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诵读欣赏》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告诉我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而我国古代的古诗词更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诗词的世界,一同领略古代文化的美。二、自学质疑1、自由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折戟()浣()溪沙蕲()水苏轼()3、了解文学常识。①、《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人,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行至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言____(律诗/绝句)诗。②、“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指③、《赤壁》作者字,人,代文学家,他和李商隐被并称为“”,作品有《》。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时的名将。④、《浣溪沙》作者,字,号,人,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作品有《》,《》。4、找出疑难问题。四、交流展示1、分别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三首诗词。2.背诵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次北固山下》一、检查学生读、背和默写情况。二、自主学习。准确理解诗意。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三、合作探究。1、镇江的北固山在作者的笔下是格外的美丽,于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通过诵读你认为写景的诗句是哪几句呢?那么抒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又是什么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前6句写景,尾联抒情,思念故乡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开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3.本诗中景物描写精彩,达到一字传神的水平。颈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①、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动,江水几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淼。②、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融化,春意已浓的景象。4.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写得好吗?想一想为什么呢?(写作特点)好。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5.古人写诗都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有人认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一个典范,你以为呢?(炼字角度)你还能从另外的角度赏析吗?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6.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7.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概括主旨:这首诗描写了北固山下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四、全班交流。五、总结提高。六、课堂检测。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下面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3、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①正、悬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②作者从炼字着眼,用“生”“入”字,传神入化,请结合诗句简析炼字的妙处。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诗人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4.“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5、理解填空:①、《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句子是②、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③、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和。第二课时《赤壁》一、自主学习:1、背诵并默写。2、理解诗意: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烂掉,我拾起来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了。二、交流展示。三、合作探究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体裁上属于:咏史诗,咏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写出与这次战争有关的任意两个人物:周瑜、曹操、诸葛亮。2.前两句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慨叹。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原诗句通过形象性的语言,以小见大,借二乔被锁的命运写出了东吴的命运,而改后的诗句过于直白,缺乏情味。5.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议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不以成败论英雄(或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反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6.作者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地慨叹,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诗人以一件古物题咏历史上的重大题材,以小见大,触物生情引发感慨。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新颖,别出心裁。7、概括主旨:这首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抒发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表达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四、巩固提高。1、《赤壁》中,作者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的诗句是,。2、杜牧在咏史诗《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妙在写政治军事形势的变迁是通过美女的命运来反映的。3、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4、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可能就是曹操6、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E、时间不F、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第三课时《浣溪沙》一、自主学习:1、理解诗意: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一条黄澄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又青春年少?门前兰溪流淌的河水还能向西倒流呢.因此,根本就用不着为自己的白发苍颜而叹息,说什么岁月无情,时光不再,仅听听黄鸡的叫鸣声就可以了.二、合作探究:1、概括上,下阕的内容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下阕:写即景生发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作者虽身处闲境,仍然力求振作的精神。)2、词的上阕写景,依次描绘出那四个画面。兰芽浸溪,沙路无泥,萧萧暮雨,子规暮啼3、“暮雨”和“子规”烘托了怎样的心情?身为贬官,面对暮雨萧萧,子规哀啼,不禁心生悲凉。4.“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诗中是指代指时间,时光流逝5.苏轼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少?又何必自伤自怜,哀叹衰老呢?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三、总结:概括主旨:词人从溪水倒流感悟到人老也能焕发青春,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才能之叹,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四、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花,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2.《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浣溪沙》中写眼前景色,描绘出三个画面的句子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4.《次北固山下》中,一句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5.《次北固山下》中,联,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涵自然哲理。6.《次北固山下》中描写了一副青山绿水的新春景象。诗人眼前所见的开阔江面上的景象正如诗中所写的,。7.《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开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8.古代诗歌中,古人常借物传情.,.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10.《赤壁》诗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六、总结反思。上阕写景兰芽浸溪路静无泥暮雨萧萧子规轻啼下阕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不要徒发衰老之叹。《诵读欣赏》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自学质疑1、自由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折戟()浣()溪沙蕲()水苏轼()3、了解文学常识。①、《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人,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行至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言____(律诗/绝句)诗。②、“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指③、《赤壁》作者字,人,代文学家,他和李商隐被并称为“”,作品
本文标题:诵读欣赏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4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