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课程简介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课程简介】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一任务是在言语实践中实现的。做为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言学知识,这种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越高。本课程主要介绍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重点如下: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与区别,语言的系统性(组合与聚合、词类、语句的结构分析),词的内容与分析,句子的内容与分析,语言知识运用的教学策略。前四节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理论知识的作用,第五节明确与语言运用有关的教学策略。本课程提供了两个课例:《标点符号》、《比喻》,并对课例与语言知识的教学做了讨论。【学习要求】1.了解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在处理语言现象时指导学生从语境出发分析语句的含义。2.理解语言的组合、聚合关系,对汉语词类有较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能运用语言层级性的特点,把语素(汉字)和词、短语的使用做适当的系联。能较熟练、正确地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语句,提高语病的纠偏能力。3.学习语义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在理解鉴赏和使用词语两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语感。4.学习语用学的基本知识,提高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内容的能力,提高指导学生解答高层次的阅读测试题的能力。5.提高随文运用语言知识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效率,研讨语文知识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专题讲座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李镗(原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特级教师)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该能力的提高是在言语实践中实现的。作为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语言学知识,语文教师的语言学知识越渊博、越精深,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越高。本课程介绍语言学主要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理论知识的作用,明确教学策略。第一节语言与言语【基本知识】1.语言与文字:要点: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字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学与语文教学语言是一套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音是符号的外壳,意义是符号的内容。语言最小的单位是音位(音素),最小的表义单位是语素。语素是语言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做不同的分类,有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之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一个民族的语言能力是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语言分口语和书面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世界上的文字有表音和表义两大类。汉字是音义文字(汉字的部件与音、义有关)。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多数汉字表示一个语素(有意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主要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修辞学等几部分。教师学习语言学是为了懂得语言的理性知识。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的语言文字运用,既有语言学中的语言、文字的内容,更有话语的理解和运用。前者是指语言文字的具体内容,而不是语言学、文字学的理性知识,后者(话语的理解和运用)则涵盖了前者。实践性强调的是运用,而不是让学生精通概念、结构、结构关系等静态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提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效率,教师必须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高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并提高其思维能力。2.语言与言语:人类先有言语交际,后有语言学,所以每一条语言规律都有反例。如: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性成分的,不能修饰名词。但有的表程度高的副词却能在表方位的名词前出现:最东边、顶西头。语言学把语言和言语做了区分。说话行为和说的话,叫做言语。也就是说,我们说的、写的一句句话和一篇篇文章是言语,从无数的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语言单位(音位、音节、语素、词语、句式等)和一套语法规则就是语言(这是指语言学中的语言)。语言存在于整的词典和语法系统中,存在于说该语言的人的言语之中。语文教学提到的语言能力是指运用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汉语的言语能力。语文学习中出现的内容是言语(文本),言语中蕴含着语言的知识。学生学习汉字、词语、句子、篇章就是要掌握汉语的书面语系统,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孤立的汉字,当然是文字系统的单位(语言的书面系统),但学习掌握汉字是在话语中进行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运用汉字,所以不懂造字法,不懂理据,不妨碍他掌握这个字。但反过来看,既然言语中蕴含着语言的知识,那么就有一个如何认识这种相对静态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问题,更有一个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它的问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在需要的时候,用它们帮助学生掌握与运用言语,何乐不为呢?也就是说在教学里应该有一些必要的语言知识。这些知识要精要,比如字的形音义的关系、字词的多义(义项的关系)、词类、句法结构与关系、修辞方法、言外之意等。当然,这些静态的知识是不需考的,只是用来指导言语运用的;而对教师,倒是应该通过考试来督促大家掌握必要的语言学知识。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就会出现一些教学盲点,就会搞机械训练,用条件反射原理来训练学生。教师缺乏语言学的知识,在学生出现认知障碍时往往会束手无策。这样就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难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案例分析】案例1:陷、馅、掐、焰、阎舀、滔、韬、稻、蹈学生易写错这两组字中的部件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写错了要抄几遍正确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臽xian是“陷”的本字。《说文》:小阱也,从人在臼上,段注:坑也。掐,从手臽声,声旁兼表义。“阎”“焰”形声字,臽表声。“陷、掐、馅”三字都有凹进的意思。舀yao从爪从臼,舀做“滔、韬、稻、蹈”的声符。教师掌握以上知识,就可在纠正错误时适当的给些字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案例2:“即”字形表“就食也”。“即”的时态是未完成时。“立即、即席、即使”都体现这个时态。“既”右边的人表示吃完掉头走。“既”的时态是完成时。“既然、既来之则安之”都体现这个时态。中学要涉及的汉字知识主要是字的义项问题,不妨和词语的意义结合起来考虑。有的字的义符,不仅和字义有关,还和这个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有关。案例3:一个著名教授在一篇教案的教学目标中提到要帮助学生掌握文中词语的意思。这篇课文是《统筹方法》。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机器的出厂时间。对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理解,学生把课本注解“比喻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念了一遍,教师只是表扬他发言积极,声音洪亮,却没有注意到这个成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和注释有差距,这个案例很典型,教师对语言、言语的分别不明了。文章中的词语有时会有临时的意义(属于言语义),这个临时的意义和词语的语言义是有关系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文章中是说: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差一个条件,是词义的临时扩大。教师要结合语境指导学生理解推断,最好再联系个学生学过的或生活中有的例子帮助学生认识这个现象。下边是一个例子:看吧,它在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高尔基《海燕》)课本和工具书都把“精灵“解释为鬼怪、妖怪,但显然高尔基不会把海燕比喻为鬼怪的。所以这里用的是临时的比喻义:勇敢无畏的弄潮儿。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一些词语光靠查工具书是不行的,要结合语境做变通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释。上边的两个例子都需要教师做好语言知识教学的预设,开发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通过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语料、存在差异的语言现象,让学生比较异同,进而理解知识,提升语感,学会迁移。第二节语言的系统性【基本知识】1.语言的层级性:语言是个层级系统,它由几十个音位(辅音、元音)组合成上千个音;音节和意义结合成为语素(上万,但常有的是几千);几千个语素组合为几万的词;几万个词组合成无数个句子。这就是语言层级系统的奥妙。层级性是语言的一个根本属性,语音是层级的,词汇也是层级的,复杂的句子内部也是层级的。2.聚合、组合关系:语言这个层级系统是靠聚合、组合关系运转的。语言的每一级单位(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中。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替换的符号,成为一个聚集群,这些符号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语音中的辅音(声母)就是一个聚合,它们可以和韵母构成组合关系。各个词类就是一个聚合。词类分实词和虚词,实词又分体词(名词、代词)和谓词(动词、形容词),所以词类就是个层级系统。符号和符号产生一种结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就有了组合关系。汉语的语素组合关系、词的组合关系基本是一套结构关系,也就是说复合词、短语、句子成分的关系基本是一套关系。聚组合关系合关系弟弟把花盆打破了妈妈把米饭煮熟了雷声把猫咪吓坏了冰雹把西瓜砸烂了名词介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助词3.词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有3个:词的语法意义、词的形态、词的语法功能(在组合关系中的聚合)。汉语词类主要依据语法功能划分,一个标准可以逐次划分出来。第一次划分:用“与别的词组合”做标准,不与别的词组合的是叹词;第二次划分:用“做句法成分”做标准,分为非成分词和成分词,再分别对非成分词和成分词做划分。非成分词分别用“起连接作用”、“与成分词组合做状语”、“只能出现在停顿之前”等做标准,分出连词、介词、语气词、助词。成分词用“有拟声功能”做标准,分出拟声词和成分词1。成分词1用“有指代作用”分出代词和非成分词2。成分词2用有“几数功能”做标准,分出数词和成分词3。成分词3用“与不组合”,分出动词形容词和成分词4。动词形容词用“与很组合”划分出动词和形容词。成分词4用“做补语”为标准,分出状态词和成分词5。成分词5用“做中心语”做标准分出,名词量词和成分词6。名词量词用做主语划分。成分词6用做定语、状语分出副词、区别词。按语法意义划分的形容词其实是组合功能不同的三类词:形容词:大、小、高兴、漂亮、严肃、谦虚状态词:通红、雪白、红通通、糊里糊涂、黑咕隆咚区别词:荤、野生、国营、私营、微型、大型、急性要注意的是,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对应的,这点和英语很不相同。英语名词做主语、宾语,形容词做定语,动词做谓语。汉语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谓语(我八路军,你新四军)。形容词可以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动词可以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一个字形读音相同的单位,如果意思不同就是不同的词,建议不看做兼类词,如“锁、代表、报告、白、词”的意思是不同的。形容词中有一类词看做兼类是妥当的:丰富、繁荣、充实、端正、清醒、壮大、缓和、安定、稳定它们可以受“很”修饰,还可以带宾语(使动用法)。模糊性是语言的一个属性。语言单位的切分和分类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在教学中不要让学生对语言单位做分类。4.语法关系:汉语合成词的结构、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的结构基本是一套关系:定中:白菜白色的毛衣买了一件白色的毛衣状中:飞快飞一样地跑起来刘翔飞一样地跑起来动宾、挥手挥动大旗我们挥动着大旗动补、熟透热得透饭热得透主谓国防天气热天气热不好并列:观察馒头和饺子馒头和饺子都吃完了5.语句的语法分析:汉语短语与句子的区别是:后者有完整的语调,而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句法分析有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语言事实的解释力要强。层次分析法又叫直接成分分析法,它要把一个语句的结构从大往小,逐层切分,切到词为止。一个正确的切分要满足三个条件:A.从结构上说,每个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必须是能够成立的结构(也就是说要有意义)。B.从功能上说,切分出来的两个直接成分必须能够能够互相组合(也就是说语义要搭配)。C.从意义上说,切分出来的两个直接成分在语义上的搭配必须符合原结构的意思(也就是说切分不能改变原意)。语句内部还有的深层关系,即语义关系。主要类别如下:(1)主语的语义类:施事主语(他跑了)、受事主语(书我看了)、结果主语(墙砌好了)、处所主语(这床睡过了)、时间主语(年过了)、目的主语(车票小王去排了)、原因主语(一趟上海花了好几千)、工具主语(镜子姑娘照了)等。(2)宾语的语义类:受事宾语(吃苹果)、施事宾语
本文标题:语言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3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