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环境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1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环境舆论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在维护人类的社会秩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舆论虽然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更强大、更广泛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到这种舆论的力量。对于舆论的概念,本文比较认同陈力丹所下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①那么舆论监督就是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现象以及国家公务人员和一般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②在我国,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是社会舆论监督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这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方面,从新闻事业与舆论形成的关系看。舆论在形成过程中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是人们需要获得关于事件和事态的充分信息;二是需要一种公开媒介使人们能够自由展开争论。新闻事业满足了舆论形成所需的这两个必备条件。由此可见,新闻事业与舆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个方面,从新闻事业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来看,首先,新闻事业反映并且代表舆论。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介最直接、最经常、最普遍地反映公众意见的舆论表达,逐步从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了公众的代言人、民意代表的地位。马克思就曾认为“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③;其次,新闻事业可以引导舆论。新闻事业源源不断的提供关于事件事态的各种信息,通过构建现代信息环境,影响公众认识,引导舆论;再次,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是一种最为经常和广泛的监督,现①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1页。②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③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二版,56页。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2实生活中有很多种监督方式,比如,全民讨论,全民投票、直接向领导机构写信和对话等,但最常见、最及时、最广泛而又适应现代生活的方式还是诉诸新闻媒介,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是一种更有效更普遍的舆论监督方式。①根据上述,新闻媒介确实与舆论监督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新闻媒介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代名词了,本文所要论述的舆论监督环境即主要是论述新闻媒介监督环境。本文主要从舆论监督政治环境、舆论监督经济环境、舆论监督社会法制环境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舆论监督环境展开论述。一、舆论监督政治环境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由于计划经济的社会状况,以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之影响,我国的舆论监督基本上没有开展好。在反右派运动扩大化时期,新闻媒介揭露和批判的基本都是正确的思想言论,并且把这些思想和言论上纲上线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其监督的效果是反面的,推动了左的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而10年“文革”中,新闻媒介被林彪、“四人帮”控制,成了他们篡党夺权的舆论工具,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成了被诬蔑为“党内走资派”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领导干部,批判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的实践。这期间的新闻舆论监督对林彪“四人帮”的统治起了助纣为虐的反动作用。②这样的监督效果是反面的,不利于社会与人民。1978年5月16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际上是一次在理论和思想政治路线上的舆论监督,他起到了拨乱反正的积极作用,并产生了重大的正面引导效应。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舆论监督也有了相应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舆论监督更是有了长足进步。现在,除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外,大陆31个省、市、区的电视台公开办了舆论监督节目60多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①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②展江,《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守望者—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的语境和突破》,18页。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3国妇女报等中央报纸和31家省级党报都开辟了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专栏。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舆论监督状况的鲜明对比,可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舆论监督的政治环境有了明显的的改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志性的事件看出:包括党的三届代表大会对舆论监督的三次表述和三任总理对《焦点访谈》的三次视察。除了看到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重视和舆论监督政治环境的不断改善外,我们有理由对我国在舆论监督政治环境上的不足给予指出,这样才能科学、全面地理解我国的舆论监督政治环境。(一)不断改善和进步的舆论监督政治环境1.从“三次大会和两个报告”透视舆论监督政治环境党的十五大提出发扬舆论监督的作用,并将之上升到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高度,我国很多问题最后都归结到制度的原因,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阶段是难以避免的,而党的十五大却把舆论监督提升到制度的层面考虑,可见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之重视。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党中央指出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并且对之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表述。更为关键的是这次代表大会把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写进统一全党意志的纲领性文件中,这无疑体现了中央对舆论监督的进一步重视和完善。党的十七大应该说是迄今为止对舆论监督论述最明确最完备的一次大会。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必须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可以说是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最形象的比喻。①胡锦涛同志谈到舆论监督问题时要求:“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党的十七①http://blog.sina.com.cn/chenlidan,陈力丹,《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思维》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4大对“舆论监督”概念的使用与其它时候有着不同的侧重,它更加强调的是对党和政府的权力监督,这可谓把握住了舆论监督最根本所在。舆论监督政治环境的改善,还体现在中央政府的两个《政府工作报告》中。200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支持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介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同时,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自十六大以来,“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和党的政府的重要会议、决定和文件中的热点词汇之一,我们认为这集中体现了我国舆论监督政治环境的有利局面。2.从“三任总理视察《焦点访谈》节目组”透视舆论监督政治环境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可以说是我国新闻媒介舆论监督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据有关统计显示:现在《焦点访谈》节目组舆论监督类稿件的比例可达到50%。整个节目组一半的空间都用来做舆论监督,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除了电视台本身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外,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政治力量作为其坚强后盾的支撑作用。《焦点访谈》并不是一个让人身心舒服的节目,而是给人痛感和警示的节目,它对社会的意义就如同让人对自己身上的疥疮保持痛感,进而保证整个社会肌体的健康。这样一个舆论监督特色十分明显的节目组,能够受到三任总理的视察和亲笔题词,我们完全可以体察到政府对舆论监督的巨大支持,得出“舆论监督的政治环境有所改善”这样一个结论。1997年12月29日,李鹏总理来到《焦点访谈》节目组视察工作,名为视察,实际是在支持舆论监督,李鹏总理是在代表国家政府表态:舆论监督必不可少,务必给予政治上的鼓励和支撑。李鹏总理当年给《焦点访谈》节目组留下的题词是: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这则题词不仅是对《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同时也是对我国所有新闻媒介舆论监督提出的一个要求,是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指向标”。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51998年10月7日,总理朱镕基刚到任就到中央电视台视察,并专门做客《焦点访谈》节目组,为《焦点访谈》节目组提词。白岩松在《中国青年》上撰文透露说:“当时,对于朱总理能不能给我们题字,我们没抱太大希望,因为知道,朱总理哪里都不题字”。视察《焦点访谈》节目组时,朱镕基总理说:“《焦点访谈》以其良好的宣传效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舆论监督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反映群众的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支持舆论监督”。①朱总理给《焦点访谈》的题词是: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舆论监督是监督和制约权利的锐利武器。不少腐败分子“不怕上告,只怕见报”,高层领导人支持舆论监督,这对处于舆论监督法制尚不完善的我国大陆新闻媒介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朱镕基总理为《焦点访谈》的题词,无疑是给了新闻媒介一把舆论监督的“尚方宝剑”。时隔五年后的2003年8月26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了《焦点访谈》节目组。温家宝总理在《焦点访谈》节目的演播室赠言:“与人民同行,与祖国同在,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三任总理来《焦点访谈》节目组视察、座谈和题词,使我们深刻的感觉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舆论监督的重视以及我国舆论监督政治环境趋于良性发展的变化轨迹。(二)目前舆论监督政治环境之不足目前,我国的舆论监督政治环境与以前相比虽然有了巨大的改善,各个层次、各种范围的多样话题讨论空前丰富,对话交流的形式也空前活跃,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理想、不合理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点:1.现行媒介管理体制不利于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按照学界和业界通常的理解,我们把中国的媒介管理制度分成三个层次:所有制上的管理、内容采编上的管理和广告发行等经营上的管理。与本文的研究对象——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相关的是所有制上的管理和内容采编上的管理。从改革开放以后的新闻媒介宏观管理制度上看,政治因素的色彩在淡化,但其决定性影响并没有弱化。媒介的国有属性和①http://people.com.cn/柳守忠,《从朱镕基四次破例题词感受力透纸背的人格魅力》。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6由党管理的政策没有根本改变,媒介性质和基本功能也都没有根本改变。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首要任务还是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而且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某些党政机构及利益团体就常常以此为借口,对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设置种种障碍和阻力。由于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特殊性,我们的新闻媒介基本都处于“条条”或“框框”的统辖之下。①媒介的生存和发展都系于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的手中,领导怎么说,新闻媒介就得怎么做。他们相对于自己的主管部门,处于软弱无力的状况,简单说就是我国的媒介管理体制是“党管媒介”,这种体制对媒介钳制太多,却没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放开,不利于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2.我国新闻媒介相对于权力的天然劣势地位中国的新闻媒介在对权力实施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方面处于天然的劣势。这是由我国的“党管媒介”和“党政一体”的体制决定的。我们实际实行的是上级监督下级体制,即同级媒介不得监督同级党委和政府,而且由于党政机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监督下级党政机构也是需要经历百般周折和巨大勇气的。这就容易造成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问题。②而且观察一下我国的新闻媒介舆论监督会发现:我国新闻媒介从来没有独立揭发出真正重大的经济政治问题;披露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时会受到限制;面对腐败现象少有作为,更多的是腐败暴露查处之后的群起而攻的打“死老虎”现象。同时,由于监督对象及上级部门越来越老练的抵制与干预,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对于正在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同时有些利益集团等对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抵制和干扰太多,所以党中央和国家政府才特别关注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进程,给
本文标题: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69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