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1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以西南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互联网已覆盖着大学校园,成为21世纪大学生接收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离不开网络。据了解,西南科技大学90%的在校本科生每天在网络上渡过的时间占六个小时,主要年级是大二、大三。然而,网络的不断发展,在体现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弊端也不断展现,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有:学习、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甚至有些学生整天呆在宿舍上网,连饮食问题都直接叫外卖,这就出现了现今很流行的“宅男”、“宅女”,这无疑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严重冲击。一、网络文化及其特征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在网络上形成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虽然网络文化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强大的承载工具,网络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思想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网络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区域化、多样化及国际化由于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国家间的网络文化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民族地区会出现不同的网络文化,同一民族的网络文化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互联网的产生使网络文化实现国际化,不同国家都开放互联网,不同民族的网络文化互相融合,会出现公用的各民族都能享受的文化,形成国际网络文化区。(二)内容丰富互联网因其多样化、国际化,其传播信息实现了跨时空性、双向互动性,信息内容非常丰富,被人们称为继报刊、电视、广播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信息包罗万象,涵盖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从政治、军事、经济到科技、文化、教育,从体育、音乐、影视到医疗、卫生、服务,无所不有。人们通过网络,只需轻轻点击搜索引擎,便可以驰骋世界,网罗天下。(三)传播便捷过去,大部分信息都是经过人的缓慢处理,以书籍、杂志、报纸和影音制品的形式出现,人们获取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通畅,信息的更新非常及时,只要事情一发生,有人报道出来,信息马上就被获取,这种以光速传播的形式,使得人们在虚拟现实中越来越体验到“地球村”的真切感受,即便是在地球两端的网友也可以通过网络“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快速、方便地交流信息。(四)虚拟与隐匿性网络空间是由物理介质构成的,和现实世界循着完全不同的法则,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的结果,是在网上形成了一个几乎可以找到实存社会的一切东西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可以完成越来越多的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形成了“现实”社会之外的“虚拟社会”,网络文化便存在于这个“虚拟社会”之中,而具有虚拟性。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网络技术不仅使人们的身份变成了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不分民族、种族、国籍、性别、信仰等因素进行联系和交流,而且,如果愿意,们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不会被人觉察。相互交往的人在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对话者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隐匿性的文化氛围在网络文化中司空见惯。(五)自由与平等性2网上交流具有极大的自由,几乎没有约束,人们能够随时地了解政策动向,而且还能够与不同社会层面就感兴趣的问题阐述观点、表明态度;不仅可以在各种论坛中对各种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而且可自由设计个人主页,个性的张扬、自我的展现可以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同时网络上也没有天然的权威,没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人物,等级、性别、职业等差别都尽可能小地隐去,不管是谁,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自由与平等,这是许多人选择网络的重要原因。二、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网络中存在各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观点亦大量涌入,这无疑将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定型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等方面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1、网络文化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复杂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适时、适当地向受教育者传授具有特定内容的信息;受教育者也不断地向教育者进行信息反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宣讲、个别谈话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来进行。这些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可控性。然而,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了国家、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权威的控制,导致网络上的信息非常广泛庞杂,其内容与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不免引起他们思想上的疑惑以至混乱。当学生日益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时,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由于大多数人都通过各自的代号而非自己的真实姓名上网,教师无法知道究竟是谁在发表意见,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2、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的,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信息优势地位丧失了。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实或虚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部分较大年纪的教育工作者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计算机和英语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上网查询信息很困难。所以,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他所说的东西学生早就知道,而学生嘴里蹦出的新名词和新鲜事却是教师闻所未闻的,是教育者处于尴尬的境地。3、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多使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然而,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却面临着新情况。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受到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课堂宣讲、个别谈心等并非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的,而合适的时间、地点、场合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再者教育者精心准备的教育内容,一次只能针对性的对特定的对象发挥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它持续发挥效果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要持续保持教育效果,必然要进行多次重复进行教育。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调整、改革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适应信息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二)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发展面临的挑战1、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冲突剧烈化多元化网络文化的交流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会传播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尚未具备科学的分析鉴别能力。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传达,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常常被信息的新、奇、异所吸引,价值取向也随着信息的千变万化而飘忽不定。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信息技术的优势地位,控制着强大的国际传播网,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新的文化霸权。文化霸权势力的增强将使我国主旋律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对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马克3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造成潜移默化的侵蚀和动摇,也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2、网络文化容易导致大学生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化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将世界联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大学生只要进人网络,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往往忽视了身边的人。人际感情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交来维持的,如果整日与机器相处在一起,长久了会加剧人们的自我封闭,甚至有些一个寝室的同学都通过网络“对话”,这无疑会产生紧张、孤僻和冷漠等的不良情绪。大学生太沉迷于网络世界,对网络交往的期望值高,一旦上当受骗,则会影响其在现实中的情感表现,近几年高校“网恋诈骗”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学生对人际感情的怀疑、悲观。3、网络文化中的不良内容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中大量的不良信息,淫秽、色情、暴力等丑恶的内容、网站大量涌现,这些不良的东西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代青少年的犯罪率上升,其一原因就是网络垃圾文化的传播,暴力游戏的兴起,在网络中的杀人游戏,让大学生体验到了现实中不敢为的快感,长此以往,会造成他们的生命的漠视,人性的泯灭。痴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容易养成冷漠、无情和自私反的性格,对他人和社会缺乏责任感。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网上垃圾信息的泛滥,严重毒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错位,最终会导致一些人逐渐走向堕落,甚至犯罪。三、对策面对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冲击,高校应积极对此作出应对工作。第一、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其“免疫力”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往往并不难,难的是分析信息的价值,有效地利用信息。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从向学生传输正面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选择正确信息与传输信息并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应用价值观,既不能忽视网络的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大网络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应建立网上信息的主动回应机制,加强主导性信息的发布,网络主页的不同区域应具备不同功能,让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定位,以免混淆视听,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最重要的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能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消极生活方式的诱惑。第二、增强教育主体的素质在网络环境下,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的新型教师队伍极为重要。这支队伍应具有深厚的政治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政治责任感,能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进行网络传播,进行网上思想教育,能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总之,他们应成为善于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第三、改善思想教育方法,优化教育的氛围网络拥有的巨大信息量是教师、教材甚至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调控手段,优化信息环境。在学校主页上可以设置红色信息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设置校园论坛,让学生有自由的交流平台,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水平。应注重“两课”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深奥的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软件,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将“两课”教育阵地由课堂拓展到网络中,通过积极的利用互联网阵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主流导向,既4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获得较快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活跃、材料鲜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第四、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管力度面对互联网上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手段,控制信息源头,净化网络空间。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进一步防止有害信息进人校园。发展网络文化技术,从技术上割断垃圾信息的传播。为了保证打学生接触健康的网络文化,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先进的软件,如“防火墙”、“绿坝”等生的,让垃圾信息无从传播。
本文标题: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2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