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盐津一中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一、语文学科发展现状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语文学科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1.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还需进一步改变。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尤其是开展高效课堂以后,学校更加注重这种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但由于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不少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考虑不够。另一方面,由于高考语文试题直接涉及教材内容的知识太少,而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考分上相对平衡,分差不大,语文“学和不学一个样”成为普遍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态。2.课堂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达成课堂的高效仍是老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几年,学校加大推进高效课堂的力度,但在具体操作上,一些老师更多的是浮于课堂教学形式,而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语文课堂的高效实际上没有得到落实。3.学科教师单兵作战,学科合力形成还需进一步加大。就学校语文教师配备情况来看,我校有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老年教师,有年富力强、堪当重任的中年教师,有充满活力、基础扎实的青年教师,这是我校语文学科发展的一个优势。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科教师多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学科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学投入成本,难以达到教学高效。4.教师教学科研还需进一步强化。教学科研涵盖较广,可以是教材研究、校本教材开发利用、教案学案设计、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教法学法探究、试卷题库开发、教学得失反思等,可以说,教学科研直接反映到学科教学效果。我校语文教师大多停留在教学生,却没有真正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总结反思,导致资源浪费。二、语文学科发展目标根据我校师资实际,我校语文学科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能够打造出独具我校特色的语文教学。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及我校语文学科发展现状,特制定我校语文学科发展目标:1.竭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努力提高教师的学法指导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概括推理能力、操作示范能力,努力提高教师时间、情绪、目标和学习小组的管理能力,努力提高教师交际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全力挖掘课堂学习的效益。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审视语文,从“工具”与“人文”、知识技能与方法、语文素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角度研究文本,充分体现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主体性。3.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发挥教师课程开发者的作用,形成开放、合作、探究的课程意识,挖掘教师团队潜力,整合教师教学方法技能,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形成学校特色教学。4.努力更新语文教师的课程评价观。加强推进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多角度、全方位认识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共通性和差异性,努力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性评价与分解性评价相结合,统一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相结合,整体性评价与特色性评价相结合,主体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5.努力推进语文教育科研工作。加强语文学科课题设置与研究,反思教育教学,提高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建构力。6.努力打造语文名师。遴选出具有良好的思想业务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形成合力分层的名师培养梯度。三、单元教学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独立的阅读”,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教师要有所侧重。学生在阅读与鉴赏的学习过程中,要“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注重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强调学生对“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的了解,做到知人论世。根据盐津一中语文学科发展现状及学生实际,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教学以落实双基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与鉴赏,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人生境界。随着盐津一中高效课堂的深入推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不断凸显,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坚持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同时,应深入分析教材、学生、课堂等因素,力求学生每一堂课学有所得,让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由于选修课较大的弹性,故本方案单元教学目标初步拟出必修教学目标,分为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打个板块:(一)阅读与鉴赏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基本认识,了解新诗的发展史和不同流派的诗歌风格。2.能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手法,提高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3.会通过诗歌意象,分析诗歌内容,解读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教学课题:《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能掌握词的有关体裁知识,了解本词写作背景。2.能抓住关键词语,品味词的景和情,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3.会使用诗词的一些表现手法鉴赏诗词。教学课题:《雨巷》教学目标:1.能了解戴望舒及其作品风格。2.能理解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进入诗歌意境,体味诗人情感;掌握象征手法。3.会通过语言、意象和意境赏析现代诗歌。教学课题:《再别康桥》教学目标:1.能了解徐志摩及其作品风格。2.能抓住典型意象,领会诗人思想感情。3.会进一步理解诗歌的三美,并能自主运用诗歌的三美解读本诗。教学课题:《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目标:1.能了解艾青及其本诗的创作背景,分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诗歌中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情。2.能分析本诗融各种手法于一体的艺术风格。3.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课外自主赏析中国现代诗。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借助工具书和相关注释,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2.能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掌握重要句式,能背诵相关文段。3.会以发展的眼光理性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学课题:《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1.能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能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3.赏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会在现实生活中灵活使用语言。教学课题:《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能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2.能通过情节结构、人物语言等分析人物性格。3.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教学课题:《鸿门宴》教学目标:1.能了解司马迁《史记》相关知识,掌握文中文言现象。2.能理解文中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等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3.分析人物形象,能对文中相关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4.进一步巩固本单元三部史书(《左传》、《战国策》、《史记》)的相关常识,归纳本单元的文言现象。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能了解相关作家作品,了解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2.能通过语言、细节、环境等描写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会运用圈点、批注、品评等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课题:《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1.能了解相关时代背景,深入理解鲁迅先生其人其事及思想。2.能把握本文通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来写人的基本特征的表现手法。3.会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评价本文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题:《小狗包弟》教学目标:1.能了解巴金先生其人其事,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2.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和布局,能理解本文通过小狗包弟的命运折射特殊年代的人物的命运的深刻内涵。3.会正确理性地评价历史。教学课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1.能了解有关梁实秋和梁启超的文学、文化常识。2.能赏析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理解作者在记叙中融入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3.能理解三处韵文、特别是《箜篌引》和《桃花扇》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从而感受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能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提高阅读新闻作品、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2.能区分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主观评价等,据此掌握分析一篇新闻的内容结构及写作特点。3.能主动关注社会,关心时事,会对相关新闻及事件进行客观评价。教学课题:《短新闻两篇》教学目标:1.能了解新闻特点,掌握特写性消息的写作特点。2.了解相关历史常识,能分析两篇新闻不同的写作特点。3.会阅读新闻报道。教学课题:《包身工》教学目标:1.能了解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2.能理解“包身工”的含义,把握课文表现的人文内涵。3.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教学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目标:1.能了解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能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必修2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了解相关作家及其作品,了解相关历史背景。2.能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会通过语言、情景等赏析文章,解读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3.会自主写作散文。教学课题:《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朱自清及其散文风格2.能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3.能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会结合语境领悟词语、语句的含义朗读,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教学课题:《故都的秋》教学目标:1.能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2.能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感受本文的结构特点。3.能理解作者的情怀和本文的文化内涵。教学课题:《囚绿记》教学目标:1.了解象征手法,能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本文学习,能掌握一些读写技巧。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了解古体诗相关作家、作品及背景,了解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2.能掌握诵读技巧,通过诵读感受古人情怀。3.会运用诗歌表现手法赏析诗歌,评价人物形象,分析诗人思想感情。教学课题:《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能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着重掌握“赋、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2.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感情。3.能对两首诗歌熟读成诵。教学课题:《离骚》教学目标:1.能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掌握《离骚》“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2.能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3.熟读背诵《离骚》。教学课题:《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目标:1.能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常识。2.能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会通过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诗歌主旨。4.会结合相关背景,客观分析故事发生的深层原因。教学课题:《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目标:1.能了相关文化常识,重点了解曹操、陶渊明其人其事。2.能理解《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情怀和各自艺术手法。3.掌握诗歌阅读技巧,会品读古体诗。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能了解游记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掌握并梳理文言现象。背诵相关文段。3.能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赏析文章的艺术魅力,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4.会整合相关文言知识,形成知识板块体系。教学课题:《兰亭集序》教学目标:1.能了解王羲之其人其事,了解魏晋之风。2.能掌握书序的基本特点。3.能识记并准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4.能理解王羲之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教学课题:《赤壁赋》教学目标:1.能了解苏轼其人其事,学习其豁达乐观的精神。2.能理解理解文中的文言知识。3.通过诵读,能体会本文语言特色和作者思想情感,并能熟练背诵全文。教学课题:《游褒禅山记》教学目标:1.能了解王安石其人其事。2.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3.能分析本文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特色。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能了解演讲词的基本特征,掌握演讲稿的基本结构。2.能理清文章的结构,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观点。3.能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本文标题:语文课程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3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