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论网络谣言与大学生的相互作用及相关思考周思禹、汤友钦、杨文杰、岳志良山大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建筑学专业2016-4-15论文摘要:在网络谣言频频出现的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本论文旨在研究当下,网络谣言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在谣言传播中的作用,和大学生对谣言的甄别能力等状况,即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利用山东大学这一综合性大学优点,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模拟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避免网络谣言的传播和提高大学生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关键词:网络谣言,在校大学生,相互作用,危害,应对策略。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日益壮大,网络谣言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它的生成严重影响到了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进而影响了社会的风气,不仅是国内有这样的现象,国外也是如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组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查分析清楚网络谣言的生成机制以及传播途径,尤其是与我们相同年龄段的在校大学生在其中的作用。明确该如何应对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该如何从自身抗拒网络谣言。对于网络谣言的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为网络谣言依靠互联网这一途径,能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破坏政2府公信力,损害了政府形象;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这一论题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正文部分一:网络谣言的生成机制网络谣言并非无中生有,他必定有着自己的生成机制,往往谣言的传播可以让某些不法分子攫取到相关利益,但网络谣言的产生并非简简单单这一个原因。因此,有必要了解网络谣言的生成机制,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才可以杜绝问题的再次产生。我们小组通过网上资料收集,总结出了五大原因,基本可以全面概括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一)网络推手在商业利益等原因的驱使下恶意造谣。在金钱的滋养之下,一些造谣者为了满足一己私利,不顾社会道德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传播虚假信息,而信息缺失的网名却难辨真假,甚至在冲动之下信假为真,发表一些欠缺理性思考的言语,由于人具有从众效应,往往致使谣言越穿越广,非理性的批判多于理性的思考,最终致使网络谣言的产生。(二)遭遇不公的群众利用网络泄愤。目前的中国依旧存在许多暂时无法满意解决的问题,例如暴力征地拆迁、部分政府人员贪污受贿、医疗纠纷等问题就层出不穷,在相关事件中的受害者在得不到满意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便试图利用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泄愤,一方面利用了互联网传播谣言迅速的特点,另一方面,造谣者往往认为在网络上散3播谣言难以被发现,因此,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之下,往往许多案件中的受害者反而成为造谣者开始传播谣言,破坏社会公信力。(三)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近年来,由于中央在各地的反腐力度加强,一个又一个的贪官被拉下马,百姓一方面为党中央这种魄力高兴的同时,不免又对政府部门的办事能力、态度开始有所顾虑,此外,网络谣言本身的不断传播又加剧了这种顾虑,因此形成了一个恶心循环,导致人们开始越来越不相信地方政府,而这一点,无疑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舒适的暖房。(四)西方等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多渠道进行传播网络谣言。在21世纪的背景下,西方许多国家还没有抛开冷战时期的思维模式,将如今的中国视为对手,千方百计地进行各种模式的和平演变,希望将西方的价值观灌输到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进行所谓的和平演变。这也是网络谣言不可忽视的一个产生原因。(五)法律制度的缺失。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之下,法律制度的完善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面对新兴的互联网,我国法律在相关领域并没有制定很完善的法律措施,致使近年来出现了相当多的网络谣言,甚至是网络犯罪。反观在互联网领域更为成熟的美国,其相关法律法规多达130项,各种监察机构颇多,并设立法、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在这一点上,中国应该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学习。4二.网络谣言为何传播如此迅速?因为互联网的大众性,言语匿名性等特点,一些参与者往往为了取得一时快感进行盲目地跟风,即使有一些参与者,本着善良的意图,却因为科学知识的指导,信息的缺乏,往往成为了网络谣言传播的中介,简接地参与到了其中。例如曾有谣言说水果要空腹食用,早上食用最佳。这样的谣言往往被视为“妙招”被大量网友转载,然而事实上水果无论是单独吃还是在和其他水果一同食用之后,其营养成分都不会发生改变。流言是将个别人的不适反应扩大到了整个人群。三.网络谣言与大学生的相互作用根据我们组设计的问卷,以及从100名同学处得到的反馈,我们总结出了网络谣言与校大学生的相互作用关系(一)网络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1、主流价值观的偏离。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当拥有者积极进去,不畏艰难的精神,然而某些网络谣言却以不负责任的态度肆意传播谣言,例如曾经有段时间,微博疯传张海迪并不是残疾人,而是媒体树立的假典型。并且拿出张海迪翘二郎腿的照片作证。如果大学生们将这一谣言信以为真,必定容易遭受负面事件和网络风险的冲击,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自身陷入到迷惘与现实冲突的困境。2、社会责任感的缺失2011年3月伴随日本地震海啸的发生,有学生就通过网络平台5相互转发因海啸造成核辐射泄漏致食用盐短缺的谣言消息,引发全国抢盐风波,酿成人心恐慌和社会秩序不安。反而忽视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肆意逃避责任约束和道德约束,这些现象折射出部分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淡薄,毫无社会责任心可言。(二)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的反作用在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作为拥有科学知识以及理性思维的大学生,无疑是抗击网络谣言传播的有利力量。但事实上由于大学生之间知识水平的高低,个人性格的不同,往往一方面有人坚决抵制网络谣言,又有人在推波助澜,导致了谣言更大面积的传播。以下面两个案例来分析大学生在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反作用。1.大学生的积极作用。例如由国家食药监局和共青团中央组织开展的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大赛是,是首个以全视觉化形式开展的食品安全科普活动。走进了全国42所高校,收到作品3000余份,大学生们通过数图、漫画等视觉呈现方式,普及推广食品安全知识,破除很多在坊间盛传的食品谣言。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可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谣言的破除。2.大学生的负面作用。在2010年2月20日至21日,关于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在地震的消息通过短信、网络等渠道疯狂传播,由于听信“地震”传言,数百万群众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事后查明,35岁的打工者李某某最先将道听途说6的消息编写成“你好,二十一号下午六点以前有六级地震注意”的手机短信息发送传播,结果一名20岁的在校大学生傅某某便在百度贴吧发布帖文称将有地震发生,遂导致了谣言的迅速扩散。从上述两例事件可知,网络谣言与大学生之间是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的,因此,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谣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四:在校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谣言我们组综合调查结果以及相关搜索资料,总结出了如下几条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甄别能力,进而防止网络谣言的肆意传播。1.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不盲目轻信。2.不跟风,不传播可疑的信息3.要有充分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谣言的发布做斗争4.如果自己成为了受害者,应当拿起法律武器对自己进行保护。五:结论通过我们组历时两周的调查与总结,我们组发现,其实网络谣言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频繁地出现在我们大学生的视野之中,但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往往觉得网络谣言对于自己的影响不大,因此社会责任意识不够浓烈。此外,在对待网络谣言的问题上,大学生们的反应往往会因人而异,依据不同人的性格往往会7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作为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提高自己的公信力;作为民众,不盲目跟风;作为大学生,更应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坚决与网络谣言作斗争。唯有如此,才能从全方面与网络谣言做斗争,让其无法在法治社会下的中国肆意横行。参考文献:(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凤凰网:《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党管新闻原则不能有丝毫动摇》(3)李明哲《网络谣言的生成与管理》
本文标题:网络谣言-思修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2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