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略1、问题提出2、研究过程3、结果分析4、成效分析5、问题思考江山市2005年度一般规划课题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摘要]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成为当代主流教学与策略之一。纵观现在语文合作学习的课堂,或者生搬硬套,或者犹抱琵琶半遮面,流于形式,等同于讨论,或者缺乏实质性合作,不主动积极,合而不作,作而不和,参与度不均衡,或者昙花一现,缺乏持久的内驱力。摸索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原则、方法,有效合作的学习内容和合作技能。聚沙成塔含英咀华作文合作教学模式,“动、展、评、化”语文综合活动课模式、“智、能、情、行”一体化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关键词]有效合作构建模式策略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合作与创新是21世纪全球教育的共同目标。现代教育观认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未来社会是倡导合作、共享、互助的个性化世界。因此,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敢于探索研究,富有个性,又要善于合作。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成为当代主流教学与策略之一,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奠基于人际互动协作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分组形式,以同质的组与组之间为竞争对象,以相互依赖、沟通、合作、负责为基础,以“个体自我”、“独立自我”走向“社会自我”、“集体自我”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团体精神、合作意识与能力。合作中,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取长补短,有助于智力放大,思维共振,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大大扩大每个学生发言、表现、交流、评价的机会,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人人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都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合作学习理论:1、杜威哲学理论。(1)学习应该建立在内发动机的基础之上;(2)学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相联系;(3)教育应该包括学会和别人一起工作,学会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4)学习应该和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相联系,学习应该有助于改造世界。2、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1)小组相倚性:一个或者更多的小组成员的优异表现为整个小组赢得奖赏。(2)替代性强化。3、社会心理学与共同学习理论。约翰逊兄弟在其导师多伊奇的“互相依赖”理论基础上,提出共同学习的五个要素:(1)正相互依赖;(2)个人责任感;(3)面对面交互活动;(4)教授合作技巧;(5)检查小组交互活动。4、认知心理学与共同学习方法。皮亚杰认为,他人的影响可能有助于学习。由此产生了MURDER六步共同学习方法。5、建构主义教学论和体现于认知上的建构主义学习观。6、信息交流理论。理想的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应是立体、多层次、多向交往。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其中较著名的有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育实验”,上海曹洋五中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浙大教育系副主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盛群力教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与教的新方式及整合研究”等,取得一定成绩,但均未形成能推广的中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纵观现在语文合作学习的课堂,或者生搬硬套,或者犹抱琵琶半遮面,流于形式,等同于讨论,或者缺乏实质性合作,不主动积极,合而不作,作而不和,参与度不均衡,或者昙花一现,缺乏持久的内驱力,令语文教师“长太息以掩涕”。本课题力求通过实践,结合新课标新理念,摸索出能最大程度发挥合作学习实效的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模式、策略、原则、方法。二、研究过程(一)第一阶段科研攻关阶段2004年7月—2004年9月旨在让课题组老师了解新课改有关前沿理念、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内涵、存在问题,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落差,避免研究盲目性、随意性和低水平重复,使研究更连贯、更有序、更科学、更深入。(二)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10月1、问卷调查阶段(2004年11月初)对全校三个实验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分析语文学习现状。统计表明:(1)传统合作学习只是引发部分成绩较好学生兴趣(2)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3)课堂发言水平不高(4)同学关系较紧张(5)写作水平欠佳(6)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欠缺2、分组阶段(2004年11月初)各实验班根据不同的成绩、能力、性格、家庭背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按好、中、差三个阶度把全班同学分成6—8人的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各具特色保证取长补短,组间大致均衡,为各小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各小组选择组名称、口号、标志、所达到的目标。目标的定位赋予小组合作其形其神,激发组员归属感和凝聚力,初步保障主动合作和深度合作。进行角色分配,设定合作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对外发言人、监督员,分别负责组织协调、资料搜集、记录工作、对外交流、监督促进等工作。每两周各角色轮流一次。小组呈马蹄形围坐。各组员座位按顺序编号。每组同号学生成绩能力大致相当,便于分层教学与管理。3、实施阶段(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1)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理论学习、研讨(2)实践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素养、指导合作技巧(3)通过“听、评、说、上”等方式,以课例为载体,以点带面,深化课题实施,构建语文合作学习新模式和策略,研究其原则、步骤和方法。(4)组织实施中期和实施后期的两次问卷调查,组织随机抽取全校十二班拉球出瓶肚的比赛测试。4、总结阶段(2005年9月至2005年11月)(1)整理研究材料(2)测试教育成效。一次拉球出瓶肚比赛测试,一次话题作文拟题测试。(3)交流实践体会、经验和困惑,各教师撰写论文(4)A老师撰写结题报告。三、结果分析本课题组取得初步成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一)构建语文合作学习的模式1、聚沙成塔、含英咀华的作文教学素材积累课模式作文课的教学,颇费周章却总是吃力不讨好,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学生写作水平原地踏步甚多。我们本着合作学习活动化交际化的原则,创建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教学模式,即聚沙成塔含英咀华式作文素材搜集、语言精萃品味课。课的流程是:→→→A老师上“春”的作文课前,为预防学生腹中空空而望题兴叹,吩咐学生收集有关描绘春歌颂春的古诗名句。学生兴趣盎然地分头行动。课内交流时高潮迭起,异彩纷呈。学生或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或画龙点睛、一语中的,或描绘美景、滔滔不绝,或歌颂褒奖、声情并茂,典雅俚俗庄重诙谐,可谓尽显风流。(后附一:《春》学生发言记录整理)苏轼曾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么多或华丽或清新或高昂的语言,使学生处处受启迪,受碰撞,沉浸到对春的无限遐想和对如诗如画的语言品味中,写作时不至于冥想苦思而难为无米之炊了。2、丰富多彩的“动、展、评、化”的综合活动课模式语文综合活动课设计实施的价值是改变学习语文的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面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实施中,我们针对综合活动课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建构“活动——交流展示——评价——内化”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在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探究发现等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大语文观。明确作文要求课外搜集语言素材课内组员交流品味组间吟诵熟背比赛综合活动课学习模式:目标认同→合作活动→交流评价→总结提高、内化↓↓↓↓感知目标阅读、调查知识、成果知识结构引发兴趣质疑、分析方法思维发展研讨、表演情意品格发展综合活动课施教模式:创设目标→组织引导监控→反馈点拨→指导学生认同条件学生合作活动品味肯定总结提高、内化↓↓↓↓激发兴趣教会合作及时反馈突出知识结构协同情感围绕目标生成积极鼓励提高认知水平智力交锋B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为使学生体味“处处皆语文”的道理,前两周就布置不同学习小组搜集不同类别的语言。全班6个小组分别担负新鲜活泼的大众语,精辟入理寓意深刻的对联语,新颖亮丽令人大开眼界的广告语,纷繁独到别具特色的店名语,革故鼎新耐人寻味的电影电视语,斑斓多姿庄重典雅的报刊语的调查罗列工作。小组成员共同筛选整理这些语言精华,在个人揣摩涵咏,沉潜推敲,咀嚼玩味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赏析,写出赏析小论文。成果展示交流会上,谙熟于心的学生善答如流。一番生生评价,教师褒扬后,鼓励各小组用一句简短却中的的话对本组搜集的语言特色作一个评价。学生踊跃积极,三分钟后,答案五花八门却堪称精典。整堂课气氛简直可以用轰轰烈烈,笑料爆出来形容。对联语——“想说爱你不容易”店名语——“乱花渐欲迷人眼”广告语——“矫揉造作与幽默风趣的联姻”大众语——“未成曲调先有情”电影电视语——“信口开河,雅俗共赏”报刊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此合作,既是旁征博引,又是笔能生华。且不说这些评析妥贴与否,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就实现了语文教学“人本”的目标,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此种学习效果是任何学习方式都是望尘莫及的。3、构建“智、能、情、行”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新评价模式①日常观察行为指导课堂提问②知:学科考试情:品德测量能:实践考核行:行为考评③自评自评教师评家长评该模式的评价方式能全面反映学科性质与培养目标,揭示学科内涵,恢复学科魅力,全面激活教学各因素,提高教学质量,故研究重点为②,在评价模式中出现①③,主要是为了强调②的评价,始终坚持过程性与全员性,使评价内容与结果有人员的监控与过程的监控,更趋于合理。功能的过程性评价过程监控内容的综合性评价传知陶情增能导行方式上的交叉性评价评价方式教学结果人员监控评价过程把握的原则:1、掌握主体学习的方法、引发、提高、维持学习的欲望。2、不偏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的优点、意欲和态度评价。3、不是采用相互评价的竞争原理,因其功利性评价易造成学生焦虑心理,而是重视有关学生的优点和可能性、进步的状况等,重视个人的内在评价,肯定性评价。4、不是采用考试的分数评价,而是重视评定和所见所闻等记述。5、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成功评价和肯定性评价。如可评出“最佳组长奖”“最佳发言人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活泼之星”“最佳合作之星”“最佳背书小能手”等称号,与评各种先进相结合。初一学生可记录至个人的成长记录袋中。(附二:《自评表》《互评表》)(二)构建有效合作的策略1、有效合作指导策略(1)合作者素养的培养(附三)(2)合作意识的培养积极的相互依赖意识,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合作意识。把学习目标、成绩奖惩定在整个小组,通过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协作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相互依赖,大大推动相互促进。个体责任意识。实施中发现常有“搭便车”学生,不仅丧失自己学习机会,还限制他人思考,挫伤整组积极性。培养责任意识,消除“隔岸观火,漠然置之”的不良行为,互勉互助互爱,促进组员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特别关注后进生,及时激励,定期表扬,培养其学习信心和责任意识。(3)合作技巧的指导(附三)(4)教师干预的指导(附三)(5)合作过程中的问题指导小组合作忌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教师努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新课程要求在教的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和途径。问题设计要有实验性、开放性、挑战性、梯度性,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合作。如饶新芳老师设计以下学生讨论环节:由下列图形,你想到了什么?①O②人→从→众↓↓↓森→林→木课堂上很热闹,学生很放松,无所顾忌。得出来的答案暴露出来的却是学生思维的简单化和初始化,仅从图形、文字关系上加以粗糙的解释,诸如“太阳、地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2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