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中特考试18题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中特考试18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是在不断探索和科学回答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都非常重要,关系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前提、政治主题、根本保证和物质保证。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密切相连,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是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他三个问题的思想前提。对其他三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只能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基础之上。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内涵。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上的具体体现,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3、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包括: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趋势日益严重。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都将处于“五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中。这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4、联系实际谈谈为何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党强调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如下理由:第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然没有变。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演进,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第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财政危机、失业、反恐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第三,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为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第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为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经过长期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紧紧依靠人民,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第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我们所面对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仅仅是哪个地区、哪个部门的,也不仅仅是哪个领域的,它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意义第二,战略机遇期不仅仅对中国而言,其他国家也存在着战略机遇期。第三,“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蕴涵着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的理解。5、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开放提出的新挑战?经济全球化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和变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一国的经济必须融人世界才能更好地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一国的经济发展又必须有效地防范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发展。第一,世界经济金融化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首先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或者说,现代经济危机首先集中地表现为金融危机。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由金融连通各国之间联系,这种联系已经远远超过了物质资料之间的联系。第二,世界各国贸易条件不稳定对我们提出的挑战。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各国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的下跌,为了保证国内经济发展的回升,各国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对进口加以限制,由此导致的贸易摩擦也有日益加剧的势头。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出口大国,而且主要是以大宗商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来说,受到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能加快转变我们现在的贸易方式,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能提高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将在国际贸易中失去更多的利益。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世界贸易竞争的加剧,是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第三,如何防范和应对国际经济发展的各种风险对我们提出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已经是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客观描述。金融危机的发生,又使这种关系有进一步的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推进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是首先爆发于发达国家,但受其影响的不仅是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并且,发达国家还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机。在这样的世界发展格局中,发展中国家要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实行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总之,在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有抓住机遇的意识,又要有接受挑战的意识,还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更要有对自己发展的能力的信心,在开放的实践中全面提高我们的水平。6、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谈谈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我们的出路是什么。长期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主要困难在于转变的条件不充分,影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推进。要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找到出路,关键要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我们将从市场、政策、体制三方面转变进行论述。(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市场条件创造完善的市场条件是促进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市场机制具有促进企业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的。从企业自身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竞争力的过程。市场机制越完善,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和动力也越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基本要素是总供给略大干总需求的市场条件。因此,重要的是要创造能够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条件。市场机制在为企业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外部环境的同时,也在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力的提高。但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心转到创造更好的市场条件、塑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增强企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的能力上,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条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为了确保转变的实现,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体制条件。具体来说,需要完善以下几方面的体制:一是完善对消费品生产,特别是对服务业发展的投资体制。二是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三是完善初次分配体制,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既能够保证企业创造的总收人中有更多的份额成为劳动者的收入,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实际内容是降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第一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质是实现经济发展源的转变,即经济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向主要靠创新驱动转变。(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条件1、对能够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为制定鼓励性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需要全力推进的重要工作。2、对不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行为制定限制性政策。市场、体制、政策这三大方面涉及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需要对其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形成共识,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为实现这一转变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说,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研究不能满足于理论宣传和对其重要性的论证,而应该把研究的重心转向对如何创造市场、体制、政策这三大条件的研究,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能够通过依靠市场作用、体制功能、政策激励来实现。7、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能够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以国家主人翁身份建设和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标榜“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这种民主是一种“形式上多数人参与,实际上少数人控制”的民主,体现的仍然是少数人的统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导致资本主义民主落后性的根源,使少数人统治的“精英民主”真正变成了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必然焕发出推进社会发展的热情和力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能够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的政治优势。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这就保证了各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地高效运转,能够排除各种干扰,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用于国家
本文标题: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中特考试18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1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