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插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二、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三、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6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1、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完成形近字组词练习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1.北京的春节总共有多长时间?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习惯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四、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2、交流:五、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1.自由练读:2.展示朗读: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第二课时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1、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2)主要内容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1)自由练读。(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2、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1)写腊八节,作者抓住了哪些事详写?怎样写的?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2)除夕。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除夕的热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除夕的热闹?(3)正月初一。作者写正月初一从哪一方面来写?怎么写的?用了什么方法?(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4)元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五、课文的略写部分是哪些部分?六、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七、讲解课后习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八、学习“阅读链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藏戏【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完了《北京的春节》,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1、《北京的春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文章写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突出了哪三次高潮?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有五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应用文。本单元的全是什么文?说明文有几种说明方法,谁记得?4、同学们可以看看第六课,第六课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些地方用了这些方法?二、学习新课1、默读导语,说说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什么?2、齐读课文,思考:3、交流:4、课文的第1至3自然段是三个什么句?如果老师说1-3自然段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段落大意是什么?反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最后一自然段说了什么呢?(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整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6、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7、藏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说,老师归纳板书。)三、比较学习1、《北京的春节》和《藏戏》都是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老师想先请大家将两篇课文比较一下,看能否完成下表:项目《北京的春节》《藏戏》内容节日风俗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点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表达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比喻、排比、有详有略比喻、反问、排比、象征、夸张、有详有略表达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炼、京味浓郁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2、师生共同完成上表。四、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对比阅读两篇短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藏戏》,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课文一开头先提出了三个反问句,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三个反问句?2、谁再来介绍一下藏戏的形成。3、然后,作者开始介绍藏戏的特点,作者详细介绍了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来说说。4、还有什么特点?二、学习新课文1、默读导语,说说本课的学习要求。2、齐读课文。3、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两种民居有什么特点?4、派代表书写两种民居的特点。客家民居特点:傣家竹楼特点:5、两种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6、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来体现这些特点呢?三、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1、现在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个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2、交流:四、小结:1、放映各种民居的投影片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非常有特点的民居,我想请同学们在课后以一种民居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要求说出民居的特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9和田的维吾尔【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教学难点】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客家土楼修筑成营垒式的住宅修筑原因是什么?2、从客家土楼中反映出的文化特征是什么?3、傣家竹楼相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二、学习新课1、默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2、齐读课文。3、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4、老师将课文分为三部分,你们能否写出每部分的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5、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的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这特点的?6、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和田的维吾尔一些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这特点的?7、第三部分写了维吾尔人的什么特点,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小结同学们,相信和田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同学,而且我们了解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的好处,老师希望,在人生中,不论你们遇到了什么,都能和和田的维吾尔人一样乐观,同时在你们的习作中能借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教学重难点】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运用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写作。【教学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三、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
本文标题: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1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