了,不过时间很紧,周三下午之前,我就要把改过的稿子交给编辑老师了。在对文章进行修改的地方,我都做了红颜色的标记。石老先生终究治学严谨,再加上文稿已经经过前人修改,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了。在看论文集的过程中,与其说是校对,倒不如说是欣赏老先生的治学,所以到最后也只是把插图的位置调了调。还有一部分,我得在剩下的两天时间里抓紧了。8月1日星期三晴(周三)到今天为止,老师规定的八个工作日已经过去了。我的书稿没有做什么修改,倒是仔细看了一遍。下午交给老师时,老师问我修改得多不多,我说基本上没有错误。老师说,这就对了,以前编辑部曾经出过老先生的论著,看来出版社的编辑业务水平还是挺高的。我呵呵笑了,原来编辑
本文标题:编辑实习日记26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9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