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语文版八年级下期末模拟试题2
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频道说明:1、本试卷五大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有选择题、非选择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指定的位置上。一、语文听力测试(30分)答题提示:听力材料中的每小题将朗读两遍。认真听录音,根据要求完成1-9题。可以边听边答题。1、听读词语,选出读音不正确的一项:()(3分)A、疲惫蛊惑惨绝人寰B、狼藉忐忑岿然不动C、嗫嚅拯救喋喋不休D、厮守隘口孤注一掷2、听读下列诗句,选出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3分)A、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B、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听读语段,写出大意。(3分)答、。听读一则新闻,回答4-6题4、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级标准。(2分)5、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我省环保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4分)6、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分)听读一则短文,回答7-9题。7、盲人的自问自答中,谈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是。(3分)8、得出这种体验的原因是什么?。(3分)9、从中得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3分)(特别提醒:7、8两题用原文句子作答,9题自行概括)二、基础整合与综合运用(15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一)(二)得分得分评卷人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频道.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合格党员的关键参考要素。B.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C.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11、诗歌赏析。(2分)打开电视机/台湾——雨/台湾——雨/雨多得出奇/说奇也不奇/人类四分之一的相思泪/倾泻在那里其中“人类的四分之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抒发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幅对联,请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诗句填入上联,使之对仗工整。(2分)上联是:,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13、填空。(9分。第1题1分,其余每题2分)(1)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句词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句词是“__________”。(2)《长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春天里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4)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描绘山间新雨后清新雅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5)《十五从军征》中反映我国古代兵役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16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云归而岩穴暝.()(3)予观夫巴陵胜.状()(4)佳木秀.而繁阴()15、翻译:得分评卷人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频道(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2分)(2)野芳发而幽香。译:。(2分)16、选出乙段中与“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2分)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7、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景,乙描写了____________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4分)18、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乐”与甲段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29分)(一)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回答19-25题。(15分)(1)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约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2)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3)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得分评卷人八年级语文第4页(共8页)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频道、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分)答:。20、第一段中加点的“这样”指代的是。(2分)21、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2分)答:。22、“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格”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答:。23、第三段第一句的作用是。(2分)2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答:。25、第三段加点的词语“惟一”可以删掉吗?为什么?(2分)答:。(二)阅读《访兰》,完成26-31题。(14分)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得分评卷人八年级语文第3页(共8页)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频道“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26、本文以为线索贯穿全文,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作者采用了的写法。(2分)27、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待,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2分)28、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空谷幽兰”的特点是□□,“盆景家兰”的特点是□□。(2分)29、“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答:。30、文章第二段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请你写出这首诗。(2分)镇别学校班别姓名座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频道答:。31、兰草随着生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本性,但挺拔的松树无论生于原野,还是长在山岩都不失坚强本色,请对此谈谈你的感悟。(限40字以内)(3分)答:。五、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印度洋海啸前夕,在海边游玩的中学生克洛比忽然发现,海水迅速退落,海滩到处冒泡。他猛然想起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潮水突然退落,海滩冒泡,可能是海啸的前兆。他迅速将此消息传递开来,人们纷纷撤离海滩。不久,海啸真的发生了……由于撤离及时,这里成为印度洋海啸事件中,惟一没有人员伤亡的海滨景区。克洛比用知识拯救了整个景区的游客。由此可见,知识是抵御灾祸的盾牌,知识也是改变命运的途径。同样,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识也可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请以“知识”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得分评卷人八年级语文第6页(共8页)八年级语文第5页(共8页)八年级语文第7页(共8页)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频道—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一、1、B2、D3、父亲的溺爱令人担忧。附听力材料: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八年级语文第8页(共8页)中国校长网教学资源频道“如此爱心。”4、二5、沙漠和荒漠化绿色广东,和谐家园6、
本文标题:语文版八年级下期末模拟试题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2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