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读书笔记—影响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因素分析
姓名成绩学号评卷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课程名称完成时间专业年级注: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课程考试论文,并用A4页面打印,加此封面装订成册后,送交评审教师。教师应及时评定成绩,并至迟在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此课程论文及成绩报告单一并交本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涉及外单位的,由研究生秘书转交学生所在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读书笔记——影响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因素分析一、写作动机我国女性就业率目前为73%,在世界上居于较高水平,高于处于相同GDP水平的国家、甚至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女性就业率有所下降。另外,虽然我国总体的女性就业率仍比较高,但其就业质量不高,全国男、女性人口经济活动参与机会的差异程度较大,为70.42%(取值在之间,取值越大,差异度越大),有76%的女性在业者就业于农业部门(男性的比例为69.1%)。说明城市女性就业率要低于总体表现出的高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就业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女性就业率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女性社会地位与性别平等状况。对于女性个体来说,在现代社会,就业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途径,是决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个体的就业参与除了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及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因素进行分析,企图从中找到女性在就业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来改善不利于女性就业情况的方法。二、主要观点(1)“中国妇女就业的历史与模式一直伴随着两个过程,一是与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程相联系,二是与中国妇女追求自身的解放运动相联系。”中国现代社会变迁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妇女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意识,促进了妇女在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中的地位提高,女性参与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常态。但是这种受制度影响——有人则称为“保护”——的“高女性就业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了质疑与非议,提“高女性就业率”已不再是出于一种自豪,而是在强调女性就业率“过高”了,需要调整。(2)“现代大工业不仅容许大量的妇女劳动,而且真正地要求这样的劳动,并且它还越来越把私人的家务劳动熔化在公共的事业中。”工业化进程促使女性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化生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教育素质不断提高,女性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得到企业与雇主的重视,从而更深地卷入社会经济生活之中。(3)我国女性就业率目前为73%,在世界上居于较高水平,高于处于相同GDP水平的国家、甚至一些经济发达国家。(4)农业的女性化。工业化进程往往以农业人口的转移为条件和特征,在这之中,先转移出去的是那些在知识、经验等方面具有较多资源的男性,并且由于女人留下看家,使得男人的冒险有了更多勇气与退路,而留下的女性则不得不接替男性从事农业生产。目前在中国的许多农村,主要由妇女和老人进行农业生产,被称为“3860部队”。(5)“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两部分,主要劳动力市场的特征是: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好,工资较高,提升机会多;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往往工资福利低、工作条件差、流动性大、提升机会少。(6)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有学者提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多重分割,其表现为:1.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2.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分割;3.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分割;4.正式劳动力市场与从属劳动力市场的分割。(7)非全日制就业、非正规就业和阶段性就业中往往工资报酬偏低、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职业层次偏低、并使得非正规就业者更容易成为经济发展低谷时的受害者;实行阶段性就业后再返劳动力市场的妇女也由于原岗位丧失、职业技能滞后无法跟上时代步伐,而不得不进入非正规就业行列。(8)“女性是否进入或退出劳动力市场,则受到家庭收入、特别是其配偶收入水平的影响。”一般来说,配偶收入越高,就越可能削弱女性参与就业的意愿。当然这是就已婚妇女而言。由于在我国,进入婚姻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此我们假设配偶收入会普遍地影响女性的就业参与。但是仅仅强调配偶收入的影响还不够,因为女性一般是在结婚前就参加工作,有一份自己的收入,因此还应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家庭总收入条件下,女性个人的收入水平、夫妻两人在收入方面的差距等因素对女性参与就业的影响。(9)“性别角色态度”是社会对两性行为的规范、取向或偏好。如对妇女就业中个人角色、家庭责任与两性分工的期望与规范。现代化的性别角色态度,便是认为两性关系是平等而非依赖的,每个个体都是独立而非可替代的,家庭责任应当由两人共同分担,事业上的进取与成就是每个个体体验生命完整与完美的重要途径,等等。(10)女性的教育素质并不直接影响其就业参与的意愿。就业作为一种生存手段,从参与意愿的角度与个人的教育关联并不很大。在生存压力下,工作是为了挣钱、谋生,无论素质高低都会有就业需求。只有在生存得到保障的条件下,高教育素质者可能为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而参与就业,而低教育素质者则可能因缺乏此种动力而放弃就业。因此,教育素质更多会影响个体的就业目的以及以后的职业发展——高教育素质者倾向于“发展型就业”,低教育素质者倾向于“生存型就业”。(11)择业中,女生受男友影响高于男生受女友的影响,且女生更多考虑“选择较稳定的工作”,而男生更多选择“有发展前途的工作”。(12)虽然在中国的大城市中,丈夫与妻子共同承担家务已经比较普遍,但总体而言,妻子作家务的时间仍长于丈夫,前者是后者的两倍。美国女性主义学者摩塞认为,女人担负着三项重要工作,一是再生产活动,包括生养孩子、照顾老人、家务劳动等;二是生产活动,女性参加职业工作,为家庭创收;三是社区责任,处理家庭与外部社会的杂务、担负社区责任。而男人通常只承担一种劳动——生产劳动。由于社会在衡量一个人所创造的价值时总是只计算生产劳动而忽视另外两种劳动,从而贬低了女人的劳动付出。由于另两种劳动分散了女人的时间和精力,使她们在生产劳动中处于远弱于男性的位置,而男人正是因为女人的这种付出才得以更集中精力参与生产劳动。女性因之而丧失就业市场中的优势。(13)离婚率提高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它可能意味着更多妇女摆脱家庭暴力,或者至少,“敢于离婚”可以帮助妇女提高在婚姻中的博弈点,增强其讨价还价的能力。(14)“生育歧视”。有的用人单位甚至明目张胆地在劳动合同或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中规定,“女职工在劳动合同期内不得怀孕、生育,否则,一经发现,即予辞退。”用人单位大多对孕期女职工采取“变岗减薪”办法,怀孕或生产的女职员被调岗、降级、降薪较为常见,有的则以“违纪”为由而开除。三、分析框架和主要图表分析框架1.有中国特色的高女性就业率从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角度来考察女性就业参与的影响因素。首先,中国现代社会妇女追求解放的过程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妇女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意识,促进了妇女在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中的地位提高,女性参与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常态。但是,这种受制度影响——有人则称为“保护”——的“高女性就业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了质疑与非议,成为一些人提议让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口实。2.工业化、市场化与全球化进程对女性就业的影响(1)工业化、市场化在本质上并不排斥女性的参与。工业化进程促使女性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化生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教育素质不断提高,女性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企业与雇主的重视,从而更深地卷入社会经济生活之中。(2)工业化与市场化导致了家庭功能的萎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女性外出就业。在工业化之前,家庭拥有许多重要功能,除了生育职能外,家庭还有生产智能、教育职能、娱乐智能以及消费职能等,这些只能大都由妇女承担。当家庭功能完整时,女人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还可以体现其一部分价值;家庭重要性下降,尤其是婚姻的稳固性下降,女性不能以婚姻、家庭为终身职业,从而促使其走出家庭,投入社会,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3)工业化也对女性的就业参与造成消极影响。首先表现为农业的女性化;从表面上看,“农业女性化”使得女性的就业参与率很高,但实际说明了女性的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环境恶化。其次,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用工制度自主化,企业为了追求本单位的效益使女性因承担家务、生育等职责在劳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遭到用工单位的歧视性待遇。(4)全球化进程对我过女性就业参与影响的两面性。①从全球化对女性就业机会的影响看,一方面跨国公司的进入增加了女性的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新型服务业的出现伴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在一些人获得就业的同时,也会造成另一部分人的失业,这样就加剧了女性在不公正竞争秩序下的不平等就业。②从全球化对女性就业方式的影响看。一方面,全球化带来了结业形态的多元化与多样化,这为妇女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过多地集中于非正规就业中,也会对女性造成损害。3.我国就业市场现状的影响作用(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加剧了女性就业中的困境。人力资源必须与社会资源相结合才具有生产性,当社会没有条件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而形成大量失业时,人力资源变成了人口负担。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中形成了不利于女性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就业环境。(2)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对女性就业参与造成不利影响。(3)双重或多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造成并加剧了劳动者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平等状况。因为,在多重分割的市场中,要进入主要或正式劳动力市场,歧视因素、裙带关系、私人交易等往往比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大。被主要劳动力市场排斥的往往是社会弱势群体:在我国包括迁移流动者、身体残障者、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以及部分女性劳动者。女性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都仍然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失去年龄优势、不具备特殊技能的女性劳动者要进入正规部门会面临重重障碍,最后只能进入非正规部门。在非正规或从属市场中就业,表面上似乎满足了女性就业的需要,但此类工作既不稳定、收入低下并缺乏各方面的保障,使女性就业者处于劳动力市场的边缘。4.收入因素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女性是否进入或退出劳动力市场,则受到家庭收入、特别是其配偶收入水平的影响。”一般来说,配偶收入越高,就越可能削弱女性参与就业的意愿。当然这是就已婚妇女而言。由于在我国,进入婚姻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此我们假设配偶收入会普遍地影响女性的就业参与。但是仅仅强调配偶收入的影响还不够,因为女性一般是在结婚前就参加工作,有一份自己的收入,因此还应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家庭总收入条件下,女性个人的收入水平、夫妻两人在收入方面的差距等因素对女性参与就业的影响。这里的就业参与主要表现为是否退出就业领域。5.女性自身素质对其就业的影响(1)教育是预测妇女结业的显著变量。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人力资本越高,潜在的资薪能力就越强,离职的机会成本也就提高,从而是女性在正式、全职性劳动市场中持续就业的可能性增大。(2)女性素质并不单单指受教育程度,而且应包括现代化的“性别角色态度”,所谓“性别角色态度”是社会对两性行为的规范、取向或偏好。(3)而现实中,女性教育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得到直观的反映,但学校教育是否可以培养现代化的性别角色观念值得探讨。受体制局限的学校教育或许并不能完全满足女性素质的全面提高的要求。(4)女性的教育素质并不直接影响其就业参与的意愿。教育素质更多会影响个体的就业目的以及以后的职业发展——高教育素质者倾向于“发展型就业”,低教育素质者倾向于“生存型就业”。因此无论教育素质的高低,人们都可能有较强的参与就业的欲望与要求。(5)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也并不一定会直接或必然地激发其为自我发展而就业的需求。较高的教育程度虽然会在整体上影响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但在微观的个体参与意愿方面并非起绝对重要的作用。6.婚姻、家庭及生育对女性就业的影响(1)婚姻与家庭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但人们往往更多强调女性的家庭义务与责任。无论是婚后退出劳动力市场还是仍停留在市场从事兼职工作,都体现了妇女为平衡家庭与职业的角色冲突,以转换职业取得角色相容,以妥协来换取家庭的美满。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影响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因素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4205 .html